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她黛眉紧蹙,苏晋伸手抱过她, 劝道:“你也别多想,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你不是秦珊珊,怎知她跟周景风会幸福,又怎知她跟杨延庭不会幸福?”
明檀确实预料不到结果:“嗯,我知道了。”
她垂了垂眸子,似想起了什么,复又抬头:“杨家治家极严,夫君跟杨大学士同朝为官,觉得杨大学士的性子如何,是否极为强势,下属或家人必要听他话才是?”
苏晋凝了凝眉:“杨大学士不是那种迂腐刻板之人,对下属既严厉又不失宽容,任何事皆以对错论说。”
明檀舒了口气:“那就好。”
就怕长辈过于强势,将子女教养的愚孝。曾经的宋清京就是这样,表面看着是好,其实在家族利益和妻子冲突之间,根本就不会维护妻子半分。
“你是怕杨延庭被教的性子唯诺?”苏晋轻挑眉梢,笑着捏了捏明檀的脸颊,“那你可真是想多了,据我所知,杨延庭为了不平事能跟杨大学士争执不休,绝不因其父退让半步。有书生气,又有读书人的风骨,单论择婿来说,应是值得做夫君。”
明檀弯眉:“夫君怎知晓得这么清楚?”
苏晋笑道:“杨延庭是国子监的学生,为夫身为内阁首辅,有时会去国子监视察公务,曾见过一面,闲聊过几句。”
苏晋当然没说,他的情报网早已深入朝堂百官之家,这杨家没被他查出什么污糟事,没被他捏住什么把柄,自然是不错的人家。
*
杨延庭似乎对秦珊珊颇有好感,有意结秦晋之好,后又由继母吴氏出面邀请秦国公夫人到府上做客,一来二去,秦国公夫人将吴氏的底细和性子全摸清楚了,吴氏是续弦,言行谈话便可看出是个和善的人,日后也做不来那种磋磨儿媳的事。
为防吴氏不知道秦珊珊的真性子,秦国公夫人话里话外皆有提前上眼药的意思:“我瞧着你这女儿性子娴淑,好一通羡慕,一想到我家小女的性情着实让人头疼,女儿就是个刀子嘴豆腐心,心眼是好的,可说话委实有些呛人,俗话说恶语伤人三春寒良言一句三冬暖,我都不知说了她多少次,可这毛病老改不了。”
吴氏早就听说过秦家姑娘的性情,心里仍旧有些发怵,秦杨两家有意结亲的事着实出乎她意料,原想着找个性情温顺的媳妇,没想到却是个牙尖嘴利的。她毕竟是个继婆母,继子对她是孝顺有加,但倒底不是从她肚皮出来的,惯常拿捏的度本就难以掌握,实在怕遇见一个厉害媳妇。
“我听延庭说过,秦姑娘是个性情率真的姑娘,很是伶俐活泼,与之交谈,让人心中好生欢喜。”吴氏面上笑道。
秦国公夫人道:“他当真如此说?”
吴氏点头:“原话无疑。”继子能这般说,自是看上了秦家姑娘。
两家都没意见,秦珊珊也没表现明显的反抗之意,亲事便开始过明路。就在杨家请了媒婆准备择吉日上门提亲时,一个十六七岁长相秀丽的姑娘拿着信物找上门,说她早已和杨家定下姻亲,此番是来盛京请杨家完婚的。
这事不知为何传开,闹得沸沸扬扬。
秦国公夫人直接傻眼:“哪儿来的未婚妻?杨家定过亲,怎么一点口风都没露?”
秦文正喝了一口茶,才道:“今□□会后,我揪着杨儒之那老头问明了缘由,那姑娘是杨儒之原配定下的,算是娃娃亲,当初交换过信物,定亲的李姓人家早年在京中做过官,后任地方县令,两家关系慢慢淡了,这口头上的婚约自也没当回事。杨儒之三年前曾写信问过李家婚约的事,李家没有回复,杨家自是要给杨延庭重新说亲的。谁知,那李家姑娘突然找上门来了。”
秦国公夫人怒道:“现如今怎么办?”
秦文正说:“端看杨家如何解决?实在不行,就找别家吧,珊珊又不是没人娶。”
秦国公夫人显然不太赞同:“杨家是我好不容易挑选出来的,其它的人家,不是这不合适,就是那不合适,没得杨家这般刚刚好,怎么能轻易放弃?而那杨延庭也是真心想娶珊珊!”
“但这门亲事硬成了,秦杨两家都要被人诟病。杨家不免被人议论失信于人,拒不履行婚姻,清流名声受损,而秦家则可能被人说以权相逼,强嫁强娶。反正两家都落不得好,还不如就此打住。”
秦国公夫人忿忿道:“我不甘心!”
秦文正叹道:“许是两个孩子无缘。”
眼看同杨家的亲事就要成定局,秦珊珊听说这茬意外后,竟是莫名地松了口气。
想到不必成亲,只觉得整个人轻松了不少。
杨家这边氛围不太融洽,那位李姓姑娘被安排住下后,杨儒之立即去了一封信质问李峰竹。李家收到信后才知女儿闹了这么大的事,李家夫妇连夜启程赶往盛京城。
一番对质后,才知李家夫妇全然不知情,竟全是女儿李芙蓉自作主张。而李家三年前也没收到杨儒之的信,以为杨家无意履行儿时婚约,李家也没得攀附之心,就权当没有婚约这回事。
哪知道李家夫妇没有上心,李芙蓉竟上心了。早年李家在京中时,两家来往频繁,没想到时隔多年,李芙蓉依然记得儿时的玩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