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舅舅,我没有这么想过。”宁声涛委屈的要哭出来。
“也许你没有想过,但你的行为就是这样的结果。你读了那么多书,却从来不与他们分享,也不去帮助他们多读书,甚至在玩游戏的时候都能够运用书本的智慧去显示你比别人更强更好更优秀。你总是让别人继续笨,让自己越来越聪明,那你不是吃独食的小人吗?”
“啊。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些——”宁声涛感到金星直冒,冷汗直出,自己一直引以为豪的书读的比别人多,经过舅舅这么一分析,原来自己是个自私自利的小人啊。自己还和很多亲戚很多同学谈论过自己的人生理想,说是要学习伟大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经济学家马克思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人类的**事业而奋斗终身。现在看来,自己只是一个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小人,一个根本没有想到要帮助别人的小人。
包长青最后总结说:“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是好事,如果只是空口白话,还不如不说,免得被人看成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大言不惭的骗子和大话精。你一定不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吧?”
宁声涛汗颜的低着头,头发尖儿上湿漉漉的,额头上汗涔涔的。
经过舅舅的教导之后,宁声涛主动的走出家门去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玩耍,而且在活动中再也不敢因自己懂得更多而骄傲,反而有了一种隐隐的内疚。于是他开始寻找各种方法,帮助自己的小弟们去理解自己从书籍中学来看来的知识。
最初,宁原基夫妇实在不能明白为什么舅舅随便说说就改变了他们尝试多种方式也改变不了的小涛。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聪明如宁原基夫妇还是看出了端倪,知道了舅舅是从宁声涛的大志向、内心深处的自尊自豪自以为是着手,利用宁声涛自己的矛刺穿了他自己的盾。这个方法也许对其他人任何人都没有什么用处,但对宁声涛这样一个刚认识字就立志每天都要读完一本书的特别的小孩子就有了非同凡响的用处。
自从春节过后,宁声涛就变了一个人样,让父母非常惊讶,欣喜的同时也有些担忧。
这一年的暑假,宁声涛第二次和父母一起去革命老区大山深处的大姨家,第一次去的时候宁声涛只有3岁,什么记忆都没有留下来。这次他已经9岁了,自然十分期待见到自己的大姨、姨父和几个表哥。其实最令宁声涛渴望一见的就是大表哥陈哲维了,听过无数次父母和舅舅说起这个表哥也是一个著名的书痴,能够拿着一本书边走边看,走到一面矮墙面前走不动了,这个哲维表哥还是继续向前走着,直到走累了,才停下脚步,就站在矮墙边看了两个多小时的书,路过的人都惊讶的看着议论着这个奇怪的人。
大表哥哲维和四表哥哲洋都在大姨家所在的县城工作,应该是可以见到的。二表哥哲林和三表哥哲理却一个在沈阳,一个在海南,一个是军队里的高科技人才,一个是改革开放大潮的弄潮儿最早下海戏浪的一批人之一。一般过年的时候才有机会能见到这两个表哥,也许有些时候,就算是过年二表哥也未必能有假期回家。
大表哥在县城图书馆工作,简直是得天独厚的读书条件,想看书随便拿一本就可以看,虽然县城的图书馆并不大,可是要把一个图书馆中的近十万册藏书都看完,每天看一本也完不成。四表哥在县城附近的一个乡镇做党高官,因为离城只有二十多公里,所以回家的时候很多。如果说宁声涛一家人到了县城,四表哥肯定再忙也会找时间回来招待自己的小姨和小姨父以及小姨家唯一的小表弟。
在宁声涛的耳朵里,大姨家四个表哥各有特点,大表哥是个书呆子,二表哥是个科学家,三表哥是个传奇人物,四表哥是个前途无量的公务人员。二表哥被父母和舅舅舅妈表扬过很多,大表哥被父母提到次数最多,三表哥被批评最多,四表哥似乎褒贬不一。
从3岁时候的黑白照片来看,当时二表哥也在县城,那是宁声涛第一次见到二表哥,可惜自己完全没有任何的印象了。宁声涛不知道,自己第二次见到二表哥居然是第一次之后的26年之后。并且因为那渴望的一见,竟然严重的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和发展道路。
大姨家在一个大山的深处的一个县城里,原来是革命老区,出过很多的建国将军。县城很小,只有几万人,比起平原地区的许多大一些的乡镇都不见得有优势。大姨自从大学毕业,和大学同学的姨父一起被安排到那里工作之后,竟然一直在县城生活了59年之久才离开县城。
那个时代,长途车都不太多,线路也少的可怜,从宁声涛家所在的市根本就没有直达长途车去大姨家的县城。县城还不通铁路,宁声涛一家去县城并不方便,也造成了他们几年才走一次的情形。
宁声涛记得,去大姨家先要乘坐大约十到十一个小时的火车,到达距离县城最近的一个市,然后再乘坐七八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才能达到县城。
宁声涛在学生时代,去过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大姨家。虽然直线距离其实并不算特别遥远,可是因为交通线路的问题,在省内绕了一个大圈,需要耗去一天半的时间才能到达。9岁那年,宁声涛去大姨家是先乘坐火车,然后还要在旅馆住一夜才能乘坐第二天的长途汽车去县城。后来交通条件逐步改善,基本上一天之内就能够达到。交通条件的改善,也使得宁声涛可以基本上隔一年就能去一次大姨家。
第二次来到县城的时候,宁声涛非常好奇,这是个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山区县城,包括这一县城在内的这个片区,走出了大量的红军八路军士兵和将军。走在县城中,就能够感受一种强烈的红色文化。红军渡、红军岩、红四桥、红一路、红军坝、抗日山、解放大道、红旗公园等等。
宁声涛出生的城市,在历次浩劫和革命战争中都没有受到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也没有能形成一种红色文化,没有几位开国将军。当宁声涛开始接触历史书籍的时候,更多的受到古代传说、评书演义的影响,主要看了些《说岳全传》、《岳家小将》、《呼家将》、《杨家将》、《薛家将》、《隋唐演义》、《东周列国志》、《残唐演义》、《罗成传》、《罗通扫北》、《薛刚反唐、》《薛丁山征西》、《薛仁贵征东》之类的书籍。对于近代史,则只有痛恨和痛苦,他愿意把自己沉浸在古代史的辉煌之中,不愿意面对近代史的苦难。
当他9岁多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原生态的红色文化,感悟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的时候,他的内心终于种下了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种子。在中学六年的时间里,宁声涛又来到县城两次,经过了中学历史课的学习和历史教师的讲解,他对革命文化有了很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这使他能够静下心来站在红军岩下望上一两个小时。
县城的红军岩可不同于江西广丰县的红军岩,江西的红军岩是因为纪念被包围的18位红军战士高呼“红军万岁”之后跳岩牺牲,宁死不向反动派妥协投降而得名。县城里的红军岩是因为一位从山区走出去的开国将军离开家乡四十多年第一次回家,地方上请他题字,他笔走龙蛇、气势磅礴的望着断岩公园的断岩层写下了“红军岩”三个大字。
他还能够走上一个小时,专门走到红四桥下去吃一碗面条。
如果没有那一次次去大姨家受到这些革命文化遗迹、纪念场地、纪念名字的熏陶,宁声涛一定不会对这段历史那么熟悉,那么态度端正和严谨。对于一些90后和00后,宁声涛发现,他们在学习这段革命历史的时候,更多的是抱着好奇和怀疑的态度去理解和记忆的。和平了几十年且越来越强大的中国,需要大家去正视这段历史,尤其需要那些完全没有经历过的年轻一代是正视。
后来一位伟人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宁声涛之所以没有忘记或者忽视,正因为他在很小的时候,一直到读大学,每次到大姨家都会受到真正的熏陶。
而帮助宁声涛将整个县城的各个红色文化纪念场馆场所的历史来由搞个清楚明白的人,正是县城图书馆管理员大表哥陈哲维。
陈哲维本身就是个学习的天才,经过了后天的改造和影响,他一点没有衰老的思维和记忆力帮助他赢得了侄儿宁声涛的顶礼膜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