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周翼明前三十多年的人生都在奔波中度过,十多岁时便成为了临山卫的一名弓手,打过倭寇平过矿匪,后来在营中成了一名亲兵探马继而做到备倭把总。虽然出身在富庶的东南地方,又是浙军一员,但周翼明的生活从来谈不上安稳。
    到了而立之年,看看东南平靖,却不想又赶上了辽事败坏,不得不随着军队援辽出关。关外的日子虽然不长却让人倍感焦虑,朝廷的粮饷迟迟不到,作为军又与当地的将门多有冲突,加之辽东苦寒之地实在是让人难捱。
    本以为自己的人生也就如此按部就班了,却不想这一回倒是有了一些改变。
    一切源于北上路途中的那次相识,而多年来心中那点尚未变得坚硬的柔软却是在王星平帮忙送来那些战马时被慢慢化开,王公子本可以不在意他这等丘八,而这一行为最好的解释似乎只源于敬重,却不过是一面之缘罢了。
    剩下的事情都如走马灯般在眼前掠过,出关之后一切都受到地方的掣肘,甚至还因为因粮的事情差点被言官以滋扰地方掳掠百姓的罪名给治罪,主管彭天翔更是因此被留在沈阳戴罪听勘。种种预感最后变成现实,大明遭遇了在辽东从未有过的惨败,接着便是溃逃,靠着王星平的机缘得来的战马帮着他们侥幸一路南下渡海回到天津,却发现这天下之大对于身边袍泽却已经没有多少路走了。
    这时候又是那位王公子及时出现,说这不是缘分实在有些牵强。
    王公子说他要在西南有所作为,希望自己和弟兄们能够帮他,周翼明将这当作报恩以及机会。
    然而在天津郊外的军营只用了几天时间他便打消了报恩的念头,王公子的所为超出了他的想象。
    他还记得在初入咸水沽军营中的小小震撼。
    ‘别心疼衣裳,千户给你们备了新的。’
    ‘放水——’
    ‘换人——’
    ‘下一个——’
    丁艺扯着嗓子的叫喊到现在依然让他记忆犹新,几十百人的新兵中,有盐丁有纤夫,一个个邋邋遢遢,用一种高高立起的水塔淋过热水澡后便像换了一个人一般。原本他以为只是王星平爱好干净,但到了后来每日出操居然也专门准备了热水为兵士们冲洗,据说是可以消除疲乏,跑过步后每日睡前还要用热水烫脚,倒把兵士们都当作老爷一般伺候了。
    虽然他们浙兵不像那些新投军的盐丁纤夫被折腾得彻底,但也差不了多少,好在换上一身簇新的军衣后倒也没有让人生出反感,经过辽东的一路转进他们原本的衣衫本也比花子好不了多少了。
    他入营后的第一场冲突是帮着几个新来的逃亡盐丁对抗总催,其实只是远远助威,根本都没有上阵,但那些刚刚投军的盐丁硬是靠着平日看起来无甚新奇的‘枪阵’以少胜多。那一阵后王星平便将营中兵士无论新老全都集中了起来,将自己打算将他们带回贵州的想法说了,尤其浙兵中不愿追随的更是每人发给一两银子路费让其自行回乡。
    结果便是从辽东逃回的溃军没有一人离开,这些人因为都有上阵经验被王星平选中第一批带回了贵州,没有选中的盐丁和纤夫也在营中继续操练,等着下一批再赴西南,反正王公子说辽东之事暂不可为,反倒完全没有什么好挂心的了。
    这一路行军更是规矩森严,不仅没有滋扰地方,反将一个个小兵照顾得妥妥帖帖,除了不能喝酒之外这营中的待遇可谓好得让人咋舌,不仅顿顿有肉,路过湖广时还能经常吃上水果,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每到一处驻地除了将帐篷搭得整整齐齐,第一桩事便是要挖茅厕,到了地方同样要准备热水给行军一天的将士们烫脚,好歹还要擦洗下身子,过去在浙江和辽东军中可都没有这等好事,单从这点来说王星平已算得上爱兵如子了。
    到了贵州他们被安屯在贵阳城北面一处叫做诘戎堡的军堡中,一日两操,比起过去三五日一操强度高了不知几许,但因为饭食供应得力,衣服鞋袜也样样不缺,这几个月下来反倒是让手下精壮了不少。
    他知道西南也不似表面看起来的平靖,是以便着力督促原先的部下好生操练,然而他却渐渐发现,这些日子以来并不要自己竭力督促,这些上惯了阵的老兵却都对王星平真心顺服起来,就连他自己也对这个少年生出了钦佩之心。
    他现在虽然也还是一个把总,但心气却比以往高了许多。
    说来也怪,诘戎堡行的一套规矩颇为麻烦,但周翼明却从中感悟到了王星平的一番苦心。
    营房不再脏臭,一排排整齐的房舍全是砖木所建,里面都是簇新的上下铺而非通铺。每个人的床上都放着一套叠得整整齐齐的铺盖,以往虽然不明白为何要将时间花在这等事情上,但只要每日巡视时能够看到这样的整齐便让人心中一阵舒爽,难怪如今再看手下的精神都好了许多,就连常见的跳蚤虱子都不见了踪迹。
    王星平曾对他说‘居养体,移养气’,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而物质的奉养则能改变人的体质,只有一支拥有军魂的军队才能战无不胜,而军魂的塑造首先就要军人们活得有尊严,活得像个人。虽然其中道理周翼明还不能完全明白,但过往的种种经历浮现出来还是让他鼻头有些发酸,对王星平便更多了几分感激之情。
    起初他还替王星平担心这样的投入是否有些浪费,他虽没有多少财务的概念,但光看在眼中每个小兵的花费恐怕都比寻常武将的家丁还要更多,现在看来只看精神便觉得手下都是堪战之兵了,这样一想又觉值得,只是对王星平的作为更为佩服。
    他正想着来了贵州尚未建功,军号声已经响了起来。
    丁得水的声音在操场上回荡。
    ‘全体集合!’
    …………
    此刻,鸭池河边的一处土司寨子里,几位六慕则溪的土目正商议着一桩要紧事。
    “都多少年了,怎么想起如今跑来清查什么军田田籍了?”
    “你没听说?官军在辽东又吃了几个败仗,丢了好几座大城,两京十三省如今哪个没派下加饷?想是张老相公也要应付朝廷,这才病急乱投医翻出这陈年旧事。”
    “放屁,你看哪次加派加到我们贵州来的?我看就是官中憋着坏水想要料理我等。”
    “不能够吧?谁不知道我们水外最为恭顺,旁的不说这贵阳新城可没少我们帮衬,料理我们做么子?”
    “你不说这修城还好,一说老子便满肚子鬼火。”
    几位土目七嘴八舌,说到这修城却都气不打一处来。
    当初只想着应付官差,将部中不对付的土民送去卖力。那些送过去的苦力都不是族中子弟,有些是土司中的外姓贫户,还有的干脆就是依附土司的逃亡汉人,本以为是个吃苦受累的差事,少不得还要累死人,却不想这些人的待遇却好得惊人——至少在各位土司老爷眼中顿顿能够给饭吃饱,夏日里还有盐水茶水供应便已是想不得的恩典了,那王家小子也不知道是何想法,不打不骂也同样给那些苦力开出了赏格,且离开贵州的那段时间手下也遵循不悖。
    结果就是城墙修好之后原先要回来种地的娃子(注:土司农奴)和汉人佃农纷纷逃亡投了王家的军屯,有些甚而直接应募去诘戎所当了兵。
    本身帮着官中修城便是当初被逼迫下所为,如今又白白搭上了这许多人口,如何不让人气恼,思及于此便益发觉得这王家小子可恨非常,可偏偏这一回又是他来。
    “光是王家小子倒不足为虑,麻烦的是人家手上有兵。”
    会场顿时陷入沉默。
    隔了许久,一个苍老的声音才道,“你们是不是把事相差了,这跟他有没有兵何干,重要的是我们哪有侵占军田?”
    ‘对啊——’众人如梦初醒,这事原本就是以此为由头,只要抵死不认又能如何?这么多年过去那田籍图册早都忘迭了哪还能够找到,至少寻不到田侵没侵占还不是自家嘴上一句话。
    “不过我们还是要拿个章程出来,虽然可以查无实据,然则破费总是难免。”
    “你老的意思是要打点官中?”
    “自然,明人不说暗话,你我几家手中的军田恐怕也不下三百顷,每年光是出产当在数万石,这么些年下来这次给点代价也是应该,总不会年年都查,不过是官中寻个由头要钱,好歹给些脸面。”
    “那这数目?”一人问出了众人关心的话题。
    “不宜太多,各家拿出来的总数不能超过两千两吧。”说起来这笔银子虽然还不如一成出产,但多了反倒让人觊觎了,这个数目显然在各家预期之内,于是都纷纷应诺回去准备了。
    三日之后,威清卫城清军厅,王星平与各部土目如约而至,一同出现在清军厅中的还有闻讯而来的安邦彦,威清卫指挥使焦应麟则只有在旁作陪的份儿。
    “各位都是左近的爵爷(注:明清对土司尊称),星平此来也是奉了张老相公令旨清查军田,说起来却是为了我黔省安泰,还望各位多多帮衬。”坐在厅中王星平品着上好的西湖龙井,不咸不淡地说着话。
    “小将军说哪里话,这等事体我们都省得,只是这话得分从何说起了。”阿戈部的土目最先坐不住,他家在威清卫北面占的军田最多。
    “哦?”王星平斜了此人一眼,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是这,我等虽然牧领地方,于国法却不敢干犯,各家自有各家的疆界,却不知这侵占军田事与我等何干?”
    “原来如此,张老相公也是听人提起昔年有土官典买军田以至军屯荒废这才着我督办此事务要将之分剖明白,倒不是这威清一卫的事情。”
    ——这不是针对你,是针对你们所有人——
    杨五老心头明镜一般,眼珠子滴溜一转道,“我等世土都有籍册在,若是小将军不信大可取来查验。”
    “如此说来,各位爵爷对自家的田土都了如指掌了?其中就没有半点情弊之事?”
    “绝无王小将军所说的那等事体。”杨五老打着包票。
    “那好,既然爵爷们如此说我也好释官中之疑,不过既然各位都是朝廷封赠的土官,脸面还是要留些,这次查验我们便换个法子。”王星平笑中打着官腔,随即便招呼了几人进来。
    王星平环顾众人一番,又道:“想来各家田土比之太祖朝时也更有拓殖,不妨就来个自主申报,各家都在这表单上写下各自田亩数目位置肥薄,日后与官中也好有个凭依。”
    ‘自主申报?’各家土目闻言面面相觑,但旋即像是想明白一般又纷纷称是起来,只有一旁列席的安邦彦目光中却闪烁不停,他虽觉得此事有什么不妥,但一时也说不出什么来,有此感觉也完全是因为王星平这个小子罢了。
    1、《大明会典》
    2、《明神宗显皇帝实录》
    3、《晚明史》樊树志
    4、《土司制与贵州土司》翁家烈
    5、《明代贵州土司制度》吴永章
    6、《大理地区土司制度初探》叶桐
    7、《论贵州土司制度》潘波
    8、《黔记》李宗昉
    9、《明朝入黔镇守威清卫家族考》
    10、《贵州明代民族区域商业格局研究》赵斌
    11、《明代贵州的商业发展》唐载阳
    12、《黔草》郭子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