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奚月宴
文案
已完结,明日更新大婚番外
大端永正年间,天下动荡,门阀林立,科举制崩溃,民不聊生。
作为顶级世家的嫡女,王萱贵比公主,除了天生弱症,几乎是顺风顺水,祖父是当朝丞相,父亲是礼部尚书,哥哥是京都玉郎,所有女子的梦中情人。
裴稹自淮菻乡下而来,一路披荆斩棘,立于朝堂之上。他对京都贵女不假颜色,却对王萱穷追不舍,成了王萱最大的烦恼。
一朝裴母入京,裴稹被证实是文惠帝之子,一直苦于无后承嗣的文惠帝当即立裴稹为太子。
上一世,病饿交加的裴稹在长宁桥头遇见了王萱,从此,满街灯火似乎都落进了他的心海,不可控制地烧尽了一切。
这一世,重生而来的裴稹隐藏一切阴鸷情绪,运筹帷幄,宁可负尽天下人,也要把王萱捧在手心。
*男主重生,女主本土非重生非穿越,正统世家贵女。
*男女主两世双处,前世今生都相爱。
内容标签: 励志人生 甜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王萱裴稹 ┃ 配角:求预收《帝皇系统》 ┃ 其它:
一句话简介:地狱之子,为你而来
立意:立意待补充
第1章 永正十年
大端朝永正十年的春天,比往年来的稍晚了一些。初春本应雨水丰沛,万物才好复苏,可这都快二月中了,京都还是一副恹恹的缺水模样,出门郊游会友、踏青放风筝的人比往年也少了许多。
仲春十五日便是朝野上下祈盼已久的花朝节,春序正中之时,百花齐放,最堪游赏,京都临水傍山,处处风光无限,士子大夫们携手同游,一日之中便有可堪百世传颂的诗文数篇,最是风流文雅不过。农人也盼着花朝节前后从不迟到的春雨,这时正要播种,若没了雨水滋润,恐怕今年会收成不好。
二月十日终于淅淅沥沥地下了几场小雨,一夜之间,四处的桃花、梨花、杏花都竞相开放,京都从一片昏黄幽暗中被拯救出来,换上了桃红柳绿的新装,且蒙上了一层润泽的雾气,像极了蓬莱仙境。
檐下的占风铎发出清越的响声,下人们忙着把卷起来的草帘一一放下,免得雨水打湿了长廊,滑倒了身娇体贵的主子们。清芳院虽小,却紧邻主院,丞相府的所有下人都不敢怠慢,能进这院子侍候的也是几代忠仆,来历清白且身怀长技之人。
王萱倚在美人靠上,虽说是半靠着,却是体态端庄的。毕竟她是出身百年世家琅琊王氏的嫡女,处处以君子的处世之道要求自我也不为过,君子慎独,淑女也是一样。只不过,这样坐着比坐在胡床上更累,小小的淑女心里暗叹一声,手里书上的字便有些模糊起来。
忽然远远地就听见一串清脆的笑声,从前院翩翩飞来,落进了幽静的清芳阁。竹帘被一双雪白细腻的小手撩起来,来人就像一阵穿堂风般忽的站在了她的面前。
那人拈起她手中的书,随意看了两眼,丢在了一旁,嫌弃地嗔道:“我还当你有什么大事,原来又躲在家里看闲书。你拒了我的邀约,搞得我在几个兄长面前没面子极了,我很生气,气坏了!”
王萱眼都没抬,捡回书本仍翻到方才看了的那一页,温温柔柔地回道:“阿稚自己去就好了啊,这春困恼人得很,我不想出门,只想在家看看书写写字。”
阿稚执拗地抽掉她手里的书,还耍了个心眼,把那本书甩出老远,让王萱够也够不着。她嬉笑着说:“整日里看这些没什么用的老古董,皎皎,你可真没趣!”
王萱似笑非笑地看着她,阿稚的脸“噌”地一下红了,老老实实地走过去把书捡起来塞回到她手上。
阿稚嘀嘀咕咕地说:“要是我阿耶知道我乱丢书本,不敬圣贤,非得打死我不可,好皎皎,你可千万别跟我阿娘说……”
王萱睇她一眼,悠悠开口:“我就是不说,你以为伯父能放过你吗?前几日你把五公主揍得鼻青脸肿,要不是这几天先生有事,让我们不必上学,五公主早就要来报复你了。伯父要是知道你在宫学里惹事生非,你能讨得了什么好?”
“那是她先惹我的,”阿稚委委屈屈地说,“她笑我黑!我哪里黑了,只不过没你白而已,比她们大多数人都要白好吗?我只是不爱敷粉罢了。”
“嗯,所以你就动手了?”
阿稚咧开嘴,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挥舞着小拳头,“一力降十会,等我教训得她怕了,她就不敢到处乱说话了。”
王萱却知道她意有所指,并不是为的五公主当众嘲笑她黑这件事才打的人,叹了口气,不再揭她伤口,转了话题:“阿稚今天怎么有时间来看我了?你不是忙着做你那预备‘名扬天下,流芳百世’的大风筝吗?”
阿稚的脸顿时垮了,恨恨地说:“都是萧睿和崇兄,哄我做大风筝,做出来好看是好看,却完全飞不起来。那可是我两个月的月例,他们也舍得骗我!”
王萱捂着嘴轻轻地笑了,傻阿稚,因为你好骗啊,你看我不就没上当吗?
“好了好了,别生气了,过几天就是花朝节了,你不是最喜欢过节吗?出去踏踏青,跑跑马,等回了宫学,我帮你应付五公主。”
阿稚拉住她的手揉了又揉,露出一个灿烂的笑:“皎皎最好啦!我刚才来的时候遇到莼兄,他已经答应让我带你出去过花朝节了,你开不开心呀?”
“……”开心,能不开心吗?
王萱偏头想了想,觉得哪里不对,一丝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你在哪遇到阿兄的?”
“就外面啊,穿着蓑衣站在庭中,对着一盆兰花吟诗作赋呢。啧啧,还是莼兄风雅,这样的雨天还赏花,萧睿那个莽夫……”
阿稚还没说完,王萱就突然跳下美人榻,匆匆穿上木屐,一溜烟跑了个没影,阿稚傻了眼,皎皎什么时候身姿这么矫健了?
王萱赶到庭中,她精心照料了一整个冬天,刚刚开花,自己还没来得及仔细欣赏,摆在庭中打算让祖父和父亲下朝归来赏鉴一番的金风雪浪,就这么遭了毒手,少了开的最好的那一枝,只剩下细雨中摇曳的长叶。
她心疼不已,连细雨沾湿了衣襟都毫无知觉。阿稚带着使女,打着伞来接她,见她一副捂着胸口一副痛心不已的样子,奇怪地问:“怎么,你也被莼兄骗钱了?这兰花是假的么?”
王萱咬牙切齿地说:“他要是骗了我的钱,倒也罢了,竟然又来折我的花!我要找祖父告状去!”
阿稚咯咯地笑,莼兄什么都好,长得好看,读书又厉害,品行也好,京中人都叫他“玉郎”,每次一出门,追着他的女郎能从西城排到宫里去。
可他却有个“辣手摧花”的癖好,尤其见着名贵品种时,不管怎样都要折了花去,偏偏王萱是个视花如命的,兄妹俩从小到大不知为了这个吵了多少次架,只有吵架的时候,王萱才像个小姑娘,跺脚撒娇,甜言蜜语哄她祖父处罚兄长。但是处罚过后,自己又心疼的不得了,把整盆花送去赔罪,最后都被莼兄养得半死不活,还得自己领回来接着当祖宗供着。
阿稚不喜欢养花,对她来说,那些名贵的花木还不如外面街头巷尾开得绚烂的桃花好看。但她理解王萱,这不就跟阿娘给她做了桂花糕,最后却被萧睿骗走了一样么?她也心疼的,夜里想起来没到嘴就飞了的美味糕点,心就一颤一颤地疼……所以她抚摸着王萱的后背,给她顺气,免得她又气病了。
“皎皎体弱多病,作为阿姊,我得多照顾照顾她,嗯!”阿稚心里美滋滋地想着,王萱光听见她的傻笑就知道她心里又在想什么,忍不住也笑了。
王萱,小名皎皎,是当朝丞相王朗的孙女,她的父亲王恪是礼部尚书,一门清贵,人人称颂,更何况她还有个未及弱冠之年便舌战群儒,在谢家的清谈会上一举拔得头筹的兄长王莼。将来若是王莼踏入官场,有祖父和父亲铺路支持,王家这一脉再出一个丞相也未可知。
不用说王氏家族自古以来就是一等贵族,多少名臣儒将出自王家,琅琊王氏的名号,在百姓之中,有时比官府还管用。
王家人好儒学重礼义,又于佛道两系颇有见解,前大雍朝时,许多人都在各级官场担任要职,半数都是王家人以及与王家有关系的人。至于另一半,当然是谢家了,有人笑称,王谢堂前的燕子,比九品芝麻官都有权势。
当朝重视士庶之别,完全到了变态的地步,就算是九品中正制选出来的所谓人才,也都是与贵族有关系的人,寒门子弟根本毫无晋升空间,就连商贾,也被当做贱民一样受到所有人的鄙夷。
民间有句俗语:“一品的王谢,九品的寒门,没品的阿堵。”说的就是这种严格区分名姓等级的制度,生于王谢门庭,在普通老百姓看来,是积了几辈子的福气都换不来的。
不过话说回来,不论朝廷怎么打压寒族,有北方鲜卑蛮人觊觎骚扰,大端和夏虞、大辽两国边境常年战火不断,大端人自南迁后,才不过三十几年,就习惯了烟雨江南的温润安逸,对上草原来的血性男儿,自是讨不了什么好。王谢堂前的燕子,今朝尚能酣睡在金碧辉煌的高楼暖阁之下,明朝,就不知流落何处了。
阿稚是她的闺密,名元稚,小名阿稚,是镇远将军元威家的独女。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两家又是通家之好,王萱的祖母和母亲早逝,家中没有年长女眷,将军夫人就像她的亲阿娘一样,事事为她筹谋,外出饮宴也总是带着她,可以说两人比亲姊妹还亲。
王萱身体不好,心思纤密,元稚身强体健,天真烂漫,虽然王萱年纪小,却更像阿姊。但她们早已不分彼此,融入了对方的生命,缺了谁都不行。
永正十年,两人正是豆蔻年华,于闺中嬉闹,最大的烦恼不过是兄长折花、公主刁难、严父处罚。
作者有话要说: 欢迎阅读和收藏:
【预完结文】【宋穿之东坡妻】
【预收文】【重生后我怀孕了】
十七岁那年,李蕴做了一个荒唐的噩梦,梦里那人一身赤金龙袍,把她压在龙椅上肆意妄为。
待她惊醒,却听闻河间失守,那叛了国的大司空拥兵自重,欲挟天子以令诸侯。
父皇病重,临死求她:“蕴儿,你母后狸猫换太子,我惮于世家威势,只能把你藏在报恩寺,现在大厦将倾,我需要你。”
李蕴低眉敛目:“需要我做什么?”
“需要你黄袍加身,重整山河!”
李蕴生于王庭,长于市井,心在山河湖海之间,终抵不过父皇哀求,女扮男装去抢那新帝的宝座。
司空嚣张暴虐,右将军阴狠毒辣,丞相口蜜腹剑,太傅心怀叵测,假太子装疯卖傻。
李蕴周旋于众人之间,一朝失算,死于非命,幸而天道明裁,许她还魂。
可不知何故,再醒来,她成了二十四岁的自己,已登上御座,定鼎天下,昔日宿敌俯首称臣,朝堂上下一片和谐。
而且,肚子里还揣了个生父不详的龙种!!!
第2章 琅琊王氏
王萱在二门上送走依依不舍黏着她不肯松手的元稚,恰巧碰上散朝归来的祖父和父亲。祖父王朗抚着他那一把美髯,满面笑容,还同她打趣了两句,父亲王恪却是愁眉不展,对着笑眯眯的父亲几次欲言又止。
王朗出生时,正是王家最为煊赫的时候,他又是家中幼子,无需承嗣立业,所以极其肆意风流,鲜衣怒马,求仙问道,很过了一段荒唐的生活。人到中年之后,他又不顾家中反对,入了道观,当了几年道士,云游四方,四十岁才应召回京,入朝为官。所以他的性格颇有些道家无为的感觉,在朝中也是谁都不得罪,像个人人都能捏上一把的面团子。
可朝中大臣心里都清楚,王相虽然看着好说话,心中却有一杆秤,只要是他所坚持的主张,到了最后,没一件不成的。偏偏他从不与人争执或起冲突,劈头盖脸的辱骂也能笑脸相迎,你就是占了理,在他面前也得矮上一头。人都称他是“笑面虎”,轻易不与他相争。
说来也是嘲讽,这样一个世家子弟,当朝丞相,平日里最喜欢关照寒门子弟,还多次请求陛下恢复前朝科举旧制。朝中大臣几乎都出自于世家大族,当然不会轻易答应。
王恪人如其名,恪尽职守,恪守成规,性格与他父亲完全相反,是个古板无趣的人,偏偏他长于辩论,做学生的时候曾经把自个的老师气得几天下不了床,人都调笑说,王尚书不如去御史台做个御史,方不负他的雄辩之才。王恪只要把他那张方方正正、又臭又硬的脸摆出来,斜眼一睨,对方就矮了三分,不敢说话了。
不过,因为少年时与父亲相处时间短,王朗又是那样一个人人敬畏的大人物,他在王朗面前,倒显得局促不安、沉默寡言起来。他当礼部尚书,虽说也有自身才学偏向的原因,更多的是,当时他父亲手底下没人顶缺,临时把他拉上去凑合的。这样一来,他在礼部尚书的位子上坐了五六年,倒是无功无过,政绩平平,好在王朗也没指望他来接自己的班,并不苛求于他。
父子俩从相貌到性格没一处相像的,唯一像的怕是都中年丧妻,膝下空虚,外人都道他们家是祖传的情深不渝,为着这个,她兄长玉郎王莼极受京都闺秀的欢迎,小娘子们冒着早死的危险也要“一生一世一双人”,努力不懈地追求她的兄长。每次王莼一出门,车架上、身上都会堆满鲜花果蔬,王莼也不浪费,笑着受了,拿了回家讨他家那个性格沉闷的小娘子欢心。
王家这一家风流人物,数王萱最寂寂无名,因着她自幼病弱,又极爱清静,不愿出门,况且她祖母母亲都不在,家中没有年长的夫人带她出门,她一个小娘子也不好贸然赴宴,所以外头聚会,她几乎就没怎么去过,除了几家极为亲近的,旁人甚至连她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也是她这几年渐渐大了要说亲了,才跟着镇远将军的夫人杨氏出过几次门。可京都贵女,出门能干些什么呢?不外乎就是赴宴啊,上香啊,最多去踏踏青,对她来说,简直无聊至极,还不如一本传奇话本来得有趣。
其实若是按她的才情品貌,排得上京都前三,尤其她是身份尊贵,位比皇族的王氏嫡女,论身份,实则比嫡公主还要贵重。这话的意思不是说公主见了她要行礼什么的,而是说,京都名门世家若要联姻,首先考虑的是他们一品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二品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河东裴氏、兰陵萧氏,三品博陵崔氏、京兆杜氏、京兆韦氏、弘农杨氏、河东柳氏、河东薛氏,三品以后则不赘述,不入贵族之流。
当今圣上出身寒族,虽沾了兰陵萧氏的名头,却并不为萧氏所承认,在世家大族眼里,皇族不算什么,兰陵萧氏也不需要以出了皇室后辈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反倒是陛下,急于将各家各族的贵女迎进宫中改良自己的血统,以便跻身贵族之列。
晚膳照例摆在松风堂。用过晚膳,王朗把王萱叫到书房考校功课。王朗虽然政务繁忙,却也不忘时常教导孙子孙女,王莼入了国子监之后每月旬休,只三天假期,他一腔慈爱之心只好全都倾注到了王萱身上,好在他有分寸,不然明年大端才子榜上或许就要多一个俏娇娘了。老父亲喜欢教育孩子,王恪自然乐得清闲,回自己书房接着编他的《大端礼记集注》去了。
王萱和祖父在书房答问了一番,又手谈了两局。王朗见外头细雨停了,便说:“今日春光甚好,空蒙清新,正适合出去走走,皎皎,不如我们去园中赏赏春色。”
王萱自然应声说“善”。
王萱跟着祖父绕过影壁,池塘边的几棵细柳新发嫩芽,翠□□滴,煞是喜人。沿着鹅卵石小道一路往前走,桃李竞放,山茶吐艳,假山流水,香榭亭阁,掩映在香樟芭蕉之下,正是一年当中最为生机盎然的时候。
这园子在王家手上传了百余年,代代翻新,既沉淀着时光的印迹,又颇有生气,在京都百园之中也是排得上号的,然而王家人并未以此沾沾自喜,只当是寻常的住处,随意待之。主子下人都淡然处之,正是时下最推崇的魏晋遗风。
王家虽是大户,人口却简单,一家四口并百余下人住在泰康坊榕树下的丞相府,左邻右舍皆是清贵人家,与长乐坊勋贵遍地的景象殊不相同,黛瓦青墙颇为雅致,园中花草大多十分寻常。长乐坊中的高门大户则是家家楼阁精巧,园中奇花异草比比皆是,仙鹤瑞兽处处可见,富贵奢靡之盛,耗费千金也毫不怜惜,本是寻常之事,却大张旗鼓。每每落成,大肆宣扬,请名家作赋写诗,以期流芳百世。
世人却不屑一顾,都道“王谢园中一株野草,都价值千金,长乐坊中酒池肉林不过烟云过眼,不值一提”,时风如此,倒也令人不胜唏嘘。世人极度推崇读书做官,却废科举,极爱奢靡之风,却鄙阿堵,殊不知学了魏晋的皮,得不了魏晋风度的骨,本末倒置了。
王家也并不是世人想象的那般清贵,王萱脚底木屐,便是千金难换的小叶紫檀,身上衣裳,是流云锦缎,得来不易不说,其上刺绣,一位大家水准的绣娘,一年只能绣一匹。王氏养着诸多匠人,所出皆为当世珍品,却专供王家,就连上用的各种物什都远远不及。世家底蕴,可见一斑,新贵想要取而代之,首先就学不来这金银阿堵堆砌出的“所谓风度”。
王萱踩着木屐,走在青石板铺就的羊肠小径上,踢踢踏踏,颇富音律之美,仿佛每一步都扣在听者的心弦之上,王朗走在前头,微微一笑,问道:“《阳春白雪》学得不错,可有新学的曲子,让阿翁饱饱耳福啊?”
王萱眉眼弯弯,娇笑着说:“祖父好耳力,皎皎不过随意而为,您就听出来了。前次祖父教的《高山流水》,我有些不解其意,还要向您请教请教呢!”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皎皎虽聪慧,到底是年幼,不懂知音为何也是理所当然,弹琴击缶不过自娱自乐,抒发情感,为赋新曲强说愁绪反而不美,不必强求,等你长大就明白了。”
王萱撅嘴,什么“等你长大就明白了”,都是大人们推脱逃避的借口,三岁这么说,十三岁也这么说,指不定到了八十三岁,他们还得这么哄你。兄长的口头禅便是“小孩子懂什么”,每每说了这话又看着她一脸不怀好意的坏笑的时候,王萱就知道他又要整出什么幺蛾子来为难她了。
祖孙二人一路走着一路聊天,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四处掌了灯,王朗眯着眼睛瞧了瞧天空中稀薄的星光,知道明日又是一个阴雨天,嘱咐王萱加衣保暖,小心染上风寒,又出了个题目,让她回去做一篇文章,等他闲暇时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