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安舒知道安宁到了院中,赶紧收好书本,整整衣衫开门出去,“姐姐怎么来了?”
    “怎么?妹妹不欢迎姐姐么?”安宁笑意盈盈,“在这侯府中,只有妹妹与我最为亲近,如今妹妹要替我出嫁,所剩时日不多,便来与妹妹说说体己话。”
    安宁笑得明媚,安舒却寒毛直竖,“怎么会不欢迎?姐姐快进屋坐,翠珠给姐姐看茶。”
    坐下后,安宁握住安舒的手,满面哀伤,“委屈妹妹了,那镇北王昏迷不醒,若是一直不醒,兵权与封地就会被收回,毫无倚仗,妹妹恐怕过得凄苦,若他醒来,妹妹只能随他去偏远北境,无诏不得回京,姐姐可能一辈子也见不到妹妹了,听闻他心狠手辣,曾将胡人送来的貌美女子活生生剥皮挂在城墙上,姐姐实属忧心妹妹的安危。”
    “……”
    安舒努力扯出一脸笑容,安宁重生而来,肯定知道镇北王命不久矣,说这些话不过是为了吓唬她。
    不过她不怕,因为她看过小说,镇北王过几个月就会死掉,到时候她就是个小寡妇,还是皇亲国戚留下的小寡妇,领着公粮过日子。
    都衣食无忧了,还要什么倚仗?
    安宁见安舒没有被吓得脸色煞白,又道:“皇上赐婚本该是姐姐嫁给那活死人的,可父亲母亲一意孤行,非要叫妹妹替我出嫁,姐姐是人在其中身不由己,妹妹应该不会怪姐姐吧?”
    安舒摇了摇头,“怎么会?妹妹本是一个庶女,若非替嫁,这辈子都不可能有如此高的身份,沾了姐姐的光,姨娘抬做平妻,亲弟也成了嫡系,我感谢姐姐还来不及呢。”
    “妹妹当真是这样想的?”安宁一双美目微眯。
    “自然当真!”安舒忙着表明立场,“皇天在上朗朗乾坤,说假话是要遭雷劈的,妹妹怎么敢说假话?”
    安宁没能在安舒脸上看出任何不妥,笑道:“如此便好,倒是妹妹比我这个姐姐先出嫁了,母亲说我也到了议亲的年纪,正在给我寻访夫婿,说那毅亲王世子与我正好相配,怪让人害羞的。”
    安舒点头,“嗯,确实很配,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没什么好害羞的,只是以后咱俩就差辈儿了,要是没记错,镇北王应该与毅亲王是同辈。”
    安宁笑容僵了僵,她接二连三的挑衅,安舒为何无动于衷?
    她甚至说自己的议亲对象是毅亲王世子,安舒竟毫不吃味。
    想着,安宁道:“明日恰逢大鸣一百五十年开国礼赞,皇上要在武场列兵检阅,京中所有人都会去观礼,妹妹就与我同乘前往如何?”
    安舒知道这开国礼赞,类似于现代的国庆大典,只不过大鸣国不是每隔十年,而是每隔五十年举办一次,极为隆重,从祭祀阅兵到歌舞,一整天都有节目。
    虽然安舒挺想去看看古代阅兵式的,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继续苟着算了。
    她现在还不足十六岁,好好活着说不定能等下一个五十年。
    安舒便摇摇头,“我不去了,司礼苑纳吉请期后婚期就在七月初二,不到一月时日就要成亲,我可能不太适合去凑这个热闹,就请姐姐连我那份一道看了吧。”
    安宁心中升起一股无力感,眼前这个安舒,油盐不进仿若顽石,她想报复都无处下手。
    但是,她前生因安舒而受的苦,不能如此就算了。
    安宁起身,“妹妹当真是贤良淑德,既然如此,那姐姐便先走一步,要去准备一二。”
    “姐姐慢走。”
    安舒终于发自内心笑了笑,迫不及待送走安宁,她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心机,面对这种每句话都暗藏玄机的人物,实在有些应付不来。
    次日,安舒还在床上睡懒觉,她现在的亲娘秀夫人姜氏进门,轻声细语唤她起床,“舒儿快起来,大伙儿都准备好了,就差你一人。”
    安舒揉了揉眼睛,打个哈欠,“准备干什么?”
    姜氏将她特意准备的衣裳首饰拿出来,“开国礼赞,这可是几十年一遇的大事儿,侯府上下都要去呢,快起来穿上,这是娘特意为你求来的,穿上就是整个侯府最好看的姑娘。”
    安舒本想装病不去,看着姜氏期盼的眉眼,拒绝的话到了嘴边愣是没说出来。
    这一犹豫的功夫,姜氏已经叫了侍女为她梳洗,姜氏特别喜欢给女儿打扮,漂漂亮亮的带在身边极其有面子。
    安舒索性就随她去了,只要提防着点,随时与姜氏走在一起,众目睽睽之下,安宁也不可能无缘无故来找茬。
    毕竟安宁知道凤霄羽最为厌恶张扬恶毒之人,前辈子原主就是利用这一点,让凤霄羽一点点误会安宁蛇蝎心肠,如今安宁重生而来,不可能自毁形象。
    安宁看到盛装打扮的安舒,嘴角勾了勾,她就说安舒不可能如此安分,而后转头在丫鬟耳边低语了几句,丫鬟点头离开,过了片刻才回转。
    用过早食,永澜侯府一行人坐着马车前往武场,姜氏成了秀夫人,有单独的马车,安舒便与姜氏同乘。
    武场在城外五里之处,是京城最大的练武场,周围用木栅栏围了起来,有士兵把守,以防民众拥挤走进武场。
    已经有不少百姓来到此处往里张望,有人还带着些干粮,看样子是准备观看一整天,等晚上的礼赞宴。
    平常是不可能看到这种大场面的,而且这是可以光明正大面见天颜的机会,百姓自然十分热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