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青藻宫咸鱼纪事》作者:希惜溪
    文案:
    长篇古言小妈文,女主咸鱼,比男主大八岁,已完结
    第1章 陈枸枸
    我叫陈枸枸。
    我出生于文官清儒之家,我祖父少年入仕,从一个小县令做起,多年来无功无过,靠身体康健熬死了三任皇帝,赚了个爵位。
    我父亲是个纨绔,整日逗狗赏花,不学无术,由祖父做主娶了门当户对的大娘子段氏后,又搞大了松江郡一风尘女的肚子。
    幸而我祖父为官低调,才没人弹劾他教子无方。
    段氏在祖父房前跪了一夜,免去我父亲一场暴打,又主动将怀孕的风尘女迎进门,还为我父亲纳了个清白人家的女儿做妾。
    我父亲被段氏的贤惠深深感动,决定再不搞事,好好过日子。
    段氏不是个坏女人,但也绝不是委曲求全的白莲花,风尘女既已怀孕,我祖父不可能让陈家的血脉流落在外,迟早要让风尘女进门,段氏一招以退为进,让我父亲永远欠了她一个人情。而所谓清白人家的妾,也是为了分风尘女的宠爱。
    我母亲就是为分宠被纳入陈家的、清白贫苦的妾。我母亲容貌比不上风尘女,气度比不上大娘子,唯有性情温顺,略得我父亲怜爱,在进陈家的第二年生下了我。
    段大娘子育有两儿一女,风尘女有一儿两女,两个女人天天暗戳戳搞宅斗,我母亲因为只有我这个女儿,无法觊觎家产,很是佛系。
    虽然大夫人和二姨娘明争暗斗,但陈家七个孩子都相处很和谐,这归功于我祖父的教导,和我父亲完全不管事所形成的资源平均分配。
    我对父亲无感,但跟祖父很是亲近,我祖父官场沉浮多年,一大人生哲学就是苟,我亦深得祖父真传。
    我十五岁那年,祖父封爵,按我朝惯例,有爵位的大臣需在族中挑选一位适龄女子送入宫为妃。
    当朝圣上已年过半百,我和长姐却才刚刚及笄,二姨娘跟父亲哭了好几天。我母亲也常常抹泪,但她见不到父亲,吹不了枕边风。
    长姐有一个青梅竹马,是开国元老的后人,家世比我们家高了好几个等级,二人已定下婚约。我找到父亲,告诉他我愿意进宫。
    我父亲当场红了眼睛,连着宿在我母亲房中好几日,大夫人和二姨娘也不争宠了,都开始给我准备嫁妆。
    我的嫁妆很是丰厚,大夫人跟我说,宫里处处是人情,少不了用钱的时候,二姨娘给了我一个丫鬟阿柳,经过二姨娘的调教,极善梳妆打扮之事。
    进宫前一天,我祖父把我叫去书房,对我说,我们陈家向来没有勾心斗角的心计,靠的都是与世无争的大智慧,我进宫后,莫要争宠,保重身体,活着最大,平平淡淡才是真。
    我一一应下。
    我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以我的才情相貌,连宅斗都与我无缘,宫斗更是不行,反正皇上也老了,我只要能苟到新帝登基,一个太妃之位还是能苟到的。
    进宫那日,我穿着桃红色的宫装——只有皇后才能穿正红,顶着满头金子坐进轿子里,我透过小窗,看到大夫人在抹眼泪,我母亲哭的上气不接下气,仿佛快要晕过去了。
    “起轿——”太监尖利的声音响起。
    我放下帘子,闭上眼,长长地吐了口气。
    轿子从皇宫侧门进去,一路行至后宫,我被阿柳扶下轿,顺着青砖路步行到皇后的玉凤宫。
    我并非选秀入宫,也没什么出众的地方,皇后例行公事地赏了些东西,便让我离开了。
    我被分配在青藻宫的晴芳殿,青藻宫离圣上的金龙宫十万八千里,但胜在环境清幽,我很喜欢。
    一走进晴芳殿,太后身边的嬷嬷便迎了上来。太后也赏了东西,我谢恩后,阿柳给了嬷嬷一些碎银子,嬷嬷笑道:“多谢陈小主,小主行程劳累,不妨换身素雅的衣服,略歇上一歇,再去向太后请安。”
    我当然不敢歇,只换了身淡绿衣裳,卸下满头珠翠,便匆忙去了慈宁宫。
    太后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似乎也不太好,没什么精神地跟我客套两句,便让我告退了。
    我回到青藻宫,又拜见了住在撷芳殿的一宫主位仪嫔,然后才吃午饭,午饭后给晴芳殿的奴才训了话,赏了钱,这一天的任务才算是完成了。
    我生怕给陈家丢脸,一整天都提着一口气,端庄优雅,也腰酸腿麻,奴才们一走,我就倒在榻上,让阿柳给我揉肩。
    当晚,皇上没有召我侍寝,我本无争宠之心,倒是我殿里的太监顺子怕我难过,跟我说皇上勤政爱民,已经一个月没踏入后宫,夜夜宿在书房,不是批改奏章就是召大臣议事……
    然而我记得皇上并没有禁欲属性。
    这是要搞事情的节奏啊。
    第二天一早,晨钟响到第十二声,皇上开始上朝,妃子们也要去给皇后请安。我只是个昭仪,座位离皇后很远,连上头那几个妃嫔说的话都听不清,坐我旁边的仪嫔也是安静如鸡。
    请安结束后,仪嫔与我一道出去,我们前面是一群衣着朴素,一看就位分不高的妃子,后面是几个锦绣辉煌,一看就是宫斗主角的女人。
    我默默加快脚步,努力离宫斗远一些。
    仪嫔显然跟我有着一样的想法,我们俩行至转角,彻底远离了宫斗现场。
    仪嫔道:“你看到她们几个头上的华胜了吗?宫里只有妃位以上才能戴华胜,妃位娘娘都是有皇子的。”
    有皇子加宫斗。
    等于储位之争。
    我咽了口口水,默默抓紧了阿柳的手。
    不知不觉的,我已经在宫里待了半个月了,这半个月里,皇上一共来了后宫四次,一次陪贤妃用晚膳,顺便问了大皇子的功课,一次陪良妃用晚膳,顺便问了二皇子的功课,剩下两次都宿在皇后那儿。
    皇后是皇上发妻,多年来恩宠不断,却不知为何只有三皇子一个孩子。四皇子是淑妃所生,据说出生时便难产,还未满月便夭折了,只留下一个封了淑妃、再无恩宠的娘……
    以上信息,皆由太监顺子提供。
    宫斗,尤其是涉及皇子的宫斗,比宅斗要残酷千百倍,我不太相信是淑妃体弱导致皇子夭折,不过这种阴谋论是不能说出来的,只能我自己暗搓搓大开脑洞,权作调剂生活。
    中秋佳节,宫中设宴,邀请皇上的臂膀大臣,和所有昭仪以上的妃嫔参加。
    我刚好卡点,成为全场地位最低的一批人——
    哦,不,还有宫女艺姬的地位比我低。
    我穿着宝蓝色宫装,照例是紧挨着仪嫔坐。皇后坐在皇上身边,夫妻二人正逗着三皇子玩儿,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大皇子已经娶妻,二皇子已经跟伴读培养出感情了,三皇子却还是个刚启蒙的稚童,而皇上皇后,一个年过半百一个年近半百……天家之事,果然与寻常百姓不同。
    大臣那边,坐着皇后的父兄,两位战功赫赫的李大将军,以及仪嫔的父亲,也就是从记录行军生活的游历诗人做到户部尚书的冯安大人,还有三位最近频繁出入上书房的文官代表——丞相、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
    吏部尚书何老先生是跟我祖父一样的三朝元老,也是淑妃的外祖父,只是他能力强,眼光好,站队迅速,且儿子有出息。
    吏部尚书之子何钧,当年的殿试探花郎,现任工部尚书,最近去监督泉州渠的收尾工作了,要到年底才回来。
    我座位离得远,几乎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只看见上头的男人们推杯换盏,高位妃子笑语盈盈,吏部尚书抚着白须,颤颤巍巍朝李家将军的方向敬了杯酒。
    我转头看歌舞,却发现我根本看不到舞姬的正脸,丝竹班子倒是离我最近,吵得慌。
    昭仪的菜色,自然也要比其他嫔妃糙一些。
    皇上突然冲仪嫔说了句什么,仪嫔起身行礼,又敬了杯酒,皇上笑着看到了仪嫔旁边的我,眼里闪过一丝茫然。
    我能理解,毕竟皇上年纪也大了,又没跟我见过面,不可能仅凭画像就记住一个没什么特点的昭仪。
    我起身行礼,主动自我介绍道:“妾身陈家女,今年春末入宫,位列昭仪。”
    皇上笑了两声,摆摆手,我和仪嫔一起坐下了。
    兴许是因为没认出自己正值青春妙龄的嫔妃,对我有点儿愧疚,宴会结束后,皇上赏了我一些东西,不过还是没召幸我。我比长公主还要小几岁,皇上想来也下不了手。
    我让阿柳把皇上赏的金银首饰收起来,瓜果点心和殿里的奴才一起分吃了。我进宫数月都未得皇上宠幸,有几个心气高的奴才已经另寻明主,我殿里除去阿柳,统共只有一个太监两个宫女,不过这样也好,宫人不在数目多少,关键还是要忠心。
    中秋一过,下一次宫宴恐怕就是在新年了,前朝后宫风平浪静,我无所事事地混了一个多月,直到九月二十那天。
    兵部尚书弹劾皇后父兄,李家两位大将军贪污军饷,结党营私。
    朝野震惊。
    谁人不知李家的两位大将军战功赫赫,既为皇后父兄,又是皇上的左膀右臂,前不久才参加过宫里的中秋宴,还被桃李满天下的吏部尚书何老先生敬了酒。
    皇上下令将两位大将军收监调查,由年轻的刑部侍郎主审此案。
    众人皆赞皇上英明,不徇私情。
    中秋宴那天的云开月明之景犹在眼前,如今已是山雨欲来乌云压城了。
    第2章 李氏倾覆
    刑部侍郎赵方清是两年前皇上钦点的状元,他的文章被吏部尚书拍着桌子夸了整整一个时辰。
    赵方清出身贫寒,人却生的十分俊美,两年前,穿着状元红袍的赵方清骑白马游街,半个京城的大姑娘小媳妇都出门来看,整条状元街香气扑鼻。二姨娘带我们去看热闹,霞飞两靥,眼神氤氲,仿佛梦回少女时代。
    赵方清是新秀,满腔忠君报国的热血,皇上让他查案,他就把李家大大小小的事查了个底朝天。
    天启元年,李老将军辅佐二十四岁的皇上登基,皇上处死钱太后,斩除乱党,肃清朝堂。
    天启三年,突厥进犯,李老将军自请出征,捷报不断。
    天启十年,突厥灭国,李老将军班师回朝,封大将军。
    天启十三年,李小将军强抢民女,李老将军强压下此事。
    天启十四年,李老将军带嫡子李小将军南下,平定百越,南蛮,屡战屡胜。
    天启十七年,李老将军与李小将军班师回朝,李小将军受封大将军。
    天启十九年,三皇子满月宴,李小将军酒后奸淫宫女,皇后瞒下此案,同年冬,李小将军自请驻守边关。
    天启二十五年,契丹进攻,李小将军延误军机,克扣军饷,荆平之役,李小将军战败,开国重臣沈老玄孙沈辰,也就是我长姐的青梅竹马,携三千精兵奔往荆平,接替荆平兵力,斩契丹王头颅于阵前。
    李小将军回朝,沈辰却留在了边关。
    直到现在,沈辰还驻守在荆州,我长姐已经等了他两年。
    而李家自天启十七年起,便居功自傲,目中无人,三皇子出生后,更是野心勃勃,结党营私,甚至诅咒皇子。
    以上内容,都是赵方清在朝堂上大声朗读出来的提纲,还有些零零碎碎的小罪名,都写在奏章里呈给皇上了,人证物证俱全,光卷宗就堆了一桌子。
    李家身为皇后母家,出了两个大将军,名声大噪,风光无限,查案的赵方清又是近两年备受瞩目的俊俏状元郎,从李家父子入狱开始,朝臣和百姓的议论就没有停止过。而贪污军饷、延误军机、诅咒皇子……每一个都是滔天的死罪,组合在一起,就是一桩惊天大案。
    简而言之,李家要完。
    皇上派人去抄家,据说从李家四处大宅院里搜出几十箱金子,几十把名剑,几十箱珠宝,几十个娇妾美婢……还有无数绢帛银两。
    京城房价高,寸土寸金,光那四座大宅院就不得了。
    大贪官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