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之微博是当今互动平台中,最适合呈现照片、画作的,想靠画画赚钱当事业的人、喜欢看画的人、爱画画的人都在微博上积极寻找同好、圈子和大触,当林昙雇的画手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也迎来了一波质的飞跃。
火的人会变得更火,在某种效应的催动下,这位画手忽然迎来一波飞升,成了画的好、出图速度快、绘画内容热门且有话题度的口碑大触。
于是,随着画手的粉丝数飙向一个令人咋舌的高度,她画的《南安之诺》也得到了非常高的关注度。
这位画手也逐渐带起了一股风潮,所有想沾这位画手人气的其他画者、想打入这个圈子的网友等等,都或者也开始自发画《南安之诺》相关内容,或开始读这本书,聊这本书。
就像偶像带货效应一样,《南安之诺》被从写手圈拉到了画手圈,进而不知不觉间向外辐射,慢慢成了当红话题小说。
各大社交平台上,好像所有人都在看这本书,在画这本书,在剪辑这本书相关的视频
于是,3个月后,各大漫展上便开始有人自发制作《南安之诺》周边产品。
林昙一直盯着市场,见时机成熟,立即带着陆辞找到一家周边制作厂商,将自己早就找人简单排版制作好的《南安之诺》画集,用最好的纸张、最华丽的设计,打印成套,推向周边市场。
接着,又开始卖雨伞、u盘、台里、鼠标垫等日常产品。
用的图和人设,都是那位画手大触的作品到这时,大触才发现原来不是自己拿到了市场上最赚钱的合同,而是林昙占了她好大的便宜啊。
但互相成就的事,合同都签好了,如今她的名字也早已与《南安之诺》画上了等号,变成即便林昙不签她,她也要为了维持热度,接连不断的画《南安之诺》相关作品。
毕竟,如今这个IP的粉丝群已经被他们这些画手等捧上了新高度,市场现状已转变,不再是他们营销《南安之诺》,而变成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热度,必须蹭《南安之诺》的热度。为了自己有东西画,不得不从《南安之诺》庞大的世界观、故事体系中找素材。
画手大触再被林昙约出来吃饭时,即便自己现如今身价早不若当年,但不仅没有半点怨言,还要赞叹林昙的眼光和商业思维,并好好跟林昙打好关系,以求未来能继续跟林昙、跟《南安之诺》深度合作。
林昙也很大方,并不会赚了画手一笔,就将之甩开。
她直白表明,将来做剧做电影的时候,会高价请画手创作海报和概念图,这个合作会是长久的,持续的。
结果不等画手开口,坐在林昙边上的陆辞已经率先道:放心吧,跟着林昙做事,没有人是不发财的。她的商业合作理念,从来都是有钱大家一起赚。
林昙转头忍俊不禁,你现在是代表我,在这夸我,都属于王婆卖瓜范畴。
陆辞板着面孔,实事求是而已。
跟画手合作了周边,又约定了未来始终联动,一起赚钱后,林昙终于开始考虑启动电视剧。
上海的冬天温度并不很低,但因为空气潮湿,体感温度很冷,是以林昙早早就穿上了毛衣。
她坐在办公室空调下吹着暖风,扯下围脖,思考着自己现在做的所有事。
美食电视剧已经杀青了,陆辞和钱烨在盯后期。
电影那边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3个编剧和2个导演开始密集的讨论起内容,这些内容创作会她都不能缺席,还都要带着陆辞。
一则自己要严格盯着内容,不能让别人把故事带跑偏。
一则要带着陆辞帮他扩展电影人脉,让他熟悉电影制作的全流程。
这一块儿是很忙的,完全不能撒手。
另一边,创作部的新项目也在不断启动,马上会有别的项目开机,林昙不准备自己亲自带制片了,所以将总制片的任务交给陆辞,让他带着其他执行制片做项目,再配备一个经验丰富的片场制片主任,应该就没问题。
科幻游戏IP拓展出来的短篇计划活动也已经启动了,好几个导演系学生都跟想要参加的在校学生演员搭组开机。虽然每次去探班,都能挑出一堆问题,但好在年轻人们冲劲足,有爱有热情,创造出来的东西即便不够精致,却有非常强烈的个人特色。
这些精神的东西,是任何成熟的经验和技艺,都无法取代的。要知道多少导演和演员,在成名后,想要找到最初的那种灵气,竭尽全力都不可得。
是以,林昙除非看到非常严重的问题,不然从不会在这些年轻人的片场里指手画脚。
经验让他们自己去积累吧,她只需要给与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就够了。
她想要看到的,原本就不是精致的没有灵魂的东西。
她要的,就是活灵活现的有自己气质的璞玉,和一群在经验中成长起来,又没有磨灭掉热情的新人才。
喝一口热水,林昙对坐在她对面的陆辞开口道:
筹备组建造梦团队吧,做PPT,跟顾总打申请,成立新的工作室,就像演员经纪一样,把参与这次造梦剧场短篇项目的有才华的年轻人,都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