帅坤道:有油有盐就不错了,瞎挑剔什么呢。味道不合你口味也正常,也不想想这是什么地方。
本来就是偏僻的乡野小镇,调味料不可能齐全到哪去现代社会哪怕是吃个水煮白菜,那汤里还得搁点骨头大料、蘸料里还得加点芝麻酱花生酱香油麻油的呢。
已经把现代人舌头驯化了的味精就更别提了古代压根就不可能有!
本来还还打算见识下原生态无污染绿色食品的陈艺郎闭上嘴不说话了。
又吃了几块肉,陈艺郎便没滋没味地放下了筷子这个年代的黔中一地已经开始使用酱油调味,但如今盛行的酱油吧,一地一个味道,反正北山镇本地的酱油口感说服不了陈艺郎的味蕾。
不光陈艺郎吃不下,王荟和帅坤其实也对这种原生态、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提不起多少兴趣,皆只是浅尝即止,只有不挑食的燕红吃得喷喷香。
四人用过餐结账走人,整个大堂里的人全明明白白地看见一桌子菜只动了个四、五分(燕红也没那么大的肚子能全吃完)。
小二上去收拾,更是震惊地发现几钱银子一壶的上等好酒,压根就没动过,只倒出来一小杯、舔了个平面。
掌柜的走过来夹了几筷子菜,疑惑地道:味道对的啊,贵客怎么就吃不下去呢?
估计是哪里来的高人,吃不下常见饭菜吧。旁边桌上蹭了个肚儿圆的帮闲感慨地道,这么一桌子好菜,我光是闻着都能下去三碗苞米饭。
旁边食客纷纷应和,这家饭铺在北山镇是老字号,要他们家的饭菜都不能吃,那北山镇就没什么能吃的地方了。
有个时常去光顾李家杂货铺的食客还道:说起来,那帮贵客里面那个燕师妹,我仿佛在哪见过
另一人道:不说那个燕师妹是李家村的人吗,也不知道跟李家杂货铺有没有关系?
指不定有关系,李家杂货铺不就是李家村的人开的吗!
嗨,这可就稀罕了啊,没想到咱们北山镇也有高人在?
一帮人议论纷纷,热切地讨论着李家村的高人弟子使得那一手掌中乾坤到底是什么门道的术法,好奇着那个王师兄提到的师父究竟是什么方外神仙。
一名蹭了顿饭的帮闲听着众人议论,忽然想到了什么,眼睛一亮。
随意扯了个回家去看娘老子的借口,这名帮闲迅速离开饭铺,撒腿往顾府巷跑去。
所谓帮闲,其实就是没有正经营生的破落户,通常在街头各处流窜,给人提供些帮、代、办的服务糊口;若是攀上大户人家的败家子儿,或是祖坟冒了青烟、攀上了有门道的奢遮主人家,那半把年、好几年的生计便有了着落。
当然了,绝大部分帮闲是没有这等运气的,每日里能捞到一两桩活计保持别断顿就不错。
这名帮闲已经有两天没开张,正是饿得发慌的时候,碰上高人弟子请客堵嘴,本来已暗自庆幸幸亏今儿出了这趟门;但此刻想起还有另一桩好处,哪顾得上什么吃人嘴短不嘴短,自然是先捞点现钱落袋为安。
顾府巷住着一家大户,早年间从隔壁白云县迁来的南明顾家。
田产最丰、家底儿厚实的顾家,近期并不安宁;但消息捂得严严实实,别说是镇里的老百姓了,同为本地大户的王家、李家都不甚了了。
也就长期在街头巷尾流窜、拼命跟各家大户仆役攀关系的帮闲,能得知那么一鳞半爪的风声。
这名帮闲绕到顾府侧门,蹲人家墙角边上跟看门的小厮东拉西扯好半天;好容易等到顾府管事出门采买,连忙屁颠颠地跟了上去
申时末,在大街上招摇溜达了一个多钟头、给北山镇镇民留下来历不凡印象的四人回到儒林巷车马店。
才刚进门,店老板便满脸堆笑地迎上来:贵客、贵客,有您几位的拜帖。
第9章 黔中无战事
把拜帖送到车马店来托请店老板转交的,是南阳顾家的分支,北山顾家。
顾家是什么样的人家?
去跟外面人打听本地大户,难免漏出风声、降低高人弟子四人组的逼格自己人里面有个本地土著就方便得多了。
燕红来过镇上的次数不多,但李家村离镇上近,村中又有住在镇上的大户,燕红听村中闲汉长舌妇叨叨过不少镇上情况,还算是有所了解,当即毫不犹豫地道:是顶顶有钱的大户人家,他们家住的地方叫顾府巷,听说到他们家去做家丁丫头都能领好几百文的月钱,还顿顿都能吃饱,可让人羡慕了。
王荟amp;帅坤:
呃其实也没什么好羡慕的,咱们能凭自己赚到更多。燕师妹,你可别真跑人家家里当丫鬟去了啊,这试炼者当得也太没逼格了。陈艺郎抽着嘴角比比叨。
哦,我知道了。燕红老老实实听劝,末了又补充道,不过你想多了陈师兄,我这种的当不了大户人家丫鬟的,人家要的丫鬟都得是家生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