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赵筠元看着他们二人离去的背影,心里却已经有了主意,原本她是并没有着急对他们二人动手的心思,一是因着她已经拿到了想要的东西,也算是惩罚了杜氏,二是她初来阮府,想要帮着原主对付这二人并非是一件那样容易的事,原主是个单纯温吞的性子,手里并未有这杜氏与刘景文的把柄。
    再有几日功夫,她便要入宫去了,能留在阮府的时间实在太短,就光凭着这几日时间,要对付这两个在阮府扎稳根的人,谈何容易。
    所以她舍弃了那般心思,念着等入了宫再做打算。
    可今日这一闹腾,倒是让她瞧出些别的苗头来。
    这杜氏与刘景文二人虽是合作关系,可赵筠元瞧着,这二人之间却好似有些暧昧。
    除了二人视线交汇时躲闪的眼神,更关键的是方才那刘景文说到激动处,身子往旁边侧了侧,恰好贴近了杜氏,这杜氏的面上赫然染上了红晕,虽然很快消散,可却还是没逃过赵筠元的眼睛。
    毕竟她一直在观察他们二人。
    不过依赵筠元所见,他们二人这关系虽然暧昧,却也只是暧昧,若是当真要因此而定他们二人的罪,可没那么容易,至少得有些真凭实据才行。
    而且这暧昧还有很大可能性不过是杜氏单方面的想法,毕竟那刘景文从头到尾似乎都只一心扑在铺子的事情上了,显然是杜氏在这件事上边许了他好处,而且是他无法拒绝的好处,所以他才如此卖力。
    只是如此,更能说明这刘景文是个唯利是图之人。
    通过祝小满过往的记忆可以得知,这刘景文父亲是阮府的厨子,母亲在他年幼时生了重病,因着家中实在贫穷,拿不出治病的银子来,所以他的母亲没撑上几日便离世了,后来这刘厨子也并未有再续弦的心思,只孤身一人将他带大。
    这刘景文呢,原本是有念书的心思,刘厨子也知道如今这世道,读了书的人才有出息,所以也乐意在这事上边给他花银子,只是十来年间,银子花出去不少,却只验证了一件事,自个这孩子啊,并非是读书的那块料子。
    为此,刘厨子虽然心疼如流水般花出去的银子,可却也并未因此迁怒刘景文,想着自个也不过是厨子,都说龙生龙凤生凤,一个厨子难道还想生出个状元郎来?
    这样想着,心下似乎得到了安慰。
    只是这时的刘景文都已年过十六,便是考不上状元,也得有个一技傍身,刘厨子是个厨子,也不会旁的,就会做个饭。
    他能进阮府做厨子,也说明他这手艺确实还不错,于是便念着要将这手艺教给刘景文,让自己这孩子也索性做个厨子算了。
    这刘景文呢,心比天高,一方面在刘厨子面前表现得乖顺,时常来阮府的厨房里学习,一方面在祝小满面前却有不少吐露实情的时候,觉得他自个是有些才学的,只是因着手里缺了银子,没给学堂的先生好处,这才不肯用心教导。
    左右不过都是旁人的错,他自个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若是现在的赵筠元听了这话,定是会毫不客气的将他嘲讽一番,只是那时候听到这话的人是祝小满,祝小满那会儿满心满眼装着的都是这个情郎,自然是他说什么就相信什么,当真以为这刘景文是怀才不遇。
    不过这刘景文不仅用这说法骗了祝小满,连他自个也是相信这话的。
    也正因着怀揣着这种念头,所以他这人,对钱财之物比寻常之人要更加渴求。
    所以他愿意与杜氏一而再再而三的达成合作,也就不奇怪了。
    而若是如此,着刘景文也知道等祝小满入了宫,杜氏便能从秦氏手中拿到两间城东的铺子,若他知道杜氏对他有些心思,想来他……也是愿意的。
    想到这,赵筠元心思微动,唇边也不由得勾起笑意。
    如此说来,事情倒是简单了。
    既然心下已经有了主意,赵筠元便也不再迟疑,她在房中翻出笔墨纸张来,分别写下了两封书信,一封是给刘景文的,另一封是给杜氏的。
    两封书信的笔迹亦有不同,一封字迹潦草,笔划间更见锋芒,一封字迹娟秀,瞧着也要端正许多,这样更不易惹人怀疑。
    原主祝小满是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农家女,按理来说房中是不应当有笔墨纸砚的,只是这祝小满听多了刘景文的夸耀之词,一心以为他是对才学有所追求之人,想到自个对这些东西全然不通,她心中也不免有些自卑,觉得自个配不上心上人,所以才偷摸买了这些东西,想着若是得了空便学一学,就算只是多认得几个字也是好的。
    不过一瞧那几张用过的宣纸上边潦草得几乎分辨不出来到底写了些什么的墨迹就能瞧得出来,祝小满并未当真学会些什么。
    这样也好,给赵筠元省去了许多麻烦。
    写好了书信之后,赵筠元便将这两封信贴身收起,而后瞧瞧走到窗边,透过窗缝往外间瞧去。
    眼下的赵筠元是被杜氏以养病的名义关于此处,所以虽说是关,她却也不能将事情做得太明显,毕竟此处是阮府,杜氏不过是个姨娘而已,她做的这些事还要瞒着秦氏。
    所以说是关着,其实杜氏不过是安排了个贴身的人在外边盯着而已,若是有人过来,那婢子便装作或是清扫院子或是修剪花枝,总之寻些像样的活计做着,让人瞧不出来她原本的目的。
    连着被关在房中几日,赵筠元也瞧出来了,那婢子大约是知道她不会有逃走的心思,表面看着是日日守在门口,但其实大多时候都并未太过上心,困倦懒怠那是时常有的事。
    特别是午后,三月的阳光还不算灼人,树荫底下偶尔还有凉风吹着,正是最舒适的时候,赵筠元的房间所在之处本就偏僻,这个时间更是瞧不见人的踪迹,所以每日这个时辰,那婢子便禁不住困倦,总是要睡上半个时辰才能醒过神来。
    这半个时辰便足够做成许多事了。
    第二日,用午膳时赵筠元便分了心思盯着外头,见那婢子没过多久果然便倚靠在树下睡了过去。
    确定她已是睡熟了过去,赵筠元这才放轻脚步走出了房门。
    这半个时辰之内她要做的事并不少,要将一封书信放在杜氏的房间里,而后另一封书信想法子送到刘景文的手中。
    将书信放进杜氏的房间倒并非是难事,杜氏这个时辰应当是在秦氏院子里,倒也不是秦氏唤她过去,只是她向来上赶着巴结秦氏,知道这会儿秦氏大约正要午睡,便过去或是帮人锤肩,或是帮人捏脚,总之将人家婢子做的活计都抢了过去。
    秦氏虽然心底看不起她,可嘴上却不会说什么,既然她这样乐意作践自己,秦氏自然也乐意将她当个婢子使。
    这些事都是赵筠元从祝小满的过往记忆中得知的,在这个不算太聪明的侄女面前,杜氏从来没有避讳过这些。
    所以这便给了赵筠元机会。
    这会儿杜氏的院子里是连个人影也没有的,赵筠元轻轻松松就从窗户里翻了进去,将那封信压在了她枕下。
    而这另一封信该如何送到刘景文的手中,赵筠元也已经有了主意。
    刘景文同杜氏不同,虽然因着刘厨子的缘故,他时常进出阮府也不曾受到什么限制,但却是不住在阮府的。
    若是要赵筠元亲自将这信送去,自然是不成的,且不说眼下她是否能顺利出得了阮府,便是她当真能顺利地离开,也赶不上半个时辰之内回来。
    到时候万一让那杜氏安排的婢子察觉,再告知杜氏,这事恐怕就有些棘手了。
    所以这事自然不能由赵筠元亲自去办,便只能交与旁人,原本她将脑中那几道身影来回过了好几遍,却也没能从中选出一个值得相信的人来。
    后边她细细一想,其实眼下她要寻的也并非一定是个值得相信的人,与其费尽心思寻一个与自己共谋之人,倒不如选一个可控之人。
    这样一想,事情似乎就变得容易了许多,赵筠元马上想到了一个极为合适的人选,这人便是一同在厨房里做些粗活的长工孙德才。
    这孙德才其实不过比刘景文年长个三四岁,也才二十出头的年纪,可大约一直都是个做粗活的下人,脸上晒得黝黑还不算,手上还长了很是粗糙的茧子,样貌生得也不好,一眼瞧去旁人都以为他已过了而立之年。
    因着一块儿在这阮府做事,孙德才与刘厨子的关系其实原本也算不错,毕竟那刘厨子是个憨厚老实之人,和谁人的关系都不至于太差,况且两人的住处也近,平时来往得比其他人还要多些,关系自然也要更好些。
    只是后来刘景文也跟着刘厨子来阮府帮衬,孙德才才与他们生了嫌隙,这其中缘由,说来也是简单,无非是原本孙德才喜欢上了阮府的一个婢子,便费了好些心思讨好,那婢子见他虽然样貌差些,可难得是真心对待自个,于是便动了心。
    二人关系正是如胶似漆的时候,刘景文入了府,不知心里到底是打着什么主意,竟有意无意的勾搭上了那个婢子,因着此事,孙德才便再也不同他们二人往来了。
    此事,赵筠元之所以知晓是因为后边孙德才见刘景文与祝小满关系亲密,或许是不想让祝小满上当受骗,又或许是单纯地想将刘景文报复一番,不想让他好过,总之,他原原本本的将这桩丢人的事儿告知了祝小满。
    可祝小满那会儿早已被刘景文迷了心智,哪里会相信孙德才这一番话,只觉得是他故意诋毁。
    不过赵筠元可不是祝小满,这些事祝小满不相信是刘景文能做得出来的,赵筠元却知道他的品行如何,他能做出这样的事来,当真是一点也不奇怪。
    总之,这孙德才与刘景文两人之间是有些仇怨的,所以这封信由孙德才来送,是最为合适不过。
    赵筠元一边想着,一边快步来到阮府的后厨,这会儿的孙德才正在厨房的院子里劈材,见了赵筠元过来,他也并未有打招呼的意思,只当作是没有瞧见一般,继续用力的劈着手中的木柴。
    赵筠元也不意外,毕竟在孙德才的眼中,祝小满与刘景文本就是一对,恶屋及屋,他讨厌刘景文,自然也不会对祝小满,也就是如今的赵筠元有什么好脸色。
    若是从前,祝小满自然也不会与孙德才多话,毕竟在刘景文口中,这孙德才也并非是什么好人。
    不过此时的赵筠元却没有犹豫,甚至还给孙德才倒了杯茶水递了过去,主动搭话道:“孙大哥这劈柴的活干得真利索,这斧头瞧着便不轻,孙大哥用起来却是得心应手。”
    好听的话谁都是乐意听的,既然要求人办事,总免不了要说些恭维的话语。
    若是旁人这样说了,孙德才恐怕还当真会放下手中活计与那人唠上几句,可惜来人是赵筠元,孙德才便只是冷哼一声,也没有任何要去接她手中茶水的意思,“有什么要说的直接说便是,何必做这姿态?”
    孙德才的话并不客气,若是脸皮薄些的小姑娘,听了这话大约就不好意思再开口了,可赵筠元却不同,她依旧大大方方笑道:“确实是有事想求孙大哥。”
    孙德才一脸“果然如此”的神情,抬眼瞥了一眼赵筠元,却依旧没有停下劈柴的动作,“你那情郎什么德性你也知道,向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这也才两日没来阮府,怎得寻人都寻到我跟前来了?”
    他只以为赵筠元是因为刘景文这两日没来而心焦,可赵筠元却叹了口气,摇头道:“并非如此,小满此番其实是想托孙大哥帮忙给刘大哥送封信。”
    在孙德才有些古怪的眼神中,赵筠元从怀中拿出那封信来递到了他手中,“前几日我与刘大哥闹了些矛盾,刘大哥许是生气了,连着几日也不愿意见我,姨母听说了这事,便让我写封信向刘大哥道歉,可刘大哥一直躲着我,我便也只能求孙大哥帮帮忙了。”
    孙德才摆弄着手中那封信,意外道:“这信是你写的?”
    厨房的这些下人都知道赵筠元是一年前才来了上京的农女,连字都不认得几个,哪里会写什么信?
    赵筠元正等着他问起这事,便故作难堪地答道:“这……孙大哥也知道我并不识字,其实这封信是姨母代笔的。”
    说到这,她又仿佛担心孙德才会质疑她的心意一般,慌忙强调道:“虽是姨母代笔,可这里边的每一个字都是我的心意,还请孙大哥帮帮忙。”
    孙德才嗤笑一声,“原来是这样。”
    可却又要将书信塞回赵筠元手中,“我与刘景文的事你也知道,你们的忙,我可没有兴趣……”
    只是这拒绝的话说了一半,便停了下来,因为赵筠元往他伸出来的手中放了几枚铜板。
    赵筠元在皇宫那种地方生活了十多年了,怎会不知若想让人办事,就该给人家塞银子的道理?
    原主其实本来也是个节俭的性子,不说后边来了阮府做事,就算是从前在杏花村,也是攒了些银子的,只是后边一头栽进了刘景文这个坑里,将手里头能掏出来的银子都尽数花在了刘景文的身上。
    这会儿赵筠元便只能拿出这几枚铜板来。
    不过这儿毕竟不是宫里,若是皇宫里头拿出这几枚铜板来就想托人办事,那人大约会觉得这是在侮辱他。
    但在阮府,这儿的下人,特别是像孙德才这样做粗活的长工,大多都是些贫苦百姓,这几枚铜板或许不多,但却也让他没法子拒绝。
    毕竟不过是送封信而已。
    于是孙德才终于是点了头,将那封信往怀里一揣,道:“我可不会好声好气的去给那家伙送信,能将信放进他屋里,他能瞧见就可以吧?”
    赵筠元连连点头道:“我也正是这个意思,刘大哥与孙大哥关系不太好,若他知道我央着孙大哥帮忙送信,大约又要与我置气了。”
    “行吧。”孙德才抡起斧子将面前放好的柴火劈作两半,而后又嘲讽了一句,“当真矫情!”
    赵筠元却并未计较,只又陪笑了几句,而后才转身离开。
    孙德才眼也没抬,又接连劈了好几块柴火,等她的身影消失,孙德才才顺手将那斧子往木桩上一砍,而后将那封书信拿了出来,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拆开。
    第五十章
    他本来只是随便瞧了几眼, 可等他看清楚上边的内容,心下却忍不住一惊,忍不住瞪大眼睛又细细瞧了一番, 再将这信收起来时, 他的神色中已是多了几分耐人寻味。
    而后院的门外边,赵筠元亦是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她早知这孙德才不是个安分的性子, 却也并不担心瞧见这书信的内容, 毕竟原主怎得也在这阮府做了一年的烧火丫头了,脾气性格如何, 对待刘景文又如何怕是没人不知的。
    而刘景文的性子,同样,这孙德才也是再清楚不过。
    加之方才赵筠元特意说了,这信并非是她写的, 而是由杜氏代笔, 里边的内容又是如此……不堪入目, 这其中缘由, 孙德才自然能想个明白。
    不管如何, 赵筠元都是那个一直被瞒在鼓里的最为无辜之人。
    赵筠元也并不担心孙德才会因着瞧清楚了这封信的内容而不愿送这信, 恰恰相反, 若是他并不知晓这信中内容的话, 反而更有可能为了省事而索性收了银子却不办事, 如今他瞧清楚了这信中内容, 定然是要好好的将这信送到刘景文手中的。
    若是刘景文与那杜姨娘当真有那一层关系,他手中便算是拿捏住了刘景文的把柄, 他自然乐意。
    谁让他一早便与刘景文有了恩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