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熠隐藏在读者中,听见这些脑洞,心里默默竖起手指,随后回家掏出小本本,把先前的某种思路划掉。
哼,就不让他们猜到她的套路。
第一卷 的出版本卖得很不错,第二卷则是出版内社提前找上门,除了提价,其它照旧,两方合作得很默契。
报上的结局发表没多久,第二卷 的出版本就出了样本。
沈熠翻了翻,比先前那册精致了一些,纸张和插画的质量都有明显改善。
她突然想起第一册 的样本,自己留了三本,剩下的分别寄给许明亮和Peter了,Peter还没给过她反馈呢。
在对方询问剪纸发货日期时,她就问了一下他对《仙临》的看法。
次日Peter就回复他,看了一点点,太深奥,看不懂。
沈熠:???
深奥?它不配呀,不是什么世界文学,就是通俗白话,还是说他汉语阅读水平退化了?
往下看,Peter问了她几个名词的意思。沈熠明白过来,他说的看不懂是因为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
《仙临》的世界框架本就充满了东方玄幻色彩,用他传统的西方理念实在难以去想象,比如人怎么可以站在剑上飞行?这违反了牛顿定律啊。
对此,沈熠决定先给他推荐《西游记》,让他见识一下东方的仙侠世界。
从Peter身上,她也发觉到《仙临》的海外市场目前是没有希望的,只有等它变成一个大热的电影、一个受欢迎的游戏,才能走向新的市场。
这个还算靠谱,港城的文娱水平在整个东南亚都是霸主地位,所以压力来到了何主编这里,他一定要挑一个给力的影视公司啊。
**
剪纸订单完成得非常顺利,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公司接的订单太少了。大单结束后扩充的人力就变得富余起来了,公司挣的钱全拿去养员工了。
沈母建议辞退他们,但又觉得可惜。
沈熠也觉得一次性的不划算,培养这群人也是有成本的,供饭供材料还发工资,可眼下没那么多货给他们做呀。
为了解决这个困境,她把手艺差的都转岗成业务员了,一样的基础工资,并许诺给销售提成,间接的提高了他们的工资。
这些临时招来的人,本就担心活干完就被辞退,现在不仅没丢掉工作还涨薪水了,干起来也是分外努力。
毕竟港城现在找工作太难,要不去码头扛大包要不就是当保镖佣人,至于中环那种大公司白领,下辈子投胎吧。
所以他们就更要珍惜手上这份轻便不需要学历的工作了。
人的压力越大,越容易出成绩,甚至开发出一些不知道的能力。
比如某个业务员干活时喜欢开小差说话,但找业务时就容易打听消息。还有的业务员运气好,容易捡漏,本来没谈下的单子,对方遇到了意外不得不交给他。
这些业务员逐渐带回来了一些小单子,虽说是蚊子肉,但不会让手艺上的人闲着。闲着不好,一闲就容易叫人发慌、人心涣散。账面上有了进账,人心就是稳的,做起事就有奔头。
某天,一个业务员问沈熠,“老板,这个东西我们能不能做?”
沈熠拿着照片瞧了瞧,“这不是用竹子编的花瓶吗?也可能是芦苇编的。”
“对。”业务员擦了擦汗水,“这个我们能做吗?是个礼品公司要,要一万个呢,卖到欧洲去。”
到嘴边的“我们做不了”一下就被沈熠咽下去了。
“能做。”
业务员又惊又喜,“真的能啊?”
沈熠:“能。不过你先好好跟客户接洽,问问这个订单是不是他们已经拿到手的?再探探他们的价格。”
“我这边会给你找找图册和样品。”
打发业务员后,沈熠就去商场了。
这竹编藤编的工艺,她们真没人有,就算立马学,也未必能达到要求。
但就这么放弃,那是不可能的,有开拓心的业务员是好的,要量这么大的贸易公司也是很好的合作对象,他们的销售渠道广啊,傻愣愣的推开那就太可惜了。
而且贸易公司嘛,最重要的就是利润。
港城的工资不低,港城工人做这批货,就会增加贸易公司的成本,那不太划算,最好就是去内陆找货源。
内陆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会编织这些,箩筐、草帽、扇子、席子、门帘,那都是生活必需品,祖传的手艺。
照片上的物件精致是精致,但技术是相通的,多做几个熟悉一下,一样可以快速量产。
不过,内陆哪个地方的竹子芦苇最好用、价格最便宜、工艺最好,她不清楚,但有人清楚啊。
她念高中那个地方,附近最大的商场里可是有熟人的,郭建设,人家以前是供销社的主任,哪的货源不清啊?
好在她平时也去烧香,年节都会去唠叨唠叨,这会儿要找人帮忙,也不算突兀。
第46章 热情襄助
沈熠每次去内陆旅游, 都会带回一些土特产和风景照送给郭建设。
郭建设虽说年纪大,但受制于工作时间和交通因素,除了老家和港城, 哪儿也没去过, 沈熠送的礼可算是送到他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