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另有所谋,还是……
    丞相揣测的御史大夫,现下和长公主避开宫里的耳朵低声商议,二人对彼此试探一番后,心里稍稍放下一些戒备。
    长公主手里的兵力除去为了进宫损失的只有一百出头,而之所以能有这些兵力,是彬王早早放在长公主的人,想必彬王对于七皇子和茹妃的叛变早有预料,不过长公主还是留了点心眼,没有把彬王妃已经被救走的消息告知。
    御史大夫知晓这是彬王的安排后,心却悬了起来,如今的彬王已经不是年幼时需要他的孩子,御史大夫已经看不透彬王,现在已经到了最后一步,待到彬王登基,他就要好好想想自己的后路了。
    如此一想,御史大夫整个人苍老了许多,好在,自己的外孙与王府交好,他能够好好退位让贤。
    长公主和御史大夫分开后被皇帝安排的人带到一处宫殿清洗更衣,身体浸没在温热的水中,黑发飘散在水面上。
    想必这个时候茹妃已经安全,之所以没有将茹妃带进来,是因为一旦茹妃作为把柄被她带进宫,皇帝就有机会压制这场叛乱,而西南的布局就有风险。
    长公主忽然将脑袋沉入温水中,气泡上涌,长公主想起惠平郡主。
    此次分别,将再无相见之时。
    但分别的又岂止长公主。
    前往边城的小道上,车轮碾过路面,扬起尘灰,马车里面坐着已经安全的沈杨。
    这是他们前往边城的第三日,有了姜神医的照顾和祁衍的陪伴,沈杨的精神较比之前好上不少。
    今天,一匹从西南方向的马匹赶来,祁衍让车队暂时停下,起身从沈杨身边离开。
    沈杨没有跟着一起离开,掀开车帘往外看,祁衍跟前跪着的通讯员,而祁衍脸色沉凝,似乎感觉到沈杨的视线,偏头望去,眼神缓和了不少安抚沈杨的情绪。
    两人对望一眼,沈杨把车帘放下,情不自禁攥紧衣摆。
    祁衍很快回到马车,却没有坐下,两人视线相对,沈杨明白到了分别的时候。
    两人没有说话,像是在等对方开口。
    沈杨手指微蜷又展开。
    外面有风吹了进来,阳光顺着被风掀起的车帘钻了进来,疏疏落落的映在那双琉璃般的眼眸中。
    “羊羊,我要走了。”
    第157章 平定(1)
    风声鼓动,盖不住聒噪的心跳声。
    沈杨张张嘴,迟了半响才轻轻回道:
    “一路平安。”
    说完,略显慌张的低下头,不想被对方看出自己眼中的不舍,耳膜微震听到动静,还未抬头就被紧紧抱住。
    祁衍抱得很紧,仿佛在怕怀中的人消失。
    耳边的呼吸声沉重急促又灼热。
    “羊羊,去看看闻将军。”去看看我的外祖父。
    那是祁衍最亲的人,替我多看几眼,多陪一点,还有——等我。
    沈杨眼眶发热,放在膝上的双手紧紧攥着,克制着。
    拥抱的时间短暂,沈杨手指展开,只触及空中翻飞的衣摆,转瞬即逝。
    外面的马蹄声再度响起,伴随着猎猎风声。
    沈杨忽然掀开车帘极目眺望。
    骏马疾驰,尘四起。
    烈风中,衣诀飘扬,远去故人的身影在尘嚣、光辉中淡去,不曾回头。
    马车车轮缓缓转动,继续往前走。
    车帘坠下,随着马车微微晃动。
    十天后,禁军攻入皇城,长公主带兵苦苦支撑。
    又十日,三皇子援军急行军到达京城,禁军大乱。
    与此同时,西南被鞑靼攻破城池的流民聚集为义军,民心激愤,为皇帝迟迟不派兵增援而愤慨,他们流离失所将愤怒集中在皇帝昏庸身上。
    西南为大虞咽喉之处,不过两日就有大批流民冲击京城,突如其来的起义让三皇子和被围困的皇帝众人大惊之色。
    消息源源不断传到大虞的每一寸土地,江山动荡。
    滚滚尘沙中,马车队缓缓行驶在官道之上。
    越靠近边城土地越荒凉,沈杨听着如心说的话,微微失神。
    外面的风带着黄沙。
    西南是作的局,镇守西南的是梁将军,虽少有参加战局,但也称得上一名老将,膝下子女众多,出头的却寥寥无几,西南虽是大虞咽喉,但地广人稀、多险峻群山、不宜耕种、易守难攻,不同于镇守边城的闻老将军,一旦攻破,深入故有粮仓美名的南方腹地就会沦陷。
    所以西南不被皇帝看中,何况是梁将军。
    梁将军也老了,也想最后为家族拼一把,于是接受了闻将军伸过来的橄榄枝。
    从一月前,梁将军就听从了闻将军的话开始布局,放开几座空城的看守,露出破绽给鞑靼看,果不其然鞑靼中了计。
    梁将军一边退守,一边按照计划把流言放出去,不得不离开故土的百姓情绪激烈,只需要一点火苗就可以点燃。
    而皇帝不顾西南死活,让三皇子带兵支援死守自己的皇位,彻底激怒了民众,眼看火烧了起来,闻将军的援军也到了,梁将军看着挡在城墙外的鞑靼大军,心里松了一口气。
    突如其来的起义军彻底搅浑了京城的水,孙将军趁乱逃窜,刑部尚书被捕,茹妃为了保住自己两个孩子能够顺利逃离,带着残留的兵甘愿留下断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