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皇帝不由看向林风,想看清这老小子年轻时风流出的私生子长什么样,结果这一看,皇帝不由愣住,这孩子好生面善,怎么看着有点眼熟。
    皇帝不由招招手,“好孩子,来,过来,给朕看看。”
    林风乖巧地走上前。
    皇帝仔细看了看,确实没见过,难道他年纪大记错了?
    也有可能,不过孩子近看长得更俊,一看就觉得心里喜欢,皇帝干脆也懒得想了,笑着问:“多大了,叫什么名字,平时都学些什么?”
    林风回道:“学生林风,马上快十七了,平日在家跟着先生读读书。”
    “读书?”皇帝愣了下,“你平日读什么书?背段给朕听听。”
    林风有些无语他爹和皇帝怎么见面就让他背书,不过还是老老实实说,“正跟先生学《大学》”,然后张口背了一段。
    一边背,一边林风小心翼翼偷偷瞅了瞅皇帝,皇帝不会再像先生一样考较一下他功课吧?
    皇帝应该很厉害吧,万一要是问得太难他不会答怎么办?
    啊啊啊,为什么皇帝像他爹一样,见面就问功课!
    他都十七了,难道除了学业没别的可问吗?
    就在林风内心崩溃,紧张等着皇帝提问时,却见皇帝一脸震惊地看着他,然后转头对枢密使惊叹,“天呐,这孩子,居然会背《大学》!”
    正在流利背课本的林风被皇帝的惊人之语惊得突然忘词了。
    皇帝却还在和枢密使说:“《大学》是九经吧?”
    枢密使点点头,“是的,陛下。”
    皇帝又问,“他背得对不?”
    枢密使再次点头,“听着甚是流利,应该没错。”
    皇帝转头一脸惊诧地看着林风,对曹郐赞叹道:“曹郐,你这儿子好生厉害,想不到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学识,真是教导有方啊!”
    曹郐忙一脸谦逊的和皇帝说着小孩子只是喜欢读书,陛下不要太过褒奖,他会骄傲的等等……
    林风看着一脸谦逊实则得意地他爹,又看着旁边真心夸奖他的皇帝,只觉得这世界玄幻了。
    他刚刚,难道不是只背了个《大学》么?
    《大学》不是除了《论语》以外读书人必备的书么?
    这难道不是世家弟子启蒙的读物么!
    他只是背个课文,连注释都没背。
    这皇帝夸他学识好,是认真地?
    然后林风就在晕晕乎乎中,眼睁睁看着皇帝高兴得大手一挥,给他赐了个正九品的校书郎。
    前一刻还是白丁的林风,瞬间成了国家图书馆的正式带编管理员!
    第13章
    行宫的藏书阁门前,林风抱着一大摞书卷从屋里走出来,走到门外大青石板上,放下,然后一卷卷展开,开始晒书。
    校书郎一职始于西汉,开始是朝廷征调天下名士到兰台或者宫内藏书处校正典籍,可慢慢地,就逐渐演变成文官中一个九品芝麻官了,也就是,只要是以文入职,一般第一个授的,就是校书郎。
    也是因此,整个朝廷的校书郎,可谓数量庞大。
    因此这些校书郎,自然也不可能每个都有资格修订宫中书籍,大多数,进来也就打了杂。
    所以当上校书郎的头三天,林风被上峰随手指派着晒了三天的书。
    今天是第三天。
    林风悠闲地晒着书,晒书?晒书好啊,起码不用在家被两个大儒逼着读书。
    虽然浪费体力,可不浪费脑子啊!
    所以对于这晒书虽然枯燥无味,林风却干得很是自得。
    而且更好的是,校书郎人数多,平时干活时可以偷偷唠个嗑,林风只进来三天,就听了不少朝廷八卦,知道了不少朝廷内幕。
    例如:当今皇帝其实是个文盲。
    林风无意间听到这个八卦时,惊得差点手中的书都差点掉了,在林风以前看的影视剧中,皇帝不说玉树临风,才气逼人,那肯定也是威严庄重,学富五车,所以在林风的印象中,皇帝肯定学识不错,可事实证明,那只是影视,当今皇帝,确实是个文盲。
    当然,当今皇帝也不是一点字都识,简单的字还是认识的,只是认识的十分有限,最起码你拿一本论语给他,他就不一定能读下来。
    不过这件事也不能怪他,这个是有历史原因的。
    说起来皇帝这一支,虽然和前朝皇室一样姓李,虽然天天说是前朝宗室,可事实上,当今皇室和前朝皇室,别说血脉,连民族都不一样。
    当今皇室,本姓朱邪,一百年前,全族还在河西走廊以部落的形式放马。
    当时整个部落的族长,是当今皇帝的爷爷,朱邪执宜。
    本来人家整个部落在河西放牧好好的,可不巧吐蕃和前朝朝廷在河西争夺地盘,当时朱邪部落本是吐蕃的附庸,自然得跟着一起出征。
    可吐蕃对依附的部落一向苛待,也不拿依附的部落当人,所以每逢打仗,都让依附的部落当前锋。
    如此几仗下去,被当前锋的朱邪一族损失惨重,据说族中男丁十不存五。
    当时作为族长的当今皇帝他爷爷朱邪执宜看到族中如此损失,痛不欲生,在朱邪一族生死存亡之际,决定带着族人从吐蕃叛逃,投奔中原的前朝。
    可从吐蕃逃出来是极难的,又是带着一族的人逃亡,所以三万多人口的朱邪一族,经过上千里逃亡,最终只有不到一万人□□着逃到了中原,而且经过多次被围剿被迷路,这群人逃到的还不是前朝的国都长安,而是北方边关的太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