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侯这话说的,听起来好听,实则夹枪带棒。
不乐乐,不思舞,明显是说给鲁国君臣听的,意思也很明白,人家郑伯根本就不满意你们的招待。
不然天使之言自然是说给虢公听的,就差没指着鼻子对虢公说,人家郑伯根本就不把你这位天使以及天子放在眼里。
而最后所谓的同宗之谊,实则是在暗讽郑国不知廉耻的夺取蔡国的土地。
事实证明,在场的就没有一个是傻子,这么明显的言外之意,怎么可能会有人听不出来。
蔡侯的话音刚落,整个大殿一改方才的吹捧之声,一片寂静。
郑忽也有些紧张了起来,心道“这就要开始了吗?”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若是郑国没有更变国策,根本就不会怕跟宋、蔡几国扯皮,但问题是现在国策变了。
郑国此时还没有能强大到可以同时开两条战线的地步。
想要北进,就要对中原几国做出相应的妥协。
但这个妥协却不能太大,一方面不能从郑国身上割肉,另一方面不能有损郑国的国威。
这个事可以说是相当之难办。
宋、蔡几国根本就不会这么容易让郑国过关。
而郑忽此时对于这种情况只能干着急。
实在是身为世子,各国国君之间的博弈,他也就只有旁观的资格,插手,除了会授人以柄之外,不会对郑国有任何帮助。
鲁侯呡了一口酒,也不接茬,仿佛没听懂蔡侯的言外之意,一副要看好戏的模样。
虢公林父高居上首,老神在在,实则心里有些责怪蔡侯的唐突。
向郑国发难,本来就是商议好的事情,蔡侯刚见面未久即迫不及待,这其实有些打鲁侯脸的意味,鲁侯心里要是能高兴,那就奇怪了。
这明摆着是要将鲁国向他们的对立面推。
有鉴于此,虢公要是能高兴,那才是真见了鬼了。
不过,事已至此,虢公也无可奈何,只能任由蔡侯胡闹。
其实,蔡侯心里也苦啊,他对郑国阴谋诡计心有余悸,生怕夜长梦多,会给郑国君臣翻盘的机会。
不如直接发难,打郑国君臣一个措手不及。
不得不说,最了解自己的永远是自己的敌人。
郑国此时确实还没有做好准备。
但事到临头,郑庄公岂有退缩之理。
“蔡侯言过矣,一国之君,人谁无辛劳苦思,不足为外人言之处,蔡侯何必以言语相迫,此非君子所为也!”
郑庄公还未来得及反击,齐侯率先为郑庄公解围道。
关键时刻,齐国这个盟友还是靠的住的。
不然,郑齐两国的盟友关系早就破裂了。
郑庄公闻言,向齐侯微微颔首,表示感谢。
齐侯则微笑以应。
这种时候,盟友出来摇旗呐喊是必须的。
这样的大事再不出来力挺盟友,那结盟还有何意义?
齐侯这一发话,宋公再也坐不住了。
本来他是想让蔡侯和郑国刚正面,而他则在私底下为蔡侯帮助。
他不想和郑国有明面上的对立。
毕竟,郑庄公当初为了保住他的一条小命,可是出了大力气的。
如果没有郑庄公以举国之兵力抗宋、卫、蔡等国的多次进攻,他这位宋国新君早就被他亲爱的兄长给灭了。
对于郑庄公,他有感激也有畏惧,枭雄的气场,有过亲身经历的人,就没有不心怀揣揣的。
更何况,这是摆明了要与郑国为敌,宋公内心确实是有些紧张的。
而且来说,一旦和郑国公开撕破脸,他这位宋公的名声传出去也不好听。
有恩不报也就罢了,竟然还反咬恩人一口。
即便这是为了国家利益,但这事摆在此时,那就是严重的个人道德问题。
在战争都要讲礼仪的此时,知恩不报绝对是个人人生中最大的污点,是要遭人唾弃的。
就像历史上鲁桓公为什么会做郑厉公的说客,因为这是道德的呼唤。
鲁桓公以为宋庄公也会向他一样听从道德的呼唤,谁知宋庄公根本就不鸟他,更别谈道德了。
于是,郑鲁联合攻宋。
“蔡侯言语虽有不妥之处,却是一片赤诚之心,齐侯又何必以言语相责,寡人窃为齐侯不取也!”
一番避重就轻的话,听起来好像是在打圆场,实则力挺蔡侯的态度已经表露无遗。
郑庄公心里很愤怒,有种救了一个白眼狼的感觉。
当初郑忽在朝正时,对他言宋公贪而无亲,他还有些不信,现在看来,用贪而无亲来形容宋公,都是高估他了。
郑国所得之商彝都已经物归原主了,这宋公竟然还如此不依不饶,真是令人心寒。
“宋公可还安好,自前时洒泪而别,寡人对宋公可是想念的紧啊!”
郑庄公眯着眼,每说一句,宋庄公的头便低一分,唯唯诺诺,也不敢出言反驳。
这话里的意思,在场的人就没有听不明白的,宋庄公若出言回怼,那便坐实他知恩不报的小人嘴脸。
紧接着,郑庄公话音一转“国事烦忧,寡人心有不安,无礼之处还望鲁侯、虢公担待一二,寡人感激不尽!”
“不敢!”鲁桓公和虢公急忙回礼。
就这几句连打带消的话,让郑忽听的大呼过瘾。
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枭雄人物的胡须岂是能轻捋的?
蔡侯从发难之初,就注定了他要自取其辱。
原因很简单,他的发难只是他临时起意,并不是和几国商量好的。
如此缺乏配合,被郑庄公各个击破,完全在情理之中。
心都不齐,还想和郑国掰腕子,那和做梦有什么区别?
“这蔡侯,大约是忘了当初是如何兵败于戴的!”郑忽心中暗暗想道。
真是一点记性都不长,属于标准的记吃不记打的类型。
宋、鲁、天使既然已经没话说了,蔡侯自然也不会再自讨没趣。
冷哼了一声,蔡侯暗道“郑寤生,希望接下来汝还会如而今这般得意!”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