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而一个孩子,活下来都是难事,老国公看他可怜,就带在了身边。
    傅仲宴面色有些许复杂,沉默片刻才道:“沈自谌也是糊涂。”
    只是沈自谌一家样貌平平,没想到竟能生出如此钟灵毓秀的孩子来。
    老国公道:“他不参加科举,所以我不打算送他去书院,他未曾读过书,劳你给他启蒙,通礼即可,明年开春回萧阳,我还带他回去。”
    傅仲宴大约明白老国公的意思,不能科举,若是天资愚钝也就罢了,倘若学得好,未免觉得太过可惜。
    通礼即可,那就是马马虎虎。
    左右燕明荞都是自己学,他便单独给沈元景启蒙好了。
    傅仲宴点了点头,“明荞也刚启蒙,正好一道学。”
    傅仲宴喜欢这个学生,难免多说些好话,“明荞上进,很有毅力,你有个好孙女,真是令人羡慕。”
    老国公昨日给送了墨锭和澄心纸,也有鼓励燕明荞好好用功之意,“我未曾管过,都是她母亲教的好。”
    上午燕明荞去上课,屋里就多了张桌子,桌上有笔架,笔架上挂着两支笔,旁边一方砚台。
    墨锭半支在砚台边缘上,桌上没有书本,而旁边的桌子是燕明荞用的,上面书就有三本。
    每日上课,燕明荞都是自己看书,今日也不例外。
    她冲傅先生行了一礼,“先生好。”
    傅仲宴道:“今日新来了一名学生,进度照你差了不少,你自己看书,老师先给他讲课,你遇到不懂之处再问。”
    燕明荞点了点头,翻开书页很快就看进去了,偶也遇见难懂的词句,就给记下来,也就看了一会儿,门口就传来脚步声。
    沈元景来的比上课时辰提前半刻钟,他给傅先生行礼问好,见燕明荞动作顿了顿。
    燕明荞年幼,该她见礼的,“元景哥哥,我是家里的五姑娘,叫明荞。”
    沈元景错开视线:“明荞妹妹。”
    这会儿还没上课,燕明荞看了眼傅先生,犹豫要不要现在把启蒙用的书给他,但是,沈元景说完话后就坐好了,他把书袋放下来,从里面拿出一本崭新的《三字经》。
    有书用就好,燕明荞不再操心这事,安心读书了。
    傅仲宴也开始给沈元景启蒙,启蒙课很简单,把《三字经》翻开,他读一页,沈元景跟着念一页就好。
    只不过人与人天赋不同,又或许是因为教燕明荞的时候太快了,所以难免觉得沈元景愚钝。
    但是故人的孙子,傅仲宴又不得不拿出耐心来。
    偶尔他也会庆幸,幸好不是如明荞那般聪慧的孩子,不然知他聪慧,却因为祖辈的原因不能科举,不能入朝,也是憾事一桩。
    半个多时辰的课程很快结束,下节课是抚琴,沈元景一同听的,不过是燕明荞抚琴,只留了一刻钟给他讲音律。
    下午的课亦是如此。
    除了见礼,燕明荞没和这个新来的哥哥说上话,但总觉得,看见了从前的自己,甚至比从前的自己更可怜。
    家里人都不在了,又是寄人篱下。
    但她在心里嘱咐自己好几遍,千万不要多管闲事,只能把除了《三字经》那几本偷偷放在沈元景桌斗里,别的她就帮不了了。
    指望她给沈元景补课,那不行,一来她也是学生,怕误人子弟,二来,她没那个功夫。
    各人有各人的命,相较而言,三姐姐和四姐姐也学不会,总之,母亲和祖母没发话的事,她是不会做的。
    下午的课结束,燕明荞本想去玉明轩吃晚饭,但是李嬷嬷说,老夫人让她和二姐姐去寿安堂吃。
    燕明荞对祖母不熟悉,昨儿家宴她是坐在母亲旁边的,说实话,虽然祖母长得不可怕,但她心里是敬畏这个长辈的,很难像对母亲那样对她,所以她先找二姐姐,两人一道去了寿安堂。
    燕明玉亦是如此,好在两位老人有半年多的时间在萧阳,收着点性子,也能糊弄过去。
    到了寿安堂,未等丫鬟通传,就被领进了屋。
    正堂竖了面屏风,因为宁氏年纪大,所以寿安堂比别处要更暖和些。
    屋里装潢看着庄重,坐在主位的宁氏对两人招了招手,“快过来,烤烤火。”
    冬日严寒,两人一路走过来,尽管穿的厚实还披着斗篷,可外面露着的还是冻得冰凉。
    宁氏离开盛京有半年了,先问了燕明玉身子如何,又问燕明荞冷不冷,上课累不累。
    燕明荞答道:“不累的,先生讲课很有意思。”
    宁氏不知别人如何,但燕明烨这么大的时候是不喜上课的,她不由一笑,“功课是功课,也得注意身子,如今这天,湖边少去。”
    国公府有面湖泊,不大,两亩地的样子,燕明玉就是在那儿落水的。
    燕明玉浅笑着点头,“孙女记着,以后小心些。”
    这厢祖孙俩说了会儿话,宁氏让丫鬟去外面看看,“看看元景来了没有。”
    宁氏对两个孙女解释道:“他一个人在府里,难免冷清些。”
    可还没等丫鬟出门,沈元景便进来了。
    燕明荞突然想到一个人,她二姐姐,从前也是这般踩着点进来。
    如今见母亲祖母会早些,但见府里几个小娘和父亲,依旧是踩着点。
    见面少不了问安,行过礼后宁氏让丫鬟传饭,老国公今日出门会友了,就祖孙四人一道吃。
    但桌上足足有十道菜。
    宁氏用的也不是府里的厨娘,而是一直跟着自己的,最会照顾她的口味。
    十道菜,看起来琳琅满目,还有一例羊肉萝卜汤,饭是米饭,可米粒晶莹剔透,看起来油润漂亮。
    宁氏道:“这是明玉爱吃的豆豉凤爪,明荞,你母亲说你喜欢甜食,尝尝这道荔枝肉。”
    宁氏对燕明荞说不上多喜欢,但都是孙女,又一道来吃饭,不好只准备燕明玉喜欢的。
    桌上也有沈元景爱吃的菜,不过是随口吩咐的小事,但是宁氏瞧见燕明荞眼睛一下就亮了,大约是想说感谢的话,可见哥哥姐姐都没有,又把嘴抿上了。
    也是讨喜。
    宁氏点头道:“快吃吧。”
    寿安堂的饭里掺了些糯米,所以比普通的白米饭更香更粘糯,那道荔枝肉是甜口的,虽然名字是荔枝,可是吃着却是肉味,不过燕明荞没吃出是什么肉,总之很好吃就是了。
    比着正院、玉明轩、寿安堂三个地方,燕明荞最喜欢的还是玉明轩的饭食,当然,其他两个地方的饭菜也很香。
    宁氏年纪大了,胃口没有年轻人好,寿安堂的饭菜更酥软,而且,宁氏是喜欢和吃饭香的人一起吃的。
    而沈元景则是那种不管吃什么,脸上都是一种神色,说不上年少老成,但是寡言少语,估计是从前颠沛流离,话少些。
    燕明玉过年就十四了,她白日不亏嘴,所以吃饭的时候再好吃也吃不多。
    就燕明荞一人吃得香喷喷的,看得宁氏不由多吃了几口菜。
    吃过饭,宁氏又让丫鬟端点心茶水上来,这回只有燕明荞吃了,点心样子是圆的,里面一层甜甜的豆沙馅儿,还有一种是牛乳味儿的,闻着香甜吃着香软。
    燕明荞吃了两块点心,又喝了热茶,这才回去。
    燕国公府进了内院门走半刻钟就是正院,其余院子分散而落,玉明轩离正院不远,而沈元景住的地方和寿安堂比较近。
    出了门,三人就分开了。
    燕明荞也不怕寒风,不停地和燕明玉说学堂的趣事,燕明玉听得也认真,她不上学,但看别人上学还是很有意思的。
    而且燕明荞聪明,如今还多了个同窗。
    燕明荞:“元景哥哥不太爱说话,学得也慢些,傅先生教他,我就在一旁看书,我还把用过的启蒙书放他桌斗里了,也不知道他用不用得到。”
    燕明玉摸了摸燕明荞的脑袋,“有句话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算不读书,以后也能找到活命的法子。”
    燕明荞觉得姐姐说的有道理,女子便不考状元,世上不读书的人有许多,都活得好好的,她很快把这件事抛在脑后,“那这回放假要去铺子吗!”
    铺子里的东西已经搬空了,从杂货铺改卖烤肉,虽然有掌柜伙计忙活这事儿,但还是得花心思做装潢、选菜品、找师傅。
    为此,两人又各拿了四十两银子来,燕明玉每日拿两个时辰出来,出门看看装潢(消食),尝菜选菜品,燕明荞晚上会帮着理账,做账本,也会帮着选菜。
    她最喜欢的就是选菜,摆一桌尝个遍,看哪个好吃。
    但是,这铺子还没赚钱,姐妹俩就一人搭进去四十两,至于以后能不能赚钱,还是个未知数。
    燕明玉银子多,四十两对她来说不算什么,而燕明荞则是觉着,做生意有赚就有赔,不能光指望着赚钱。
    这也才几日而已,铺子就花了三十多两银子,还不算试菜在内,因为菜都是玉明轩的厨娘做的,是沈氏花的银子。
    不过沈氏对这两个女儿本就偏心,并不算放水。
    燕明荞记账很快,基本上用不着珠算,也是帮了不少忙。
    这上了两日课,初八上完下午的课,又放假了。
    临走的时候,燕明荞在桌斗看见几本书,是她前两日放到沈元景桌斗里的。
    第18章 放假
    ◎燕明玉光看烧饼了,况且书坊这种地方她向来都是选择性忽视的,顺着燕明荞的目光,她什么都没看到,“那边,怎么了?”◎
    燕明荞摇了摇脑袋,把书装进书袋里,书出现在她的书斗里,只能说明一件事,那便是沈元景不要。
    不要就不要吧,她爱惜这些书,给别人还舍不得呢,给也是因为他是祖母带回来的人。
    燕明荞把东西收拾好,背上书袋回去。
    因为今日放假,燕明荞把放假这两日看的书也背了回去,再加上打算给沈元景的三本,今日的书袋尤其沉。
    斜挎在肩膀上,背着肩带那边肩膀都往下压。
    李嬷嬷来接人,燕明荞不习惯别人帮着背书,也没说,就这么一路背了回去。
    从学堂回正院要经过小花园,国公府的路向来以美观为胜,大约应了那句“曲径通幽”,而在燕明荞心里早就回去了的沈元景,却躲在小花园的石山后头,看着她沉甸甸的书袋出神。
    沈元景看着燕明荞和她的嬷嬷离开,并未上前帮忙,按照老国公的心思,他该离府上的人远些,做个马马虎虎的人,一辈子大差不差。
    至少,给他们看到的要是这样。
    这边燕明荞回到屋里喘了几口气,又喝了大杯奶茶,歇够了才把书放回书架。
    先生这回也没留作业,明日要去铺子,燕明荞想晚上多看一会儿书。
    在屋里待了一会儿,守门的林枣就道:“姑娘,寿安堂来人,请姑娘过去用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