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慎独到养心殿的时候,司渊渟和楚岳峙已经从隔间回到暖阁里,楚岳峙因为腰上的陈年旧疾总腰痛,司渊渟如今也不许他久坐,一般若是把楚慎独召来养心殿又没有其他臣子在,那多半就是在暖阁里。
楚岳峙坐在座榻上,腰后还垫着靠枕,他就这么靠着一手拿书卷另一手则放入坐在他旁边的司渊渟掌心中,看书的同时还在与司渊渟闲聊,时不时便转头向司渊渟笑。
不若楚岳峙那般一心二用,司渊渟在楚岳峙身边坐着并未做其他事,只眼神专注地看着他陪他聊天,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每次楚岳峙朝他笑了,司渊渟便用空着的那只手轻抚楚岳峙的脸颊。
这画面楚慎独这些年见得多,早已见怪不怪,在他心中父皇和舅父恩爱几乎等同人要呼吸进食歇息方能活一般理所当然,也对父皇和舅父之间的感情羡慕不已,只是他知道,父皇和舅父之间的感情世间少有,他身为储君如无意外也将会是未来的皇帝,想要拥有这样的感情只怕是奢望。
三年前他年满十七,父皇见他一直未有什么心仪的女子,于是便给他指了江晟的女儿为太子妃,江晟的女儿比他要小两岁,他见过人之后对父皇的决定也并没有什么意见。其实父皇将朝臣的女儿指给他为太子妃,同样也是在替他铺路,在母后离宫之后他便知道,父皇和舅父总有一天也会从这皇宫中离开,他非少年天子,在朝堂中也没有自己的心腹,父皇指婚便是在扶他,要他学会把握与朝臣的关系,也让他在将来能有值得信赖之臣。
这三年间,他在朝堂中虽与朝臣有所往来,却也十分谨慎,并没有特别偏重于谁,也绝不显露结党之意,更不许太子党这样的党派之称出现。于他而言,他是太子,但只要父皇一日还是皇帝,他便绝不会生出二心。
并且父皇的眼光极好,为他选的太子妃知书达理,温婉中又透出一股让他感到熟悉的坚韧,因此他们虽没有深厚的感情基础,但这三年间夫妻相处下来,也确实培养出了比寻常夫妻相敬如宾要更亲近些的情感。
恭敬地向楚岳峙行过礼,王忠指使两个小太监给楚慎独搬进去一张椅子,待楚岳峙放下书卷朝楚慎独点头后,楚慎独才在椅子上坐下。
“朕不久前刚刚见过钟清衡和阮邢,慎独,你可知所为何事?”楚岳峙问道,立法之事他虽未让楚慎独参与,但是也没有完全将楚慎独排除在外,该让楚慎独了解的情况,一直都有着人去告知楚慎独。
“钟次辅是为了向父皇呈递议案,至于阮大人,难道也是为了立法一事?”楚慎独说道。
“那你可知,朕现下召你来,所谓何事?”楚岳峙又问,楚慎独已经及冠,他正考虑要让楚慎独上手处理更深一些的政务。
楚慎独低头细想少许,却一时没有头绪,道:“请恕儿臣愚钝,不知父皇为何召见儿臣。”
“朕这些年一直不断推行新政,为的,是将大蘅国治理好,让百姓们能够丰衣足食,长养子孙。”楚岳峙并不打算绕圈子,直接便将自己所想对楚慎独说出,“但朕与司首辅这些年来,一直都有一个心头之患,你可知是何?”
这一问让楚慎独马上便反应了过来,答道:“父皇所指,儿臣认为是十三省之外的地区难以政令难行,百姓生活仍旧水深火热,甚至还未能比得上京城与十三省之盛的三分之一。”
“不错。”楚岳峙略觉欣慰地看着楚慎独,继而对司渊渟说道:“太子是司首辅教导,现下司首辅便再考考他吧。”
司渊渟知道,楚岳峙这是有心要给楚慎独出难题,因此直接便对楚慎独提问道:“已经考了这么多年了,其实该考的都已经考过,若要针对心头之患再考,也只有一点,那便是依太子所见这十三省之外的困境,该如何才能解决?”
他和楚岳峙这么多年来都未有解决的问题,如今却要楚慎独来回答,是再没有比这更过分的难题了。
楚慎独也没想到会被如此为难,蹙眉深思良久,这个问题他也并非没有想过,只是涉及到的面实在太广,别说是解决之道了,便是问题本身都并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父皇,儿臣以为,这个困境本身是因制度而起,若要解困,需得从制度入手方可,但……”楚慎独略有犹豫地开口,帝王面前,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这道理对谁都一样,他虽是太子,但在楚岳峙面前也是臣子,说出口的话若是大逆不道触怒天威,下场也不会比其他朝臣好到哪里去,甚至可能更惨。
知道楚慎独在顾虑什么,楚岳峙用指尖挠挠司渊渟的掌心,司渊渟看了他一眼,瞧见他眉宇间的疲色,便又接着替他开口,说道:“无妨,太子有何想法尽管直言。”
楚慎独从椅子上起身,向前一步后便在榻前跪下,道:“父皇,儿臣斗胆,这世上绝无万无一失,完美无缺的制度,大蘅国疆土辽阔,在统制制度上必然要有所取舍,保证大多数百姓的利益,而牺牲小部分的。现有的制度虽令十三省外的百姓生活贫困,但京城与十三省乃一片繁荣之相,生活其中的百姓只要愿意付出相应的努力,也都能安身立命生活无忧。并且,父皇为大蘅国筑起的坚固边疆防线,如今有皇甫将军等将士戍守,已保定边疆一带百姓的安稳,实难以在制度再作大改,否则难保不会动摇国本。即便是真的要再对制度做出修改,儿臣所能想到的,也只有针对户籍阶级制,官学如今推行多年,讲究的乃是因材施教,儿臣以为,呼应官学之制,应当不再限制百姓之户,无论祖上出身为何,都可自由选择自己想走的道路,而非强行走世代相传之路,既限制了百姓的出路,也易生出明明没有相应才能却非要子承父业的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