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刚扣上保险带,又是一通发号施令,“明天上午九点,来这接我。”
“闭嘴。”
方敬言没有等来预期的回答,他侧过脸看向江晓。
边上的人正死死盯着驾驶位外的反光镜,后门扶手出现在镜子左下方,稍稍向右偏移了几公分:“我们被人盯上了。”
江晓很确定。
“左边的反光镜被人动过。”江晓仔细检查了一下周边的环境,自己的车辆两侧紧挨着两辆suv,成年人需要侧身才能穿过,“他是从车辆前方靠近的,所以才会碰到反光镜。”
“行车记录仪里有没有拍到人。”
“没用的,这辆车的行车记录仪接的不是常电,需要启动车辆才会工作。”
“他很熟悉汽车。”方敬言忽然想到了什么,他推开车门,打开手电,绕着四个轮子查看了一圈,“轮胎没事。”
接着,方敬言脱下西装外套,蹿入车底,没一会儿他气喘吁吁地爬了出来:“刹车线裂开了一个口子,切口做的很好,不仔细看完全看不出是人为破坏的。”
差一点,江晓和方敬言就会死在路上。
方敬言的气息逐渐平缓下来:“看来,有人一路跟着我们到酒吧。
“我们猜得没错,许游光真的是在交易市场被人盯上的。”江晓正在组织思绪的时候,手机里忽然弹出一条群聊消息:赵生死了。
第14章 赵生死了
一个星期不到,围绕着816案已经发现了三名死者。在破案之前,整个刑侦队算是没有消停日子了。
一大清早,办公室里躺着、靠着、趴着,各种姿势的睡姿,满满当当地塞满了整间屋子。
“来来来,刚出炉的新鲜包子!”詹志信提着两个塑料袋从办公室外走了进来,“还有热豆浆,工作再忙也得吃饭。”
“詹队这几天也没怎么休息,怎么精神这么好……”一个小警员一边打哈欠一边说。
“年纪大了,觉少。”詹志信拍了拍江晓的肩膀,“诶?江晓,敬言呢?”
“会议室。”江晓捏着眉心,抬手指了一个方向。连着几日没好好休息,江晓也快到极限了。
“这小子真厉害,这么早就醒了。”詹志信拿着早餐走进会议室,里面人正站在画满标记的线索墙前。
“从酒吧出来的时候是晚上9:30,赵生死的时间是晚上11:00。从高须园到到酒吧……”方敬言一个人自言自语。
“我们是前天下午7点左右从交易市场出发,前前后后一共花了一个小时左右到达blue sky。在破坏刹车后返程杀人,时间完全充裕。”江晓扶着脑袋站在会议室门口。
“效率这么高,现在犯罪都这么卷了吗?”梁叶灌了一口豆浆问。
“方顾问,高效率作案是不是可以证明凶手很早就安排了犯罪计划。”何乐举手发问。
“难不成凶手调查过许游光,同时也调查过赵生?”詹志信找了拖来一张办公椅坐下,“如果是这样,那么赵生和许游光身上一定有什么共同点或者是关联,吸引了凶手。”
“各位,赵生的尸检报告出来了。”明昂拿着报告走了进来,“从十二楼摔下来,全身多处骨折,当场死亡。痕检那边也做了实验,死者落地位置不在自行坠落的范围内,基本上可以断定是有人把赵生推了下来,而且死者身上没有反抗伤,应该是在不经意间被人推下来的,初步怀疑熟人作案。”
江晓接过报告,看着文件里的分析资料,脑海中忽然觉得缺了什么东西:“太干脆了。”
“什么太干脆了?”
“死得太干脆了。”方敬言转过身看向江晓,“你为什么也这么觉得?”
“直觉。”
“你俩办案这么儿戏的吗?”梁叶小声吐槽。
“这就是你年轻了。破案的过程中,直觉是很重要的技能。认为直觉不靠谱的,才是真正的误解。”詹志信顿了顿,继续说,“老话说得好,熟能生巧。一线刑警的五感里,存储着数量庞大的信息。尸体的状态、现场痕迹、凶器的大致形状、空气里弥漫的犯罪因子。这些都是我们在办案中无意识地用五感记下的东西,同时也形成了判断依据。梁叶,这一点你还得和江晓多学学。”
“江晓,你觉得差了什么?”方敬言神情严肃,靠在会议桌上。
“他没有折磨赵生。”
“对,杀死许游光和许岩的凶手杀人极其在意作案过程。换一种说法,他是享受死者的死亡过程,他将被害者的死当成了一件行为艺术。就像方绪,为了作品能没日没夜的通宵钻研,把自己累到进医院还是愿意继续花心思。他们对自己热爱的事物有激情才会享受过程,但是赵生的死亡没有这样的过程。”
“杀死许游光和赵生的不是同一个人。”梁叶恍然大悟。
“顺风车杀人。”江晓想起了那篇有关许游光的报道,她掏出手机,快速地扫过每一个字眼。
文章内开篇的位置写着:凶手刻意营造被害者自杀的假象。
假象。破坏江晓车辆的人,也在试图制造事故的假象。
“文章是晚上9点左右发布的,赵生死亡时间是11点,短短3个小时决定杀人。杀死赵生的凶手,应该事先和他有很大的过节,而且是冲动杀人。”江晓靠在门上,“这个人不难找,只要从赵生身边的人开始排查一定可以发现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