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天一早,众人下山,山下马匹早已备好,众人上马绝尘而去。
    一行人日夜不停,策马而行,只望能赶上那批修罗教人,一步登上嵩山。岂知一连急行数日,路上始终不见吴元一伙人的踪影。料来他们知道张宣蒙回山,必搬救兵,也是日夜赶路不停。救兵如救火,早到一刻,情况便有天壤之别。
    原来当日欧阳振雄得知女儿被擒往武当,心中便盘算已定他带一批人前去武当,相救女儿,却只在武当山上与各派周旋,最好多抓几人在手,令他们投鼠忌器,托延一段时日。而于此同时,另遣一批以左护法为首的教中精英,带领一批教众直奔嵩山少林。
    他算定,玄机必尽邀各派高手前往武当山,与修罗教一争长短。少林与武当乃当今武林最具实力的大派,素来有泰山北斗之称,两派关系密切,唇齿依之。上次偷袭少林,玄机便亲率门下弟子前往嵩山助战,此次少林也必尽派寺中好手上武当山,寺中只会留小半好手看家。趁此机会,便一举挑了少林,尽歼少林弟子。之后,再放出风声,令前往武当的各派好手,千里奔赴少林救援,左护法就可在嵩山下择一要地埋伏,以逸待劳,伏击援兵,而他则尾随其后,前后夹击,令他们首尾不能相顾。如此一来,纵是不能尽诛各派好手,也必令各派元气大伤,不足以与修罗教抗衡。
    少林一灭,武当孤单,玄机老道就会只求自保。待所习玄都秘笈大成之后,再名正言顺地向其挑战,逼其向已低头。武当一臣服,各派谁还敢与他作对,这一统江湖混一武林的大业,就指日可待了。如是,他则成为古往今来第一位令江湖一统的大英雄。此种功德,纵是比之秦始皇一统天下,混一宇内的功业,也不稍逊。
    而惟一放心不下的是,女儿要多受点委屈,在武当山上呆上个一年半载。但玄机老道即自谓侠义之人,沽名钓誉惯了,为全其名,料也不会为难她,最低女儿的性命无碍。不过,纵是有碍,也顾不得了,大英雄,大豪杰,当以大业为重,怎可为小儿女之事,缚手缚脚,优柔寡断。
    他此番算计已定,于是兵分两路,自带教中一小半高手赴武当,另一半以左护法为首前去少林。两路同时启程,他到武当之日,也是左护法到达少林之时。
    为免武当各派放手一搏,众人日宿夜行,潜至武当,以至直到武当山下,玄机布置于方圆百里的耳目依然不知。上了武当山,欧阳振雄命教众不杀一人,尽擒山上各路口的武当弟子,以作人质。
    不曾想,上得山来,却见女儿已被放出,且女儿的情郎,那个年轻高手也在场。而更出乎他意料的是,那青年竟是与他有深仇大恨的张宣蒙,武功更是远在他想象之外。
    这些尚且罢了,而最令他大吃一惊的是,山上众人之中,少林寺只本虚、本俗等有限几位僧人在场,精英并未尽出,寺中仍实力雄厚,左护法一行人要想挑掉少林,只怕不易,弄不好,反为所败。当即立断,借口与玄机定下来年之约,匆匆下山,却暗令吴元带人前去少林增援。为掩人耳目,他带着大众堂而皇之的向东北方向的总坛慢慢而行。
    他没料到,本虚在上武当山之前,已料到他会有暗袭少林之策,并于他们下山之后,令本俗、本难下山尾随,探听消息。
    且说牛玉贵、本俗一行人连奔几日,眼见离嵩山越来越近,仍未追到吴元等人,焦急异常。心中清楚,若少林被灭,武林正教自然中落,不可再与邪教抗衡,各派从此都要臣俯于修罗教之下。而本俗本难事关少林存亡,更是心急如焚。
    一路而行,本难与张宣蒙寸步不离。在离武当山之前,本虚已交待过本难,张宣蒙只是内力深厚,却不会武功,一路上要多传其武功、招数,教其运用之法,不要为寺规所限。这也是形势所逼,形格势禁,不得不尔。
    本难本对张宣蒙感激不尽,本虚既这样嘱咐,自是倾囊而授,恨不得一股脑将他几十年所学所悟尽数传了给他。但路上时日有限,本难就择其精华,以最为得意的大力金刚掌相授。
    张宣蒙内力深厚,每招习会之后,即能融会惯通,不出五六日,本难的大力金刚掌已被他学去七八,使出来的威力更远过于他。
    本难见他浸淫了几十年的大力金刚掌,只几日便被张宣蒙学会,且远胜于已,即是高兴,又是惭愧,但高兴却远远多于惭愧。
    大力金刚掌难习之处,主要在其功力,而非招数。少林僧人修习这门神功,之所以需几十年的时间,便是在于修练功力。否则,那只有十八招的掌法,变化能有多少,怎须几十年的功夫?但话又说回来,若功力不到,这十八招的掌法又怎能运用得圆转自如,发挥的漓淋尽致,威力尽现。张宣蒙只五六日时间习会,皆因其功力高深之故。不过,他掌力虽远胜本难,毕竟非正宗的少林大力金刚掌掌力。
    张宣蒙见离嵩山越来越近,却一直追不上修罗教人,而这一行人数日连夜的奔波,体力困乏,若想再快,已不可能,否则,到了嵩山之上,不须修罗教人出手,也将累毙。便向本难、本俗二人道“二位大师,吴元等人此时只怕已上嵩山,你们与众人在后慢行,我先前往。”
    本难早已急冒了烟,眼见张宣蒙习了他的大力金刚掌后,威力无穷,若他能先到寺中,虽寡不敌众,也可托延一时半刻,便道“张施主,如此甚好,待我向青城的邹长老借了他的宝马与你。”
    青城派的长老邹维林,是青城五老之一,早听见二人之言,走上前来道“张少侠,我的火龙驹便借与你一用,到嵩山之后,让他原路返回即可,它识得路径。”说着将他的坐骑牵了过来。
    只见这匹马浑身似火炭一般,除眉心有一块三角白色,通体无杂毛,腿长身高。张宣蒙早知此马是一匹千里名驹,从武当山赶到这儿,众人各换了三四匹马,只有邹维林跨下的这匹火龙驹未曾换过。虽连行数日,仍不见一点疲态,每次总奔在最前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