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从仓颉造字到国学大师们著书立志,浩瀚的长河里,我们来不及读懂红楼梦字里行间的寓意,来不及体会屈原《离骚》投河前的愤慨,文字就已经不再是文字,成了不少市井消遣作乐的玩物。从爱情诗到打油诗,从文学名著到网络上泛滥的龌龊小说,文字成为了挣钱的工具,成了出版社争先恐后的版权受理,文字的精彩似乎长久的逗留在民国,甚至更远的故土里。
记得龙应台说过这样一句话:“上代人不会倾吐,下代人无从体会。”语言在张仪口中是瓦解苏秦联合六国抗秦的利器,在郭德纲口中是逗笑诙谐观众的口技,在情感表达匮乏的长辈口中,是严厉,是不见色的关心,可这一切我们又有多少体会得到呢?
文字密密麻麻的写成诱人的广告语,却从来没有一句真正缔结人与人沟通的渠道。每一句广告语都充斥着那些自以为是文字高手的手段,虚实结合,拟人比喻,无所不用其极,不过是为了更好的欺骗消费者。坦诚真的有那么困难吗?疗效好不好,难道是靠广告吗?
显然,在这个广告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一切响亮的口号都来自精美包装的语言文字,越来越多人依靠文字发家,小红书,公众号,它们让表达从苍白的文字中脱颖而出,让一切都变得有标签价格,这种商业化形同每位小说爱好者,都希望有天能靠着字节去计算工资,与商场里唇枪舌战的销售员如出一辙。
在这个文字语言满天飞的时代里,卡耐基、蔡康永、齐腾勇等擅于言语琢磨人心的大师们,远热销过试图以文学救国人的鲁迅、冰心、沈从文等人的作品。以致于数年间,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都是某某明星的自传,某某主持人的口述,然后在精美的包装上,啷当上架。
12月7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