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小甜心吃饱了吗》作者:纷纷和光【完结+番外】
    文案
    云泽一觉醒来成了侯府的小公子。
    侯府家教很严,小公子的生母早逝,继母漠不关心,月钱被下人克扣,每顿饭只能吃三分饱。
    邻家公子俊美大度,云泽成了对方的朋友,对方看云泽可爱又可怜所以常常投喂各种美食。
    ……
    京城里每日都有摄政王的传说,比如“摄政王杀人如麻啦”“摄政王天煞孤星转世啦”“摄政王和太后有一腿啦”“这个皇帝又要被摄政王杀啦”“听说摄政王青面獠牙奇丑无比啦”。
    云泽咬着邻家公子投喂的糕饼:“摄政王真可怕啊。”
    邻家公子:“嗯。”
    云泽:“我爹在他手下做事,不知道待遇怎么样,做错事会不会被他抄家。”
    邻家公子:“不会。”
    云泽:“诶,听说宫里很乱,摄政王不会真的喜欢太后吧?”
    邻家公子:“……”
    喜欢你。
    (摄政王和太后没一腿)
    高冷霸道摄政王vs小可怜吃货
    年上甜宠小白文,一切架空不考据
    排雷:攻是个狠人,介意勿入
    内容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甜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云泽、钟行 ┃ 配角:预收《只为躲避君王的宠爱》 ┃ 其它:接档文《昏君觉醒之后》
    一句话简介:木有吃饱QAQ
    立意:珍惜身边每一个人
    vip强推奖章
    云泽本是安乐侯府的嫡子,生母去世之后处境艰难,在侯府过着食不饱腹的生活。然而云泽天性乐观开朗,遇到了腹黑深沉的摄政王钟行。钟行对云泽一见钟情。但是,钟行在京城的名声太差,外面关于他的流言层出不穷,为了让云泽放下戒心,他用瑞郡王的身份接近云泽……本文主角性格鲜明,两人各自有各自的优缺点,随意剧情慢慢进步。虽然有误会有阻碍,但是主角两人互相信赖,一直都将彼此视为最重要的人,是一篇轻松有趣的古代甜文。
    第1章 独发晋江文学城01
    “下雪了。”
    因为太过冰冷,在廊中走了一番,纤长眼睫毛上都挂了层白霜。
    小厮当归跟在云泽的身后:“公子,刚刚老爷怎么说?您一路上一言不发,是不是……”
    云泽来到这个陌生的朝代已经有三年。
    三年前云泽才十五岁,寒假时云泽和父母去了温泉度假村,云泽泡温泉的时候不小心睡着,醒来就到了这个史书上未曾记载的契朝,穿到了一个和自己同名同姓同龄相同面容的人身上。
    云泽的父母结婚晚,四十多岁才有了云泽,虽然他们对外都很严肃公正,对云泽却百依百顺,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云泽前十五年活得顺风顺水。
    来到契朝之后,云泽逐渐了解了原主的身世。原主簪缨世家,父亲是安乐侯,在朝中的官职是刑部尚书,对比现代和云泽的家世差不多,但是——原主的生活和云泽的生活却是云泥之别。
    原主的生母在他十二岁那年因病去世,安乐侯并没有再娶,而是把生了长子的侍妾蔡氏扶正。
    蔡氏刚被扶正时对原主极好,原主刚刚失去生母,多少有些反感继母,但是蔡氏做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事情,原主慢慢接纳了这个继母,安乐侯看蔡氏贤良淑德,便放心将府中大小事宜交给她,蔡氏得府中大权后,一边在安乐侯面前装贤母人设,一边暗中算计原主。
    虽然不知道原主是怎么落水的,但云泽认为这一定和蔡氏相关。
    朝堂局势诡谲,安乐侯身为刑部尚书手掌大权,这两年朝堂上的事情已经让他焦头烂额,无暇顾及后院琐事,更难分辨枕边人的真心。
    蔡夫人表面宽容大度实际上精明冷酷,云泽这三年在她手中吃了不少亏。
    云泽每月的月钱应当是三两,最后落到他手中仅有一两。
    原主的生母虽然将她丰厚的嫁妆留下了,但云泽不能随便动用。生母的家族不在京城,更关照不了云泽。
    云泽曾经让人透露给安乐侯,让安乐侯知晓自己这个嫡子每天两顿饭不仅没有荤腥,而且分量极少,压根不够十七八岁少年的饭量。
    结果安乐侯脑回路不正常,他不仅不体恤正在长身体需要大量营养的儿子,反倒认为家中孩子就该多吃苦,千万不要学外面那群纨绔铺张浪费的习气。
    前两天云泽故意在安乐侯面前装饥寒交迫晕倒,结果安乐侯叫了太医过来,甩手将云泽给了太医,朝中事多,他转身去找官员议论朝事,并没有听太医说了什么。
    本朝富贵人家的孩子得了病,多半是吃多了大鱼大肉积食,大人们往往让孩子饿一天就好了。安乐侯这个当爹的没有打听孩子具体情况,居然也吩咐让云泽饿两顿。
    这么无情的继母,这样不靠谱的父亲,这个家真是半刻钟都待不下去了。
    云泽刚刚去了安乐侯的院子里,他想在朝中讨一份差事去做。假如得了差事,以后早午膳食就不用在家里了,每个月还能得到朝廷发的俸禄。
    安乐侯并没有给云泽确切答复,只说会留意这件事情。
    契朝的一两银子差不多相当于现代的两千块钱。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契朝的京城唤做明都,明都是整个契朝物价最高的地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