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将血 作者:河边草

    大秦成武十五年八月,大将军赵石率三万五千骑军,循蒙古军踪迹,翻越燕山山脉,进入辽东平原边缘。

    走归化,继续北上。

    一路之上,与蒙古军断后骑兵,纠缠不休,十余天过后,终是于落马河与阴凉河之间,和木华黎所率草原诸部大军汇合,围蒙古军主力于松山区域。

    此时,北风肆虐,彤云密布。

    十数万骑军,将蒙古军牢牢锁死在了方圆数十里之内。

    蒙古军如困兽般,左右冲突。

    但战争,已然和他们想象中的大不相同了。

    聚集在这里的敌军,皆为骑兵,蒙古骑兵再无任何优势可言,也再无法像他们当年南侵一般,纵横往来,有着一击不中,立即远扬千里的战略空间。

    之所以能围蒙古军于此,就在于他们根本无法逃脱大军追踪,而初冬季节,实际上也正是最适合北方骑兵作战的一个时节。

    失去了速度以及季节上的优势,蒙古军可以依仗的,其实只剩下了一条,那就是敌军太多,粮草无法支持太久而已。

    说起来,也是讽刺,每每草原胡骑南下,汉人无法应对之余,都寄希望于蒙古军或者是其他胡人骑兵,能粮尽而退。

    如今,却是反转了过来,在陷入大军包围之时,蒙古军一边勉力支撑,却也在想着,能耗光敌军粮草,让敌军不战自退。

    不过,到了此时,蒙古军无疑已是生机渐绝。

    大将军赵石,已经下定决心,就算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将蒙古军主力,尽歼于此。

    而赵石之威望,不但著于秦军当中,而且,也得草原诸部信服敬畏。

    十数万大军在汇合的那一刻起。便都归于他的麾下,只要他拿定主意,其他人便无任何异议。

    这也是蒙古人转战来去十余日,却终不得脱的一个重要原因。

    游骑遍布方圆百里之内。赵石率军在南,西边有大将军李刑,北边则是木华黎阻蒙古军北归之路,而东方,则是张锋聚率王胜保。陆相等人,断绝了蒙古人东逃之机。

    十数万大军分散开来,包围圈看似处处薄弱,但骑兵相战,讲究的便是来去自如,稍稍纠缠,便会被其他方向的敌军追上。

    所以,蒙古军主力迟迟不敢轻动。

    而从被围的那一刻起,包围圈就一直在缩小,一个个试图突围的蒙古军千人队。被歼灭在这片土地上,却没有任何希望,为大军打开一条生路。

    蒙古人逡巡四顾,满目皆敌,差不多,已经沦为了聋子,瞎子,根本不知道,敌军到底有多少,又是如何布置。

    这在骑兵而言。穷途末路之像已然显露无疑。

    到了八月中,蒙古人蜷缩于方寸之地,再无任何游战之余地,也显示着。最终的主力决战,即将到来。

    实际上,蒙古人就算此时突围而走,也已成了无家可归的丧家之犬了。

    因为木华黎率大军南下,席卷东北草原,以及辽东北部。兵临上京时,因军情紧急,本不欲攻城。

    但上京却已是空有其表,大军一过,几乎是兵不血刃,便破城而入。

    坐镇于城中的成吉思汗四子拖雷,和万户博尔术,以及一众蒙古人权贵,早已向东逃去,不见了踪影。

    木华黎颇为遗憾,留长子守卫这座辽东大城,弥平城中骚乱,自己则率军继续南下……

    也就是说,此刻,辽东之归属,已毫无疑问。

    蒙古诸部残余的,只剩下了成吉思汗铁木真亲率的这一支人马,也是蒙古诸部精华之所在。

    雪花,终于飘扬而下,这一场雪,比往年来的晚了些,不过,却也让渐转严寒的天气,暖和了那么一点。

    不过,当大雪过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那个时候,北方的寒风,才会露出真正的狰狞面目。

    这一战,对于蒙古人来说,不用再做赘述,困兽犹斗而已。

    但对于赵石麾下大军来说,却并不轻松,十数万大军,在辽东大地上奔腾往来,需要面对的,可不光是严寒的气候,而后勤上的困难,也让这支大军无法支撑太久。

    因为这是自古以来,罕有的一支大军,不说空前绝后吧,其实也差不多了。

    十数万骑兵大军,即便匈奴,突厥最为强盛的时候,也很难一次调动的起来,就更别说南方的汉人帝国了。

    而大秦能做到这一点,看似轻松,其实付出的代价,也绝对不少。

    草原诸部兵马,转战千里,其间艰难,可想而知。

    而秦军上下,自河南开封,急急北上,行程也不比草原诸部兵马稍近,连番作战,所需人力物力,也是无法尽数。

    南北两部,合兵于此,可以说,是冷兵器时代,军事上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而奇迹能在如今成为现实,得益于谋划多年,两部大军皆是目的明确,战事上,虽有波折,却无大碍于大局的缘故。

    实际上,这也正是赵石急急进兵,不顾将士劳苦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十余万人马,不可能支持太久。

    辽东这地面上,能供养的骑军数目,充其量,也就七八万上下,被蒙古**害了这么久,估计标准还要降低一些。

    当年攻打金国的时候,还可用因粮于敌之策,但这在如今的辽东大地上,根本行不通。

    而大秦朝廷,也断不会为了一个蒙古诸部,便倾尽全力。

    所以说,今年一战,是最好的时机,今年一过,谁他娘的还知道,大军粮草从哪里来?草原诸部还愿不愿意在这里,跟蒙古人纠缠不休?

    错过今日,也许他消灭蒙古诸部的心愿,也就不知猴年马月能够完成的了了。

    好在,虽然不轻松,战事进行的还算顺利,老天爷也看他不容易,这个时候才降下风雪,不然的话,草原诸部骑兵也许还能支持,他麾下的秦军兵卒,可就说不准了。

    严寒的天气,向来是汉人军伍的大敌,风雪,更是汉人军伍最为忌讳的天气。

    “报,敌军有使者到,请见大帅。”

    赵石端坐于马上,因为大军一直在移动,根本不可能设下中军大帐,赵石已经有些日子,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战马了。

    经过数月战事,加上辽东寒风的吹袭,久居于长安,身上越来越厚的那层伪装,悄然间便消逝一空,越来越重的威严,让他身边的人,大气儿都不太敢喘了。

    赵石望了望天空,雪有越下越大的趋势,这一战,应该尽快结束了。

    接着便随口吩咐,“带过来。”

    蒙古人的使者,带来了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口信,想与赵石会于军前。

    赵石不由一笑,到了这个时候,还能有什么好说的呢?那位大汗啊,无非是想得到一个体面些的结局罢了。

    如果换一个人,换一个时间,他都不会答应这样玩笑般的会面,但这会儿,他却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因为那个人是成吉思汗铁木真,而自己,也早已胜算在握,如果战后,见到的是这个人的人头,那么,对于他来说,将失去很多的兴趣。

    收官之做,力求完美,见一见那个人,听一听他的话语,虽结果已然注定,但这却也算是了却了一桩从不曾向旁人言说的夙愿。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将陨落于此,对于一个像他这样来历奇异的人而言,充满了无法言喻的复杂滋味儿。

    黑压压的骑兵军阵,一眼望不到尽头,各色旗帜,在辽东的风雪中,烈烈飞舞。

    万众瞩目,杀气盈野之下,两军主帅,信马由缰,缓缓靠近。

    来到不远处,他们不约而同的勒住马缰。

    蒙古人拍了拍胸膛,汉人微微抱了抱拳,他们都在仔细的打量着对方,没有任何惺惺相惜的欣赏,他们的目光,如刀锋般在虚空中碰撞,里面好似蕴含着无数的力量和杀戮气息……

    最终,蒙古人漫布血丝的眼中只剩下了仇恨,汉人的目光中,充满了高高在上的蔑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

    一代天骄,不过如此,落幕之时,宛如一头被逼到绝境的老狼,凶狠而又绝望,没有任何的绝世风姿可言。

    “为什么?”蒙古人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宛若嘶吼。

    偏偏,汉人有如知音,听懂了,“蒙古人,不该来这里,不过既然来了,咱们汉人好客,所以,就都不用走了。”

    沉默良久,风声呜咽,雪花飘飘。

    “这些,都是好的战士,今后,可以为你射取猎物,汉人中的英雄,表现出你的仁慈吧,留下他们,他们会忠心于你的。”

    “好的战士?不过一些野人而已,将这辽东山河,弄成了血肉屠场,今天我率兵来此,就是要屠了你们蒙古诸部,今后不管是在辽东,还是在草原之上,都将不会有蒙古人这个名字出现。”

    “铁木真啊,让我送你最后一程吧,荣耀的战死在这里,和你的蒙古诸部一起,葬于这漫天风雪之中。”

    语毕,赵石勒马回转,只留下那孤零零的身影,立于天地之间。

    苍凉的号角声,震荡人心的战鼓声,随之作响,一时间,铁骑奔流,杀声四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