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这粮食又少了,比以前少了三分之一还多,再不算计着吃饭,等到了月底,咱们真得喝西北风了。”枣花儿也不是后娘,当然心疼自己的亲儿子,可是这不是没法子吗?
“可真是要命,还好厂里还有点补贴,不给钱,直接给粮食和鸡蛋,虽然不是啥细粮,可也总比没有强。今年眼瞧着比去年旱,粮站估计也难做。不过话说回来,去年的时候要不是粮站得力,咱们冬天就领不到粮食了,不像现在这样还能细水长流的领一点。”男人把自己的补贴票交给枣花,等到月底到厂里就能直接领到东西,不用再花钱去买。
“我听说镇子东边有条小巷子,早晨三点开门,五点关门,据说那边有粮食卖,不过是平常价格的四倍,你说我们买不买?”等到只有夫妻两人的时候,枣花直接提起这件事,那条巷子也就是所谓的“黑市”了。
“你先别动,等我先打听打听。你抽空把钱准备好,要是其他人也去的话,咱们也跟着去,人多好说话,谁知道会不会黑吃黑?到时候咱们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虽然贵了点,但粮食什么时候都不嫌多,现在从粮站领的粮食只能吊着命,根本不够吃,只能另外想办法。
“还是当家的想的周到,到时候联络好了跟我说一声就行了。”
而这样的对话也在东海城的不同角落响起,只有家里有一点余力的,都想着多弄点粮食。
除了这种想买粮食的,还有那种积极想办法种粮食的,有院子的在院子里种,没条件的弄个女框子撒上土,种点土豆蔬菜的,就算不能完全成熟,那也总比没有强,真到了那一步,也是可以救命的。
?
作者有话说:
这几天要考试了,所以更新的慢,抱歉!感谢在20220101 23:41:32~20220106 16:23: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Emoooooo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五十九章
现在进入粮站就有种挤得慌的感觉,因为在边边角角的地方都种上了地瓜,毕竟这玩意儿量大管饱。一开始站里的人家还因为地块的问题有过矛盾,后来在站长的干预下才得以解决。大家一起种植,到收获后站里会分配。
张建军一个人分到了一麻袋,他也学着别人切片,晾晒,或者加工成红薯面,总之就是尽量延长它的保存期限。大家的餐桌上,红薯成了主要角色。
作为大人还可以熬一熬,但是孩子还小,也不能顿顿都吃红薯,所以张建军也是把攒下的细粮给李家人送了一些,老的老,小的小,也不能一点都不管,他一个大男人还抗的住。
今年虽然艰难一点,但好歹也下了几场雨,再加上各地的水利设施,勉强度过了。可是新的一年都过去几个月了,还是没有看到一场向样的雨,大家的心里都沉甸甸的。
“站长,报告都已经发上去了,上面的救济粮还没有动静吗?”张建军从下面的村落回来,大家虽然都在积极抗旱,但田里的情况不容乐观。
“哎,可真是应了你当初那句话了,咱们这儿不是最贫困的,也不是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就是有救济粮,也暂时轮不上我们啊。”洪军又何尝不担心,可现在担心也没啥用,还不如自己积极行动更有效果。
“说起来,咱们粮站现在库存的粮食比其它的粮站要多一些,这都是你们的功劳。要是咱们粮站也像隔壁那样,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洪军也有些感慨,幸好当初把张建军给留下了,要不然现在发愁的就是自己了。隔壁粮站的库存已经不多,能不能撑过去都得打个问号。
“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张建军也不会把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但心里确实有点小庆幸。当时虽然累惨了,但看着今日的情形,当时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渐渐的,城里的居民们都发现供应量越来越少,有的甚至直接没货了,就连所谓的“黑市”都没有了人出没。原先被吐槽的枣阳镇粮站,如今也成了居民嘴里的好粮站。在其它粮站都一次次下调供应的时候,枣阳镇的供应相对平稳,只在上次的标准中下调了一到二斤,变化不算大。
如今粮食标准是,婴儿每月两斤,少儿四斤,儿童六斤,成人十八斤。
除此之外,洪军还积极想办法,和国营农场那边换了苜蓿,然后带着人把粮站及其周围的空地上都种满了这玩意儿。毕竟苜蓿抗旱,产量又大,亩产一千斤以上,虽然是牧草,但人也能吃,这时候能填肚子的东西,那就是好东西。不仅如此,洪军还把剩下的苜蓿分到下面的村落,让他们在空地上或者家里家外的地方都种上,说不定到时候就能救命。
“今天居然有青菜,上哪儿买的?”大根下班回到家,发现桌上多了一小碟子青菜苗,虽然不太好看,但那抹绿色看得人心情愉悦。
“这是粮站从农场弄来的青菜苗还有他们自己种的,每家都分了一点,我就拌了一下,端上了桌。”枣花一边说着,一边把两个窝头递过来。
“哎,现在能见到这绿叶蔬菜可是不容易。”大根接过窝头,转身做到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