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花里胡哨,姜恪当即明白过来她指的是谁。
“他名唤谢玉书,是恭亲王的嫡长子,也是这长安城最放浪形骸之人。”
姜妧眯着眼睛稍加思索,随即点点头:“我想起来了,去年重阳节阿兄寄给我的信里曾提过他。”
若她没记错,阿兄与这位谢世子似乎不太对付。
姜恪笑笑:“你倒是记性好。”
“过奖过奖。”仆人掀开轿帘,上轿前她又追问一句,“那谢玉书身旁那位就是陆绥了?”
姜恪点头:“嗯,不错。”
得到兄长肯定回答,姜妧默了声,细细回想起陆绥的模样。
到底是文士出身,虽久经沙场磋磨,可那通身儒雅之气尚未消散,又因常年在外带兵打仗,练出了一副魁梧健硕的身材,想来该是个能护人的,至于模样……方才那只孔鸟都为之动容,所以自是无所挑剔的。
只是那看人的眼神戾气太重,瞧着像谁欠他多少账似的。
见她若有所思,姜恪眉头微皱:“妧儿,近来你为何频频打听这些男郎?”
先是七皇子,再又是那谢玉书,还有陆绥……
从前她对这些可从不上心的。
姜妧弯腰钻进轿子里灿然一笑,半真半假地说道:“阿兄忘了,我此番入京不正是为了找个好夫婿麽,我久不在京城,对这些英年才俊都不了解,日后还得阿兄帮着掌掌眼。”
听到这话,姜恪竟当真仔细分析起来:“既是要择夫婿,那必得品貌双全,不过男儿品行端正,肯吃苦上进才是最重要的,模样都是其次……”
“谁说的?”姜妧及时打断他,“我选夫婿,自当要找个模样好的,不说貌比潘安,起码也得瞧着赏心悦目才是。”
姜恪无奈摇头,暗道天下人果然都一样以貌取人。
不过,幸好他皮相不错。
傍晚时分又下起小雪来,分明已打过春了,可长安城却仍如暮冬般寒冷。
姜妧一回到玉锦院,春汐便巴巴地迎上来。
“小娘子,方才夫人叫人送了两套衣裳过来,说是叫您明儿宫宴上穿。”
姜妧拂去斗篷上的落雪,一壁往耳房走。
“难怪年前阿娘写信问我要衣裳尺寸,原是早就准备着了。”
待她坐下,顾娘端了碗热姜汤递给她:“夫人就BBZL 您一个亲闺女,自然万事都要替您提前考虑。”
说罢又指了指立在一侧的一个侍女,“小娘子,夫人交代,您身边缺不得仆人,这丫头原是在老夫人跟前伺候,如今老夫人嫌院里人多太闹腾,夫人看这丫头是个聪明乖巧的,便拨来咱们玉锦院了。”
转而又唤那侍儿,“岚芝,过来见过小娘子。”
侍女岚芝闻声走来,规规矩矩行了礼。
姜妧放下汤碗,掀起眼皮瞥了眼,确是个安静老实的。
“嗯,留着吧,日后便与春汐一道近身伺候。”
“多谢小娘子。”
说了话,春汐带侍儿捧着两个朱红大漆盒走进来,兴冲冲道:“小娘子,您可要穿上试试合不合身?这有两套,奴瞧着做工样式都极好,您瞧瞧明日宫宴要穿哪一身?”
提起进宫姜妧就头疼,可到底不好辜负母亲的一片心意,便随手指了一套。
“方才我在西市买了些琐碎玩意儿,你们去捡捡,看可有自个儿相中的。”
几人皆笑开了花,道了谢便走出耳房,独留她自个儿倚在榻上发起呆来。
*
上元节这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眼见的寒冬已渐渐远去。
玉锦院内,侍儿用银钩将朱帘束起,撤去榻侧的小山屏,由春汐服侍姜妧起身用膳。
洗漱罢,姜妧犹自半阖双眸半卧榻上,白腻手臂跟没骨头似的,懒懒搭在凭几上,右手则有一下没一下摆弄着碗里的汤匙。
春汐站在一侧替她布菜,见她无精打采不禁问道:“小娘子,可是这菜不合胃口?”
姜妧有气无力地摇摇头,看着碗里的燕窝越发没了胃口,索性丢下瓷勺,两手捧脸倚着矮几,黛眉轻蹙,长长叹了口气。
“这真是逃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春汐不知她在嘀咕什么,只盯着她脱俗样貌失了神。
案头金鸭香炉烟雾缭绕,掩映在氤氲香气中的美人平添几分憔悴之美。
半晌,她又长叹一声,旋即起身走到妆台前,随意补了些胭脂,转身接过岚芝手里的斗篷披在身上。
左右逃不过,倒不如暂且抛却这些烦恼,好好过个上元节。
府门外马车已备好,她到时便听得姜妤坐在车上唤她:“二妹妹,你同我乘一辆吧,路上咱们也好有个说话的。”
她这般说出口,即便不情愿,姜妧也不好拒绝。
坐上马车,她方想起一人:“三妹不去吗?”
姜妤柔柔地笑笑:“三妹前儿个得了伤寒,见风就头疼咳嗽,父亲让她好生在家歇着养病。”
“这样。”姜妧随口应了声,未再多言。
她将解下来的斗篷盖在腿上,捧着袖炉微闭双目,昨夜没睡好,这会儿便打算小憩一会儿。
谁料姜妤却当真与她聊起来。
“二妹妹今日打扮得真真好看,不过本也该这般,如今京城的贵人们听说你回来了,眼下正盼着能见你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