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万望皇上如我一般信任贵妃,务必告之她真相,让她从旁襄助。贵妃心性豁达,大智若愚,别有一番气象存于心胸,绝非贪利忘义之徒,皇上若愿意,可以拿她当做挚友,她必定千倍以情还之。皇上忠义固然难得,但至交之情并非出自德行和修养,而出自于心,教化有时是无法相较的。
    国师或许是她曾经最为信任的人,也知晓这一安排早在十七年前就已做好,如今不过只是履行,但她仍有忐忑。
    说来奇怪,她担心的倒并非是尹崇月是否值得信任,而是看起来不大聪明的新贵妃是不是能过太后那关。
    离天章殿只差一个宫门,萧恪忽地停下。
    身后太监们训练有素,立刻站住,噤声一动不动。
    去宁寿宫。萧恪转身下令。
    薛平有些意外,自打亲政起,皇帝从没缺席过天章殿议政,于是他低声道:皇上,今日卢大人与佟将军觐见是为邰州匪患。
    卢雪隐
    萧恪听到这个名字就胃疼,他若要是个昏君,第一个想不用找理由弄死的人就是这位卢大人。
    就说太后身子不大好,朕和贵妃去请安。让他们等着。
    作者有话说:
    先让男主活在心理活动里吧~
    第3章
    ◎这嫁个姐妹不比嫁个男人靠得住?◎
    皇家儿媳不好当,尹崇月是知道的。入宫前,七八个宫里出来的嬷嬷围着她教了半年,强调最多的便是,千万要孝敬太后。
    但她没有想到,这个比自己没长几岁的婆婆这么难缠。
    这位徐太后是当年先帝人都快要不行了时娶得继后,年纪和萧恪相仿。徐荧真太后娘娘出身中京徐氏,是整个士族最骄傲的那根高枝上盛开的花,她母亲贞宪郡主按辈分还是先帝的表姑姑,就是离得有点远,但父亲这一脉可了不得。
    要知道这些年内乱如此多的原因,无非是当今圣上的爷爷光宗皇帝得位不正的缘故。光宗皇帝当年不过是第十一子,趁老皇帝停灵期间起兵,他宣称老皇帝病榻前授予他密诏,要废太子,虽然谁都知道老皇帝不待见太子,但其实念在国本也从未行废立之事。然而光宗皇帝彼时手握重兵早存逐日之心,太子也是个没能耐遇事只会哭的废物,到底丢了江山和性命。
    光宗皇帝顺利继位可谓踩着乱世的黎民之血登上梦寐以求的皇位。他上位第一件事,便是除残党,灭余烬。只是光宗做得太过,牵连甚广,京中官员贵族的宅邸十室九空,不是抓去审问就是已经判了流徙或死罪。最终,是当今徐太后的爷爷,联合天下举子,在科举之年以极其惨烈的方式上书光宗。
    这个方式,是血书。
    还是在科举的试卷上。
    那一年的省试每一张试卷上不是学子们侃阔辞宏的治世之论,而是用血写成的一个冤字。
    天下的读书人放弃功名用不同的笔力和字迹写出同一猩红的心声,举国哗然,还活着的官员们也觉得,这么提心吊胆过日子不如不过,干脆,一起加入吧!于是光宗皇帝收到上千张血书试卷和徐太后爷爷据说用百官之血写成的檄文上奏。
    恐惧终于让疯魔一般的光宗皇帝冷静下来。连他最亲的儿子也是当时的太子,如今的先皇,也冒大雨跪在殿外,只求父皇能为国为民再思利弊。
    折腾了半辈子的光宗终于折腾不动了。他连颁数旨,安抚余下活着的官吏和朝中亲贵,为褒奖学子们不求仕途但谋苍生的壮烈之举,马上下个月再开一门恩科。还免了全国上下一年的赋税。又跑到亲爹陵前下了个罪己诏,守足一年陵才回到宫中。
    而徐荧真的爷爷一时风头无两,成为天下读书人的偶像,每每出门都是掷果盈车,家中有学子的读书人家,家长教育孩子都说既做得读书人,那务必要向徐大人学习才不负苦读圣贤书。
    徐家开国时蒙恩得封庄信侯,本就世代簪缨满门清贵,又在中京一带家世显赫,太后的爷爷虽非主家公侯爵一脉,但这一旁支也是官声在外。他原是翰林学士院的正五品中书博士,皇帝为安抚天下读书人,干脆面子给足,拔擢他至正三品鸿胪寺少卿,后来还将郡主嫁入徐家。最后徐老爷子过世时官至正一品开府议同三司,大鸿胪寺卿,谥号徐文穆公,赐爵敬文侯,世袭罔替。
    徐家一门双侯爵的美誉就此流传。想来徐荧真以皇后身份入宫,也算一种安抚,要知道先皇在世后两年天下又不安分,他大概生怕这群读书人又借着自己老爹当年的狂躁行径说事,索性取个和自己太子差不多大的徐家大小姐,借此机会再给徐家一波封赏。
    就是可怜徐荧真。
    尹崇月望向端坐的美貌少女,一想她才不过二十岁出头,就觉得这几十年的活寡可真为难人。
    可脚踝的疼痛提醒自己,这少女一点也不是省油的灯,说不定守寡守得享受着呢!自己已经站了快半个时辰,别说座位,连口茶都没赐,而且更可怕的是说不定这位太后守多久的寡,自己就得和她耗多久。
    徐太后有不符合年纪的高洁淡漠她早有耳闻,外面有难听的说法,说太后好像不沾人气儿,清冷如冰,如今一见,可能传闲话的人都没觐见过太后,要是见过,一定说得更难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