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的一个周五傍晚,舒月刚回家,就看到李小敏来了。
李小敏是来当信使的,张英让她来告诉舒月,明天可以去看房子。
到了周六上午,程山、舒月和方大嫂三个人一起去看了房子,有两户挨着的小一些四合院,格局一样。相比舒月之前买的那套,少个后院。价格是七千五百块钱,方大嫂和舒月都觉得还可以。
舒月记得开放后房价是慢慢上涨的,但具体也不了解这几年的房价变化,也不知道如果涨会涨多少,涨了之后,手里的钱还够不够得上。所以这事儿还是不能犹豫,早买早安心。
于是,舒月果断出手买了第二套四合院,而方大嫂也买到了一套四合院。
舒月盘算的是未来的升值空间,而方大嫂高兴地是,她和陈司令以后有个安静的城中小院养老了。
如果告诉方大嫂,这个院子几十年后的价格——十块钱一张的大团结都能堆满一院子的话,估计方大嫂都会吓得不敢住。
交完钱的那一刻,舒月彻底松了口气。
这下子家里可没钱买房了,不过心里总算是踏实了。
第84章 值得 爸爸,你不许走。
一九七九年, 除了开放以外,华国还与米国恢复建交,华国内部整个社会都开始发生变化。
逐渐的, 社会掀起了一股英语热,中学里的英语课开设起来,大学里很多没有英语系的也开设了英语专业。
清大的图书馆里引进了一批英文原版资料,还开设了英语选修课, 其他专业的同学也可以作为第二外语进行学习。
舒月作为清大外文系复建后第一届学生, 一个专业总共才二十个人。而七九年报考和招生的人数都有所增加,这一年入学的英语专业新生从人数上增加了一半。
师生共建、与外文出版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翻译小组也在七九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后正式成立了。
赶上这波英语学习热潮,学校层面也对他们给予了更多关注和资金资源的支持。
舒月作为副组长,辅助蓬修然进行了规划、组织等相关工作。
一方面是制定计划,第一期要翻译的有从一些院系收集上来的需求, 包括物理、化工等各方面的专业科学书籍, 还有一些他们本院系规划引进的文学作品。
另一方面需要招募人员、组建队伍,将翻译计划落地, 预计在年底完成本期计划并有序出版。
除了舒月这一级大二的所有同学以外, 新生中也有部分同学报名参加了翻译小组。舒月和蓬修然商量, 组织了一些翻译测试,筛选了一批水平勉强达标的同学,在几位系里头资深教授的带领下进行翻译。
模式是一个教授带几个学生,给他们布置任务,并负责学生的产出成果, 进行最终的把关。
舒月需要联系教授, 沟通需求,也需要根据同学的兴趣特长给他们分配教授,再跟踪了解翻译的进度, 并协助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等等,工作任务也很繁重。
舒月亲身经历了才感受到,作为开放过程中对外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语语言,在整个华国都比较薄弱。
翻译小组虽然如火如荼,社会上学习热潮也已经掀起,仍有不少人认为英语是一种走狗工具。长期以来,尤其在一九五四年教育部宣布停止英语课教学以后,学习英语被贴上了崇洋媚外的标签,英语两个字本省就被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而要去除国人严重的这重滤镜,积极发挥英语的工具作用,任重而道远。
舒月宿舍的冉珍珍、田国芬和关平露都参与了翻译小组工作,不过田国芬和关平露选择的是文学作品翻译,冉珍珍则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一本英文版的物理书。
舒月得知冉珍珍的选择后,其实心里已经有所猜测。
看到冉珍珍拿着本《牛顿力学》啃得艰涩,舒月故意问她:“后悔吗?你好不容易读了英语专业,不用学物理了,为啥还选择翻译物理相关的?”
冉珍珍说话打磕巴, “我我就是觉得吧,那个……这些没人翻译,不是……不是挺可惜的吗。”突然又找了一个正当理由,“反正总得有人做这件事不是吗?”
舒月:“那倒是,这个我肯定高兴啊,我特别怕没人选,咱们小组到时候完不成任务。所以……你是不是为了我?”
冉珍珍脸有点红,她的皮肤也比较白皙,红晕比较明显。她捂着自己发烫的耳朵,压低声音道:“那个……你觉得你老乡怎么样?”
舒月故意打岔逗她:“你说谁啊?我什么老乡?”
冉珍珍脸羞的更红,“哎呀,就是邬利朋啊,物理系的,那个跟咱们一起上过课的男生。”
舒月“哦”了一声,问:“他是不是快有女朋友了啊?”
“谁?”冉珍珍立刻抬起了头,特别紧张的问:“谁呀?”
舒月说:“我猜可能是咱们系的。”
冉珍珍想了想,“除了咱们宿舍的,他还认识咱们班谁啊?”
舒月笑哈哈道:“你啊!”
冉珍珍反应过来,轻轻摇了一下舒月,“哎呀,你怎么还打趣我呢。吓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