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是个粗人,要是说了什么不对的话,王爷别往心里去。”一个小统领双颊通红,可见酒意正酣,他道:“我觉着那些灾民说得在理,咱们这位皇上啊,根本不将我们这些小人物放在心上,我十五岁当兵,一入伍就是十年寒暑,被遣派到这里来卫陵,是没人问没人管,和我一同入伍的如今都混上三品了,咱就是想去战场上拼杀,弄点儿战功升官,也没那个机会啊。”
“可不是!”另一人对这话深表认同,“往年分到的粮饷衣物,咱们都是最少的,说什么咱们不用上战场,好东西先紧着他们用,我呸!凭什么呀!都是当兵的,谁比谁差了,要是能上战场,老子也是铮铮铁汉一条!”
萧承和端起酒碗,笑道:“二位都是军中好儿郎,本王敬你们一杯。”同这些粗野之人喝酒,用得自然不是酒盅,而是大海碗。散发着浓烈酒香的烧刀子,就被宁王殿下眼睛眨也不眨地喝了个一干二净。
“好!”
有人道了一声好,酒劲上头,不分大小地拍了拍萧承和的肩,笑道:“我就欣赏这样豪爽的汉子,来来来,再喝一杯。”
说着话又将萧承和面前的酒碗给满上了。
酒是一杯接一杯的喝,聊得话题也信马由缰,渐渐不受控制。
一直未发一言的卫陵统领吴舟横终于开口道:“宁王殿下,你说的事儿,在下应了。”
萧承和豪情不改,面露喜色,笑道:“吴统领海量,可得再多喝几杯才是,本王先干为敬。”若不是瞧着吴舟横在这样的鬼地方还能将卫陵的将士练成精兵强将,他才不会白浪费功夫同这些人喝酒呢!
哼!有这样的才能却屈居与此与坟茔为伴,他就不信吴舟横能甘心,大丈夫合该建功立业,他不过小小的试探,还不是将其本性给试出来了。
至于其他小统领,早就对他钦佩不已,对朝廷的无视也心有不满,让他们跟着自己成就大事,只要迈过心里那个坎,又哪有不愿意的。
萧承和只要想到如今萧景泽焦头烂额却又不得法子的愁苦模样,心中万分开怀。
“这可是个不死不休的无解之局呢……”饮尽碗中酒,萧承和轻声叹道。
可惜长安城中的风向瞬息万变,萧承和以为胜券在握,殊不知还有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太常寺新卜出一挂,这大凶之兆已然发生,要想解决,便要从凶中找到一线生机,而这一线生机正对紫微帝星,昭示皇帝陛下才是解决这场灾难的唯一人选。
紧接着,皇帝陛下曾明令官宦世家开仓放粮救济长安百姓的消息传到了灾民耳中,长安城的百姓也想起了先前发到自己手中那一袋袋的米粮。
有人迷茫了,有人迟疑了,有人开始反思,皇帝陛下好像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呀?比起那些家中徭役,横征暴敛的帝王,皇帝陛下可是难得的仁心呢。
百姓虽然容易被糊弄,容易被引导,但同时等到他们意识到自己被人戏耍了之后,所有的愤怒都会化为对皇帝陛下的维护。
长安城的老百姓是最先反应过来的,毕竟是天子脚下住着的,很快便意识到此事不简单,他们开始宣言皇帝陛下的仁德善行,开始告诉那些灾民,你们被人哄得团团转,被人利用了。
灾民们也不是蠢货,他们想,是啊,皇上可是派了赈灾的官员到我们那儿去了,还给我们在城外建了住的地方,还给我们派发粮食。
说皇帝坏话的人到底是什么居心?是不是不想让皇上赈灾,是不是想让我们饿死?
灾民们的愤怒也被转移,城外的风波有惊无险地平息了下来,而这一切,在沾沾自喜的萧承和还尚未得知。
太常寺新卜出一挂,这大凶之兆已然发生,要想解决,便要从凶中找到一线生机,而这一线生机正对紫微帝星,昭示皇帝陛下才是解决这场灾难的唯一人选。
紧接着,皇帝陛下曾明令官宦世家开仓放粮救济长安百姓的消息传到了灾民耳中,长安城的百姓也想起了先前发到自己手中那一袋袋的米粮。
有人迷茫了,有人迟疑了,有人开始反思,皇帝陛下好像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呀?比起那些家中徭役,横征暴敛的帝王,皇帝陛下可是难得的仁心呢。
百姓虽然容易被糊弄,容易被引导,但同时等到他们意识到自己被人戏耍了之后,所有的愤怒都会化为对皇帝陛下的维护。
长安城的老百姓是最先反应过来的,毕竟是天子脚下住着的,很快便意识到此事不简单,他们开始宣言皇帝陛下的仁德善行,开始告诉那些灾民,你们被人哄得团团转,被人利用了。
灾民们也不是蠢货,他们想,是啊,皇上可是派了赈灾的官员到我们那儿去了,还给我们在城外建了住的地方,还给我们派发粮食。
说皇帝坏话的人到底是什么居心?是不是不想让皇上赈灾,是不是想让我们饿死?
灾民们的愤怒也被转移,城外的风波有惊无险地平息了下来,而这一切,在沾沾自喜的萧承和还尚未得知。
☆、第166章 流火
第168章流火
俗话说,七月流火炭烤大地。
长安城每一年的酷暑,都让人万分难熬,但老百姓们总觉得忍忍也就过去了,偏偏这一年的夏天,却显得尤为漫长。
天气回暖之后一夜抽出了新芽的柳树,随风摇摆的枝叶儿被晒得打起了卷,老百姓们或拎着桶、或抱着盆,排着队在水井边打水。
城外却又是另外一幅景象,灾民们三三两两的寻着阴凉处蹲着,原本饿的黄扑扑的脸,显得颜色更深沉了些,汗珠子不停的从额头上流下来,落在地上迸溅出水花。
一个汉子抹了把脸,愁苦的眉皱得越来越紧,他看向一旁的文弱男人,目光里露出一丝乞求来,咬着牙说道:“郑大哥,要不咱们也去丘山上去吧,山里好赖能遮凉,还有吃的,就是挖树根,也比咱们坐在这儿强。”
那姓郑被唤作大哥的男人看了看正当空的日头,觉得有些刺眼,又闭上眼,抿着嘴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
汉子看了周围低声说这话的其他人,那眼中的恳求更迫切了些,他忍不住上前两步,在文弱男人身边蹲了下来,说道:“郑大哥,朝廷能救济得了我们一时,救济不了我们一世,我们也不是去打家劫舍,就是去山上找点儿吃的,你到底在忧心什么呀!”
男人这一回没踌躇,缓缓开口,“丘山乃是宁王的封地,又是皇家陵园所在,咱们这等普通百姓不能擅自靠近,我们现在以工换食,就挺好的。等到日头偏西了,天不热了,再叫上几个兄弟,咱们下午都去东边打井。”
汉子听到这话泄了气,暗暗腹诽没瞧出来大哥还是个死心眼,但他仍是不肯放弃地再劝了一句,“我们这些粗人,是卖惯了力气的,倒不妨什么事儿,可是大哥你的身子,熬得住吗?”
这男人一身书卷气,的确不像是个卖苦力的,不过他跟着这些灾民一路从南北上,帮着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灾民们避了不少难,又出面跟朝廷周旋,让这些灾民们有了暂时安身的地方,同生死共患难的情谊,加之他说话做事十分让人信服,灾民中有不少人几乎是以他的话马首是瞻,这说话的汉子也是想靠劝动他,好将这些灾民们带到丘山上去。
可惜男人一直不为所动,那汉子只好唉的叹了一声,背过身去不再说话。
熬过了炎热的晌午,日头终于恋恋不舍地偏了西,那姓郑的文弱的男人领着一群灾民,在东边的一块空地上继续着早上没干完的活,打井。
古书有云,大涝之后必有大旱,对如今的情形,萧景泽心中早有准备。
只是他觉得一味的救济恐怕是杯水车薪,更害怕这些灾民们不事生产,最终变成饿了、冷了便向朝廷伸手要吃的穿的,成了一个填不完的无底洞,更害怕有些人不但不感恩,还要记仇,毕竟先前谢瑶光施粥的时候就出过这样的事。
在与众位朝臣商议之后,萧景泽才提出这么个以工换食的法子。
皇帝陛下觉着灾民们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灾民,他们先前都是安居乐业的老百姓,若是能靠着一把子力气养活自己,任谁也不想行乞度日。
朝臣们觉得皇上太异想天开,武官提议但凡灾民有异动便立刻就地正法,文官们则更希望皇帝陛下能以仁善为本,采取怀柔政策。
双方争论不休,萧景泽干脆谁的话也没听,在谢瑶光的支持下力排众议,直接签发了诏令。
出乎意料的是,皇帝陛下以工换食的法子竟然得到了很多灾民们的响应,大多数是帮着城外的农田浇水,又或者是在城西的码头搬卸货物,比如皇后娘娘名下的店铺的货船,便有几十个灾民在以工换食。
但是灾民中也不乏吃不了这种苦的人,尤其是这几日天气炎热愈发难熬,有些人便趁着夜色跑到了丘山上,借着广袤的山林,躲避了起来。
丘山乃是长安城的近郊,树木繁茂,并无什么凶猛的野兽,灾民中也有不少人觉得,如果不能进城,丘山也是个能安顿下来的地方。
只不过此处正如那郑姓的文弱男人所说,不仅是宁王的封地,还是皇家陵园,要是上擅自闯入禁区被发现了,可不是件小事儿,闹不好就把脑袋丢了。
可是最早进入丘山的那一批人到现在还好好的,甚至不时有消息传出,说他们今日挖了几棵药草,明日猎得几只猎物,去城外的集市上,换了银钱,买了衣裳,竟也能人模狗样的混到城里去。
长安城乃帝都,不知是多少人心之所向,这些灾民在城外盘亘数日,见此情形,有不少人都心动了。
每每入夜,这群灾民的人数变少了一些,半个月下来,竟然少了近千人。
城外的简易茅草屋和帐篷中鼾声如雷,时不时还会传来几句小孩子的哭声,郑文渊捏着袖中剩下的半块饼,犹豫了一下,起身走到那传出小孩子哭声的屋前。
门是敞着的,这是一家孤儿寡母,皇帝出了以工换食的法子,青壮年但凡是能下苦力的,都有口饭吃,但女人和孩子不成,干不了重活,每天只能换来一顿饭,孩子半夜里饿得直哭。
郑文渊晃了晃手里的饼,立刻便吸引了小孩子的视线,他招招手,“虎子过来,这块饼给你吃。”
那妇人要拦,小孩子却已经蹬蹬蹬地跑了过去,接过饼狼吞虎咽起来。
女人讪讪地,说道:“郑小弟,谢谢啊。”
郑文渊没说话,也没有点破女人是故意没有拦住小孩,只是抬头看了看漫天的星河,心里想,明天又是一个艳阳天。
第二天一大早,郑文渊路过昨夜那对母子的木屋时,发现里面已经变得空荡荡的,连朝廷发给他们的草席也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