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钟学儒:“死者太阳穴附近有轻微擦伤,但是左右手无约束性损伤,手指甲完好无损。”
    陈婕:“什么意思?”
    李瓒:“没有挣扎和被捆绑的意思。”
    “头部擦伤不是挣扎逃命时留下的吗?”陈婕惊讶。
    季成岭忍不住开口:“不是。她左右手手指甲完好无损,说明被勒死的时候没有挣扎。就算这个擦伤造成死者短暂的晕厥,但是针扣戳到耳朵后的软肉,带来的剧痛会让她顷刻清醒并反抗。”
    “没有反抗的原因只能说明她当时处于无力反抗的状态,或许被喂了迷药。”
    陈婕:“哥们,nb!”
    她还以为季成岭是个刚毕业的按本宣科的菜鸡,没想到是真的厉害。
    “舍得把一高材生扔过来顶包,还是总局大气。”李瓒喝口茶,解烟瘾:“还行,就是欠缺全面的思考。”
    季成岭翻白眼,心想来了,分局那套死不承认没本事还装模作样敲打新人的官僚做派。
    “比如,死者不是昏厥,而是处于极度放松的姿态,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被勒死。”
    “不可能!”季成岭当即反驳:“再放松的情况也会反抗,这是人体的本能。”
    “窒息死亡,几秒内可以令大脑缺氧失去意识,50秒内就可以勒死一个无意识的人。在死者极度放松的情况下,用皮带绕着她的脖子,环绕两圈,用力——”李瓒又喝了口水:“当然这种情况还需要凶手力气大,能做到分尸也说明力气不小。”
    “凶手和死者是熟人。”李瓒下定论,转而又说:“死者的后背还有一刀,从中砍成两半,脊骨和肋骨都断了。”
    钟学儒惊讶:“你怎么知道?”
    上午打捞出来的上半身尸块是正面,前端的皮肉还牢牢黏住,他当时没把这刀算进去,也没说出来,李瓒应该不知情。
    “井口直径20厘米,上半身尸块要不劈成两半怎么塞得进去?”
    “也是。死者胃部、小肠均无任何药物残留。”钟学儒点头:“尸检报告和总结都在文档里,我都邮件发给你们了。”
    李瓒:“下一个。”
    *
    hk·中西区。
    凌晨。
    太平山白加道,一辆黑色轿车在蒙蒙亮的天色下徐徐开进大开的铁闸,拐进绿荫笼罩里的半山别墅车库。车门打开,一只脚先落地,着休闲皮鞋,露一截肤色苍白的脚踝,往上是一管笔直的西装裤,包裹住长腿。
    笃。
    样式普通的玫瑰木手杖落地,轿车里的人下车,提起手杖,矮身从副驾驶座捧起一大束的红玫瑰走进别墅。
    他空出右手按门铃,连按三下,门很快就打开,门后面是个外国女人,黑发绿眼,五官精致,眼角留有岁月的痕迹。
    “梁女士,生日快乐。”
    “多谢。”梁瑰接过玫瑰束,跟来人拥抱:“几时回来?”
    “昨天的航班。”来人进屋,放下手杖,摘下帽子和围巾挂在玄关的衣架,抬起头,露出冷白的肤色和深邃俊美的五官。“没来得及通知,后来想着您应该休息了就没打扰。”
    江蘅笑了笑:“好在赶得及,没错过的话,我应该还是第一个祝福您。”
    梁瑰把玫瑰花束插进花瓶,招呼他:“我每年的生日,你都能争抢到第一个,以前还有……”顿住,她及时刹住话茬,若无其事地说:“陪我吃碗长寿面。”
    江蘅也当没听见,拉开椅子坐下:“我一直很想念您的厨艺。”
    梁瑰被这句话轻易地哄笑,身为母亲总能被自己孩子的蹩脚谎言讨好。
    梁瑰是名豪遗孀,49岁,中英混血。童年在中国内地居住,少女时期搬到港岛完成学业,然后结婚生子,自此定居。
    她是江蘅的生身母亲,不过江蘅出生的时候就被带走,很少与她相聚。
    梁瑰端来两碗长寿面,一碗放在江蘅面前,一碗在手里端着,温柔询问:“最近住在哪里?”
    “牧场。”
    他最近半年都在伺候牛羊鸡鸭那群祖宗。
    “您知道我没什么工作。”
    江蘅,生年29,无业游民,靠殷实遗产和无数项基金管理,大概能日天日地的挥霍个几十辈子。
    “接下来还回去?”
    “不。”江蘅三两口吃光一碗份量并不多的长寿面,放下筷子说:“接下来,我要去趟粤江市。”
    第3章
    啪——!
    牛皮笔记本重重砸落地面,瞬间就把陈婕从睡魔手里拯救回来,她差点从座椅上弹起来。
    “哈——”陈婕困倦地打哈欠,挠着头发看时间,5:24。
    “醒了?”
    陈婕迅速扭头,身后办公桌是正浏览碎尸案笔录的李瓒,对方的脸上看不出一丝熬夜通宵的疲惫,连点油都没有,干净清爽令人妒忌。
    “李队,您整晚都没睡?
    李瓒没回话,端起浓茶喝两口,脑子里全是案件笔录的内容。
    时间回溯到昨天下午三点半——
    “下一个。”李瓒:“痕检科先来。”
    痕检科代表是他们那儿的痕检高级工程师,上了岁数,模样老实平凡,杵着个厚底眼镜像做学术研究:“案发现场在城中村内,周围全是改装成公寓、出租房的农民楼,平时人流量大,现场痕迹基本被破坏,找不到有用的线索。”
    “井里的物品已经全部打捞上来,经过分析检测没有发现属于死者的东西。也就是说,凶手可能还留着死者的衣物,也可能扔到远离案发现场的地方。”
    陈婕:“要我是凶手,肯定扔得远远的,防止警方查到死者的身份。”
    痕检科代表颔首:“凶杀案中,凶手将死者和死者衣物分地处理是为了抹除犯罪痕迹,减少破案线索,防止警方查到死者身份。目的就是阻碍警方破案。”
    老曾跟着说:“然而凶手的潜意识做法恰恰说明,他跟死者认识,有一定的联系。”
    命案中,刑侦工作的第一怀疑对象就是死者身边联系最密切的人。
    李瓒:“没找到死者丢失的耳珠?”
    痕检科代表:“没有。”
    李瓒:“我让老曾带过去的女士钱包和血样结果出来没?”
    钟学儒当即说道:“经检验,血样结果和死者的dna一样。女士钱包有两个指纹印,一个和死者一样,另一个不相同。我们对比过指纹库,没有找到相同指纹。”
    “无犯罪前科。”季成岭说。
    案发现场人流量大,很多痕迹基本被破坏,找不到有用线索。
    目前查不到死者的身份,不知道第一犯罪现场,除了一堆碎尸块等于毫无线索。
    “找一下最近四天内的人口失踪案。”李瓒说:“王珰珰,监控录像有没有线索?”
    王珰珰在陈婕背后,毫无存在感,直到被点名才吸引了众人目光。
    他说:“痕检科拿了安装在7、8、9、10、11巷巷口的4天内的监控摄像,而我们一共找到57个提旅行箱、旅行包分别路过这五个巷道口的可疑人员。”
    “排除白天到晚上十二点这个活动频繁的时间段,剩下13个人。再排除进入7巷的,一共是5个人。”
    陈婕:“为什么排除7巷?”
    “因为7巷的小巷道被堵了。”王珰珰敲击电脑,多媒体屏幕出现一张照片,内容正是被杂物堵实的7巷小巷道。
    李瓒:“主干道可以通往每条巷子,巷口安装了监控摄像。但在楼与楼之间还有狭窄的、没有安装监控摄像的小巷道。凶手选择老井作为抛尸地就说明他熟悉地形,自然会选择没有监控的小巷道。”
    王珰珰点头,接着说:“已经在排查这5个人的身份。除此之外,公寓内部的监控摄像没有有用线索。”
    信息很少,但在半天时间内,又是非犯罪现场的恶性碎尸案,取得的线索已经足够多了。
    季成岭承认案子很棘手,唯一的侦查方向就是监控里5个可疑人员。
    会议室很安静,只有键盘的敲击声和圆珠笔落笔记录的声音,每个人都企图从蛛丝马迹里找出凶手。
    “总结一下。”李瓒忽然说话。
    陈婕和季成岭发现其他人纷纷放下手头工作,专心倾听,仿佛李瓒一开口就能指点他们在迷雾里寻找到方向。
    “死者住在六联,和凶手认识,凶手熟悉地形,很大可能是当地居民或租客。先找四天内的人口失踪备案,再排查六联人口,其次留意东城区二手手机市场近四天的交易,重点排查来历不明的二手手机。”
    其他人都点头应和,季成岭则问:“为什么留意二手手机市场?”
    “因为死者在死前遭遇过抢劫。”李瓒合上档案扔还老曾,说:“老钟,包扔过来。”
    钟学儒把装在物证袋里的女士包扔过去,李瓒轻松接住,放在桌面,食指点着女士钱包的铭牌:“陈婕,是你的话,你会扔掉这个包吗?”
    陈婕探身看到女士钱包那金灿灿的铭牌,立刻摇头:“绝对不会!prada(普拉达),全新,价格在1300左右。我装手机都怕把它撑坏了。”
    李瓒:“钱包里有个手机大小的凹痕。”
    陈婕耸肩:“显然比我大方。”
    季成岭不服气的问:“你怎么确定死者遭遇抢劫?也可能是凶手扔掉钱包。”
    李瓒:“如果是凶手他不会在细心取走里面任何可以证明死者身份的东西后,还粗心地把钱包扔到垃圾桶下。而且死者太阳穴处有擦伤,巷道里发现的血迹距离地面高度大概是1.5米,排除抛尸滴落血迹的可能——排查5天前夜晚8点到凌晨2点九巷、十巷的监控摄像,应该能找到另一个指纹的主人。”
    王珰珰:“好。”
    陈婕悄悄移到老曾身后问:“既然确定死者和凶手都住在六联村,监控摄像也找到5个嫌疑人,为什么还要大费周章找个抢劫的?”
    “因为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老曾一边整理资料一边说:“也许抢劫的正好看见死者。也许5个嫌疑人都不是凶手。也许我们猜测错误,死者和凶手都不住在六联村。也许是抢劫的既抢了钱,又杀了人——刑侦案件,尤其是命案,你既要追求最高效率,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丝微末的线索。”
    “哇塞!”陈婕后知后觉:“就那么点线索,那么短的时间,李队就总结出那么完整的信息。”
    “……这也太牛了吧。”
    她好像稍微有点明白上届走的时候说那句话什么意思了。
    老曾笑笑:“干活吧。”
    ————
    陈婕:“李队,您昨天给经侦那边送礼了吧。”
    昨天下午,李瓒在会议结束后就提着一个大礼袋盒拐进隔壁经侦的大门,出来时,手里的礼盒袋就没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