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再看宣纸,粉色芙蓉花的左侧有一句诗:云想衣裳花想容。
    冯富贵做了多年的脂粉买卖,什么脂粉的香味都闻过,却没有一种跟花容皂的香气相似,忍不住拿起花容皂放在鼻前嗅了又嗅,惊诧之余,疑惑道:“用什么花制成
    ,竟是如此之香?”
    贴身小厮望着宣纸上的芙蓉花,喃喃道:“会不会是芙蓉花制成?”
    冯富贵笃定道:“不可能。芙蓉花哪有这么香?”而后又拿起宣纸,感叹道:“花容皂这般奇香,又这么雅致,难怪马清敢卖这个价钱!”
    第559章 掀风鼓浪
    管家拿起一块花容皂,真想试试效果,道:“老爷,湘月斋的小二称长期使用此皂净脸,能令肌肤生香,有一定的美肤功效。马清这次真是走了大财运,湘月斋卖这么好的花容皂!”
    闻言,冯富贵猪眼圆瞪,急道:“不行,我得赶紧制出这样香的皂,可不能让马清把主顾抢走。你立即去把所有制脂粉的师傅叫来!”
    冯富贵是大的脂粉商人。
    他手下有二十几个师傅,其中一半的师傅是从国都、江南用重金买的。
    师傅们每个月要制作三、四千斤脂粉。
    这么多的脂粉,装进各式各样的木盒,一多半销到湘城方圆百里,一小部门在湘城的铺子售卖。
    很快,二十几个师傅来到了大厅。
    冯富贵让他们鉴别花容皂是用什么花制成。
    有个性子直爽的年青师傅直接道:“小人闻不出来。”
    一个年岁大头发全白的师傅道:“小人制作几十年的胭脂、香粉,没有一百种,也有八十种,可是没有一种的香气跟花容皂相似。”
    众位师傅议论纷纷,“湘皂作坊就在湘城郊外,湘城盛产芙蓉花、桂花,还产栀子花,难道是用这三种花合成的香气?”
    “栀子花做出来的脂粉,香气太浓,不显雅致,有钱人家的妇人不喜欢用。依小人看花容皂用的花料没有此花。”
    “老爷,不如您派人去打听湘皂作坊大量进过什么花,便能知道花容皂用的什么花制成。”
    冯富贵觉得这个主意好,立即派管家安排人去打听湘皂作坊的进花情况,又把四块花容皂切成二十几份,给每位师傅分了一小块,道:“你们谁研制出花容皂,老爷我赏他银子二百两!”
    众位师傅跟打了鸡血般,抢着道:“老爷就等小人的好消息!”
    “小人可是制了五十三年的脂粉,也制过几年皂荚粉,这次小人定能制出跟湘皂作坊花容皂一模一样的皂!”
    冯富贵等众位师傅退下,拿起两块花容皂,本来都想送给宠爱的美妾,突然间想到管家刚才说王妃把此皂赏赐给诰命夫人,诰命夫人都是正室,并非妾室,便打消念头。
    他那正室夫人特别厉害,还特别顾娘家,若不是为了女儿,早就把正室夫人送进庵堂。
    两块花容皂,一块送给女儿,一块他自己用!
    几里外的一家茶馆包间。
    做皂荚粉买卖的几个商人在看到花容皂后,个个如坐针毡。
    “皂荚粉洗衣干净,还能洗头发。我们家四代制作售卖皂荚粉,多年前,我爹在世的时候,湘王府购制的就是我们家的皂荚粉。”
    “唉,你说的都是老黄历!你看这花容皂比皂荚粉香的多,还有美肤功效。各府的夫人、小姐都派奴仆去买花容皂,谁还买皂荚粉?”
    “我们的皂荚粉,最好的那种,一斤才五十几个铜钱,在价钱上比花容皂便宜的多,可是到处都能买到,而花容皂,只有湘月斋总
    铺才能买到,物以稀为贵,这就导致有点钱的人都云抢购花容皂。”
    “王妃将花容皂赏赐给五品以上官员的正室夫人。这花容皂背后是湘王府的王妃。”
    “我听说湘皂作坊的主人就是王妃!马清是王妃娘家的堂兄,所以整个湘城只有马清出售花容皂!哪怕我们想从湘皂作坊购买花容皂再卖出去,都无可能!”
    “若是王妃一声令下,禁止我们在湘城卖皂荚粉,我们就……”
    “不会这样,张兄,你莫别吓我!”
    “张兄说的若是真的,那你我的买卖可就完了。”
    “我们在此猜测无用,不如找人去湘王府打听,王妃可有此念头?若是有,我们得想办法请王妃打消此念头。”
    花容皂的出现令湘城做脂粉买卖的商人心生危机,令做皂荚粉买卖的商人如临大敌。
    令众位商人心神不定的马清正在听湘月斋总铺的掌柜报账本。
    这两年,马清在湘城的吃食买卖上独占鳌头,现在只用花容皂就在美肤、日用品买卖上掀风鼓浪!
    掌柜胖胖的大脸堆满笑容,道:“老爷,那些排队购买花容皂的主顾,等的时间久肚子饿了,就直接买咱们铺子的点心吃,吃的觉得味道好,又买些带回家给家人吃,这么着,两日连带着点心买**平时涨了六成。”
    马清惊诧道:“涨了这么多?”话毕,哈哈笑道:“我以为花容皂是皂,哪怕再抢手,顶多能带动点心
    买卖涨个一、两成,没想到涨了六成!”
    掌柜激动的道:“明日老爷准备在总铺放多少块花容皂?”
    马清语气有些神秘的低声道:“我都不知道能放多少块。那湘皂作坊跟外地的十几个大豪商签了长期契约,产出来的花容皂得先供给他们,再供给我。”
    掌柜疑惑道:“作坊不是王妃开的吗?”
    马清解释道:“正因为是王妃开的,你家老爷我才是湘城方圆二百里唯一售卖花容皂的人,才能在花容皂获取高昂的利润!作坊先跟外地的大豪商签的约,我是后面才签的,作坊自然是先给大豪商备货。”
    掌柜连连点头,为了能够说服马清多给总铺进花容皂,道:“老爷,这花容皂简直太赚钱,一块就能赚一两多银子,比吃食赚的太多,还省事太多。”
    湘月斋总铺的吃食,大部分得称份量算钱数,还得用油纸、细细的麻绳打包。
    花容皂这些都不需要,省了很多的人力,也节省了油纸、麻绳。
    马清很是感慨道:“是。我一直想做脂粉、皂荚粉的买卖来着,只是湘城做这些买卖的人太多,且我本人不喜欢琢磨脂粉、皂荚粉。”
    掌柜坦言道:“老爷,您能不能想想法子,明天多进些花容皂?唉,老奴都已经应下好几个老主顾说明天有货。”
    马清哈哈笑道:“不瞒你说,我明天不想售卖太多花容皂,我打算……”
    第三天,湘月斋总铺仍是只
    售卖五十块花容皂。
    不过……
    第560章 一徒牺牲
    马家酒楼大酬宾,马清给多年来支持酒楼的五十位老食客,每人送了一块花容皂!
    马家食坊搞活动,今后每旬累计消费最高的食客,将免费获得食坊送的花容皂一块。
    这下,花容皂又带动马家酒楼、马家食坊的买卖!
    马清赚钱哈哈大笑,湘皂作坊的三方赚钱心花怒放!
    这一日清晨,一支特殊的队伍出现在湘城南城门。
    他们共有一千三百余人,其中七百多人是征南大军从越国解救回来非常可怜的大唐国人,五百多人是征南大军在攻打越国时受伤后不能继续参战官兵。
    一路跟随他们归来的是军医司的一名干事、两名军医长、两名军医士。
    早就得到吴应海飞鸽传书的赵安派湘王府大总管、湘城刺史、湘城长史、太医分院童院长在城门迎接。
    说是迎接,其实就是安顿这么多的人。
    湘城刺史、长史带着守城官兵及衙役把七百多名大唐国人全部接走,安置在几天前就清扫收拾好的南郊两座大宅子。
    湘王府大总管及太医分院童院长把五百多名伤兵送到五里外的湘军营地安置,那里有太医分院的三十名名医、郎中、医徒,童院长也会亲自在此坐阵,近日不再回湘王府。
    军医司的五人则被赵安召见。
    这五人在战场上跟着司长海平富救了无数将士的性命,后来被吴应海下令带第一批伤病员返回湘城。
    这五人为了照顾好一千三百余人,为了减
    少死亡,从边境一直到湘城南门的这二十几天,每天顶多睡两个时辰,睡觉做梦都在救治人!
    终于到了湘城,完成艰巨的任务,精神一下子放松,竟是在从湘城城门到湘王府的路上,骑着马也睡着了。
    湘王府亲兵怕五人从马上摔下来,给他们牵着马,让马慢慢跑。
    赵安见到沐浴过看着干净却无比困顿没有精神的五人,有些动容道:“大元帅、军师都在信里均为军医司请功,你们军医司为征南大军,为本王做的一切,本王已知晓。你们一路辛苦,速回家歇息与家人团聚。”
    五人磕头谢恩,等出了湘王府,那名干事突然间拍脑门道:“我这个糊涂虫,竟是忘记要事!我得赶紧去和县见李监事,司长给李监事写了一封信,还有军师大人给李监事带了口信。”
    两名军医长嗔怪道:“明明队伍路过和县,路过监事大人的家。你可真是糊涂。”
    “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和我们通个气,我们也好提醒你!”
    干事解释道:“昨天我还想着这事,今天半夜路过和县我困的要死忘记了。唉,都怪我。我是糊涂虫。”
    干事骑马要去和县,两名军医长骑马跟了去,道:“就你这么糊涂,别说错话,我跟你同去。”
    “你只是负责管理药材,没有救过人。我们同你一起去。我正好许久未见恩师监事大人,甚是想念。”
    等两个军医士反应过来,那三人
    已经去的远了。
    一个时辰后,李青青见到了征南大军第一批归来的军医司的三人。
    干事没有听过李青青的课,不是她的弟子。但是按照职务,连司长海平富都比李青青低,干事自是比李青青低。
    “下官拜见监事大人。”
    两名军医长都听过李青青的课,心里一直认为是她的弟子,此次用李青青传授的医术、用李青青贡献的药方救活无数官兵,及被营救的大唐国人,对李青青无比感恩、敬佩。
    两名军医长扑通跪下磕头行礼,激动的热泪盈眶,道:“恩师在上,徒儿从越国回来了!”
    李青青见到三人,也是激动的落泪,这可是她的属下、学生,能够从两国大战中平安归来,就是一件特别值得她高兴的事!
    干事呈上海平富的信,等李青青看完后,请两名军医长及奴婢回避。
    大厅只有干事与李青青两人。
    干事模仿吴应海的语气道:“李监事、李国士,烦请你多为大军培养医疗救护员!”
    刚才海平富在信里简明扼要的说了天气太热,伤病员太多,军医司的人又太少,有两个年龄大的军医在大战过后抢救伤病员时累死了……
    这两个年龄大的军医其中一人就是李青青的正式收下不到半年的徒弟—邓郎中!
    李青青在前年去李青青家的太镇,认识的邓郎中,那时邓郎中五十三岁,已是知天命的年龄。(见31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