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如今尚在孝期,兄弟两个都不好饮酒。
    殷陶找人备了一桌上好的菜肴,又着人备了口感香浓的新制奶茶给九爷接风。
    殷陶也听说了八爷被贬之事,只是他如今离京城较远,这边对于八爷被贬的原因众说纷纭,五哥的来信一直在抒发自己的想念之情,并没有提及此事。
    故而殷陶对于八爷的事情十分好奇,想着九哥到底是跟八哥最亲近的人,应该知道得详细,故而对九爷询问了这件事情。
    谁想九爷上来先说这事是四哥做得不对。
    殷陶之前听的版本都是八爷犯了事情,连太庙里供奉的祖宗都给得罪了,这才被四爷下了差事。
    如今一听九爷这话,殷陶耳朵都竖了起来。
    嗯?竟然还有内幕?
    难道四哥还在这里面插了一手?
    九爷对着殷陶继续道,我觉得这事儿还是四哥不对更多一些。从康熙四十七年开始,八哥就一直很衰,这事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太庙是多么神圣的地方,供奉着那么多祖先和宗室大臣,那是最讲究风水的地方。四哥明明知道太庙重要,临近年节还让八哥担任这些差事,不正是他这个当皇帝的用人不查吗?
    殷陶听得一愣一愣的。
    九爷看殷陶没有反驳自己的话,以为是十二弟对自己的说法已经完全认可,他又低头喝了两大口奶茶,压低了声音对殷陶道:“不瞒十二弟说,其实我早就发现了,这几年八哥运气不好得很,干啥啥不成呢。我觉得,这事儿就跟那个妖道张明德有关,自从他给八哥相面以后,八哥就开始走背运了。”
    想到后来八爷在家养了许多江湖术士做法,还因着此事花空了家里头不少银子,九爷突然好像明白了什么:“我觉着八哥应该也发现了这事,所以后来聚集了那么多江湖术士在家里头做法,想来就是去晦气的吧?不过这好像也都没啥用的……”
    张明德那妖道果然厉害,八哥该衰依然衰啊!
    看着九爷一脸“这事儿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神秘表情,殷陶觉得有些无语:“子不语怪力乱神,快过年了,又是四哥登基后的第一年,九哥你还是少说两句吧。”
    以前皇阿玛在位时得到的教训还少吗?
    想起从前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九爷瞬间闭上了嘴巴:“那啥……十二弟,喝茶喝茶。”
    第144章 新年
    作为新时代积极上进好青年一枚,殷陶觉得自己没必要再跟九爷继续这话,而应该说一些相对积极的话题。
    在殷陶的引导下,两人转头又聊起了工作。
    九爷是个话唠,没了这个话题还有下一个话题,即便说起相对枯燥一些的工作也能聊能侃。
    “那佛格虽是刑部尚书,却也是个最怕上头问责,为官过于谨慎、因循守旧之人。这种人虽是百姓口中的‘好官’,但真要说多能耐也没有。”
    说到这里,九爷脸红了一下:“五哥都说了,他比我还多有不如呢。不是九哥我跟你吹,这刑部查案,就没我撬不开的嘴。”
    殷陶诚心对着九爷夸赞道:“九哥可真是厉害了。”
    “咳,这也不算什么。”凡尔赛过一把后的九爷反而摆出了一副低调姿态来,“听说老七拿木头做东西弄得不错,被四哥夸赞了好几次,还去管了工部。”
    “是啊。”殷陶道,“七哥在这方面一直还是很有些天赋的。”
    九爷忍不住撇嘴道:“从前在阿哥所时候,他做起这些东西可是比我差远了呢。”
    殷陶:……
    九哥这份自信真是让人佩服啊!
    殷陶和九爷在京外把茶言欢的同时,五爷在京城的恒亲王府一个人黯然神伤。
    当初两人商定,为了能够把宜太妃早些接出来,要多做一些努力。
    两人分工,他去刑部更加努力干活,而让老九去四哥那边多蹭一些好感度。
    其实两人商议之初,都觉得去四哥那边刷脸难度和压力很大,两人都更希望去刑部多干些活。
    最后两人猜拳,九爷猜输了,所以只得日日去养心殿刷好感度,却没想到竟得了给十二弟送冬衣的好差事。
    五爷觉得懊恼万分,早知道会有这样的好差事,他就是日日去养心殿看四哥冷脸都是愿意的,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只能加班加点干活了呜呜呜。
    累觉不爱。
    九爷除了给殷陶带来了冬袄、炭火和四爷特意叮嘱要带的一些酱菜外,还带了四爷亲笔所书的一封信过来。
    殷陶送走九爷后,回屋将那封信拆开,四哥熟悉的笔迹映入眼帘。
    十二弟,见字如面。自你离开京城后,朕日日都会想起和你在养心殿吃茶下棋的场景,每次想和你谈天之时发现你不在,总觉得心中落寞万分,几乎有要即刻策马前赴直隶见到你的冲动。
    但朕知道,为了这万里江山,为了早先年先帝待咱们兄弟的情谊,朕不能这么做,也因此痛苦万分。
    自从你离去后,朕看天是灰的,看地是黄的,吃茶是苦的,心也是冷的。
    十二弟啊,万语千言诉不清我对你的不舍,千言万语道不尽我对你的想念。只盼着这次政策推行能够一切顺利,让我们早早在京城相见,共煮一壶好茶,在一同养心殿看月赏花。
    殷陶:……
    要不是落款处写着四哥的大名,上头盖着四哥的印章,殷陶几乎以为这是康熙寄给他的远方来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