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红楼之黛玉不欠谁 作者:非南北

    贾敏听了,少不得替黛玉将大氅围好,又笑道:“老爷总这么顺着她,也不怕自家女儿娇惯坏了,只许骑一刻钟就回来,我真真怕她再冻着了。大冷天的,老爷也别总是骑马,倒是车子上坐坐,也捧个手炉祛祛寒气。”

    林如海一边笑着应了,一边已经接过黛玉,放在胸前马鞍之上,将黛玉风帽戴好,风领检查一遍,只留一张小脸在外头,想来也无碍了,便轻轻一踢马腹,那马小跑起来,速度倒是不甚快,但对黛玉而言,已觉足够了。礞哥儿也说要骑马的,他病得比黛玉重,年纪又小,贾敏哪里许,只拘在车子里头和自己一处。

    黛玉幼时虽然长在江南,但是自己前世三岁前不记事,三岁时重病一场,四岁弟弟离世,五岁多母亲离世,六岁北上之时,心中悲苦,哪里还有心情看风景。十岁回乡送殡,已经体会过荣国府风霜刀剑严相逼的日子,心中越发难受,更加没有心情往窗外多看一眼。因而黛玉历经二世,竟没真正好生欣赏一回家乡景致。

    如今抬眼望去,见缕缕炊烟,畦畦良田,柳枝桑冠上积三两点未融的白雪,偶过一座拱桥,桥下河水清澈,远处田庄上白墙青瓦几所房舍,真真景致如画,不负水乡盛名。

    黛玉正看得兴致勃勃,猛的往前一栽,若不是林如海将她抱住,只怕会摔下马来。原来马突然停了,黛玉往地上看去时,只见地上躺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半脸是血。若黛玉真是四岁多的千金小姐,只怕会吓好大一跳,幸而她却不是。虽然一个大半张脸鲜血淋漓的孩子也够触目惊心了,倒不至于怕得不敢看。

    林如海的马通体火红,是一匹汗血宝马,极具灵性,见着地上有人,旋即稳稳停住。若非如此,只怕那个孩子已经死在马蹄之下了。林如海见大冷天的,一个孩子满头鲜血的躺在路边,也不知是死是活,想下马查看,又不知如何安顿黛玉。低头对黛玉道:“玉儿别怕,我先将你送回你母亲车上。”

    黛玉忙道:“父亲要不先看看他是否活着,玉儿不怕的。”

    林如海见黛玉如此镇定,些微感到意外,但是黛玉自这次病愈之后,聪慧处又有所不同,林如海也懒得深究,果然跳下马来,伸手一探,那孩子尚有鼻息。此刻,林大也赶上来了,见地上躺着一个满头是血的孩子,倒吓了一跳。

    林如海忙命林大将那孩子抱上车去,细细清理了伤口,搽了药,再用棉衣将孩子湿衣服换下,又灌了孩子一碗热汤,那孩子才悠悠醒转了。那孩子醒后,口中胡言乱语,一会儿对着林大、林二说些谢谢老爷的话,一会儿又说些山神庙中有拐子,夹杂不清,看样子并未十分清醒。

    到了宿头,林大带着孩子去看了大夫,又买了合身的衣裳,回到客栈洗了澡才与他还上,拾到干净了,倒是一个浓眉大眼,长得不错的孩子,只此刻太阳穴旁包着膏药,半张左脸都还有些肿。

    林大细问那孩子,那孩子说自己姓李,李爷爷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李罕。家里父亲死了,又没有吃的,自己和母亲随着好些乡里人出来逃荒,走了好久到了这里,又和母亲及乡亲都失散了。

    他一个人到了金陵城,被一伙乞丐收留,这伙乞丐的头头姓李,就是李罕口中的李爷爷。这日李罕到金陵城外的山神庙准备寻些贡品吃,却听见地下有小孩子哭,他寻了些时候才发现那山神像后头有个门洞,向下走得几步后,有一个地下室。地下室用铁栅栏关着,他进不去。但是透过栅栏,看到里头好多漂亮的小姑娘。

    李罕偷偷问那些小姑娘怎么被关在这里,其中一个:这里有拐子,求他出去报官。李罕听了,吓了一跳。但他果然往金陵城里走去,结果没走出多远,就让拐子知晓了,追上来打了他一顿。他一个孩子,虽然跟李爷爷学了几手拳脚,但哪里是一伙拐子的对手。纠缠几个回合,被一个膀大腰圆的黑脸汉子提起来往地上一摔,头撞在一块石头上,他只觉头昏眼花,就昏了过去,醒来后自己爬到大路上,就遇到老爷了。

    那孩子虽然只一口俗语,一听便知没读过什么书,话倒是说得明白,林如海听了之后,大抵明白了:李罕昏过去时,那拐子见伤了要害,小叫花又没了气息,以为打死了人,只怕就逃了。李罕也没别的去处,林如海见他相貌端正,又有侠义心肠,若是流落民间,早晚学坏了,便问了那孩子意愿,将其带在身边。

    晚间和贾敏说起此事,黛玉听了那孩子叫李罕,手上的茶碗掉在地上摔个粉碎。林如海笑道:“玉儿今日见到小李罕满脸鲜血都不怕,怎么此刻倒怕了,难道是听到拐子被吓着了?”

    黛玉有些不自然的笑笑,点头说是。

    林如海自然不知李罕是谁,黛玉却知道:这李罕日后竟是一员猛将,千军万马如入无人之境。南安郡王兵败西海沿子之后,便是一个名叫李罕的年轻将军带着兵马大军压境,才用贾探春换回南安郡王来,西海国不敢造次。后来又听贾宝玉谈起,圣人派了李罕前去驻守平安州。没过多久黛玉香消玉殒,后事黛玉也不知晓。实则李罕去了平安州之后,将西宁王和贾家在平安州的旧部连根拔起,圣人收回兵权,四大家族自此烟消云散。

    前世因为礞哥儿过世之后,林家为了早日离了伤心地,出城早了几日,没碰上李罕,不想今世一处变,处处变,李罕竟让林如海救了。

    林如海又问清山神庙的位置,修书一封给金陵吴通判。林如海任了三年应天府知府,乃是吴通判的顶头上司,如今新任的知府未到,应天府诸事暂由吴通判暂理。吴通判原是个正直的,接了信哪里等得,果然带了衙役围了信上所说的山神庙,抓了一伙拐子,救出十几个小姑娘来。

    吴通判破了拐子案,自是政绩一件,他心中也记得林如海的好。这些暂且不表,单说抓了拐子之后,获救的女孩子若是记得家乡籍贯的,自是送回故里,若是不记得的,也放在善堂慢慢寻。其中有个最出挑的,眉心一粒胭脂痣,拒其自述来历,正是原住苏州阊门外的甄士隐之女甄英莲。

    第7章 延师(虫)

    到了苏州之后,林家阖家安顿下来。放爆竹时,连黛玉和林礞也是不怕的,李罕更是比小厮放得还好。一家人笑闹一回,下人们尽来给老爷、太太、大爷、姑娘磕头,贾敏自也赏了众人早就备好的荷包,内装金银稞子。又撒了几把银豆子,让七八岁的小幺儿们抢去,自是另一番热闹。

    林如海见家中许多七八岁,十来岁的男孩子都下场抢去,只李罕在边上不动。林大还笑对李罕说:“你也下场抢去,不过图个热闹,没有事的。”李罕只笑笑摇了摇头。林如海见了李罕小小年纪,又是流落街头过的,却还保留一颗赤子之心不为财帛所动,殊为难得,越发觉得这是个本质不错的孩子。故到扬州上任也带着他。

    过了元宵,林家人就到了扬州,打扫屋子安插器具,繁忙阵子安顿下来,除当地大小盐商尽来拜会外,并无甚事可以记述。只林如海见李罕品质上佳,心想这李罕良才美质,又有侠义心肠,若是培养了是个出息的,将来给礞哥儿做个臂膀岂不是好?

    因而并没有将李罕收奴,而是与他请了骑射师傅,又送他上学去。李罕原是以为投身到林老爷家里为奴已经是上好出路了,不想还有这样的造化,习武修文都是刻苦得很,心中更是暗暗感激林老爷。黛玉听了,心想:父亲倒是有眼光,这李罕前世对提拔他的忠顺王府可衷心,今日收在身侧,日后只怕对礞哥儿当真有助益。

    却说月余之后,外头管事来报一个自称甄封氏的夫人带着个好伶俐的姑娘来拜,贾敏命人请进来时,原是甄士隐之妻封氏带着甄英莲前来道谢。此刻英莲已经九岁,生得风流俊美,品格出众,及黛玉见着英莲时,心下一惊:这不是前世薛姨妈家里争买的香菱是谁?薛家还因此吃了人命官司。

    前世英莲这样的人物品格,谁不暗中说叫那呆霸王糟蹋了?且香菱聪慧敏捷,后学诗时请教黛玉,黛玉和她倒有半师之谊。大观园满园子的主子丫头,泰半的一双势力眼,只这香菱是个品行不错的。虽然命运坎坷,却从不做那些勾心斗角的事。黛玉不禁暗叹:不想今生无意间救了李罕,打了一窝拐子,倒将香菱救出了,只怕此生只有英莲,再无香菱。

    黛玉固然见过英莲,因而和英莲投契,英莲却不知怎地,见了黛玉就觉可亲得很,仿佛前世认识一般。因英莲自惭出身,好生羡慕黛玉,偏又有些不敢上前攀谈。黛玉见了,亲命紫苏为英莲斟了茶,又叫甄家姐姐坐,倒让英莲受宠若惊。

    原来吴通判抓了拐子之后,问起各个女孩子家乡籍贯,英莲哪里不记得?不过前世因在拐子手下不敢说,后来到了薛家,又觉侮辱门楣不敢说罢了。如今获救,清清楚楚道了自己来历,早于上月就回到苏州。只因阊门外的十里街仁清巷因葫芦庙炸供,早烧没了。官差又辗转打听到封氏父亲封肃家里,英莲才得以母子团聚。

    封氏自是千恩万谢,虽然囊中羞涩,也许了官差几个茶钱。又因吴通判得了林如海人情,白赚一个政绩,倒也并不专美,嘱咐那官差若是苦主问起,就实话告知能够抓得拐子,全得两淮盐运使林大人指点。因而这日封氏带着英莲亲到扬州道谢。

    贾敏自是言道为百姓解难原是朝廷命官份内之事,甄太太倒不用太过挂心。贾敏见封氏母女衣服虽然浆洗得极干净,但是衣料粗糙,便知甄家母女家道艰难。她们母女两个赶几百里路前来道谢,倒是个知恩图报的,又想着黛玉姐弟这次痊愈,自己只当行善积德,因而倒封了二十两银子与封氏母女做盘资。

    封氏哪里肯要,推迟一番,心中又想:自从丢了英莲,一把火又烧光了宅子,如今家业被父亲半哄半赚已经赔尽了,甄士隐让个道人哄着出了家,两个丫头也让贾雨村讨去一个,自己母女回到父亲那里也没个好的出路。这林太太这样慈善,不如自己卖身给林家,全心全意的伏侍,赚一份月银,再过几年为英莲寻个本份人家嫁过去了,自己就算死了也安心。封氏自己年过半百,倒没什么,只到底是做母亲的,又舍不得英莲入了奴籍,因而不好开口。

    犹豫半日,想着终究是英莲前程要紧,因而开口说了自己意思。甄士隐在阊门外也算个有名望的乡绅,封氏原也是个有体面的妇人,如今说出自卖自身的话,脸早就红了。英莲原本和黛玉说着话,听到母亲为了自己要卖身为奴的话,也欲落下泪来。

    甄氏的意思,自己卖身为奴,只也要带着英莲在身边过活,英莲只靠自己的月钱养活,不沾林家衣食,但求太太许英莲不入奴籍。贾敏也是做母亲的人,自然知晓甄太太的意思,但其时各家买奴才皆没有这样的规矩。

    贾敏听了英莲母女处境,也觉可怜,但封氏之请却让贾敏觉得为难。盖因贾敏虽然心善,倒不是个没有原则的,若是太过善待英莲母女,强过其他下人去,家中其他奴才见了不服,自己自乱规矩,家中奴才没有事也要生出事来。其他奴才效仿起来,今儿谁家带个闺女,明儿谁家带个小子,皆住在府上,这内宅倒不好管了。因而贾敏神色犹豫。

    黛玉也是个善理中馈的,前世荣国府那么乱,黛玉也将一个潇湘馆管得井井有条,可见她本事。黛玉自然明白母亲为难什么。黛玉心想:规矩自然不可破,但是收留英莲母女未必非要乱了规矩不可。因而上前道:“母亲,前儿父亲说要给我请先生,英莲姑娘留下来陪我一起念书岂不是好?”

    贾敏听了,只当黛玉小孩子说顽话。但转头看英莲时,只见她比黛玉大两三岁,生得不俗,给黛玉做个伴读书童倒是极好。且其时大户人家的孩子念童自然有在家中下人中选些伶俐的小幺儿充的,讲究的书香仕宦之家也有请正紧的良民家中读书子弟作伴读的。

    一些寒门子弟立志读香门第做伴读视作体面,盖因书香门第家中皆延请学问高深的先生授课,又有许多传家藏书外头轻易见不着的,在书香门第做几年伴读,比之在外头书院上学进益还快呢。良民子弟又不耽误科考,是极好的出路,因而像林家这样四代列侯,传承五代的人家请伴读,只怕外头争破头皮。

    只世人重男轻女,哥儿请伴读自是寻常,倒是没听说谁家女儿念几年书还专门请伴读的,不过家中挑两个伶俐丫头尽够了。更有甚者,有些人家推崇女子无才便是德,竟不让姑娘读书的。自家黛玉念书,还正紧请两个良民女伴读,是否惊世骇俗了些?

    封氏听了黛玉之言,自是求之不得,英莲若真给黛玉做得几年伴读,将来说亲时,便是四代列侯人家出的教养,说亲都要长一层身份。贾敏思忖下子,心想:若是英莲做了黛玉的伴读,不入奴籍其他下人也没话说。再说英莲模样气度自不用说,多少人家千金小姐不如她,便是出身也是乡绅之女,给黛玉做个伴读身份也合适。只这样的事倒是老爷作主的好,因而对封氏道:“甄太太不若今日带英莲在府上住一晚,待老爷下班回来,我问过老爷。”

    封氏听了点头应是,贾敏自吩咐下人去与英莲母女收拾客房。

    晚间林如海下班归来,贾敏说了封氏之请,林如海笑道:“这样小事,敏儿自己作主就是,又问我做什么?咱们玉儿至灵至秀,百个男儿不如她,我既决定将玉儿和男儿一般教养,自然不能亏待她,如果寻两个清白人家的姑娘做伴读更妙。”

    夫妻两个商议已定,次日回了封氏的话。封氏高兴不已,但她不愿贾敏为难,自己又回苏州父亲家里投靠去。英莲和其他书香门第的男伴读一般,其他下人自然没得嚼舌。

    又说当年投在葫芦庙里的穷儒贾雨村得了甄士隐资助,进京赶考,中了进士。在苏州府做了一年知府,因有些贪酷之弊,又恃才辱上,只任一年就被上司参了一本,革了职位。这日从友人处得了讯息,听闻新任两淮盐运使林大人要给府上女公子聘西宾,特来一谋。

    这封氏安顿好英莲,又拜别了贾敏,启程回乡。将将出了内院门,就见管事领着一个腰圆背厚、口阔面方,剑眉星目,直鼻权腮的人进来,这人不是那得自家老爷资助的穷儒名唤贾雨村的是谁?此人前来讨娇杏的时候还说替自己寻英莲,哪里指得上他?封氏见了贾雨村,免不得口中冷哼一声,方随管事婆子出了门,管事婆子见封氏雇好车,上车启程了才回房中向贾敏回话。

    却说管事婆子见了封氏方才见那男客后,满脸不屑,又想那男客面生,府上并无这样一号客人。因而回屋之后仔仔细细的将方才之事与贾敏说了。

    这头林如海休沐,林二带着贾雨村到客厅坐了,又去禀报林如海。介绍贾雨村前来的友人原和林如海是旧识,林如海展信看了,说一原贯湖州的进士姓贾名化者,因受上司诽谤排挤革职,特前来应府上女公子西席。

    若是林如海未经甄应嘉害林礞一事,自然见了旧识亲笔信就应了,此刻但凡到家中谋事的人,林如海皆要细细打探过底细。因而见了信,让林二代贾雨村来书房亲自见过。

    小厮奉了茶,几句寒暄,林如海见那贾雨村言谈得体,胸中果然有大才,便满意了二三分,只待使人打听贾雨村为人,若当真是个正直不阿的,便将其留下。此刻一个小厮过来说,太太有话告诉老爷。

    林如海会客时,贾敏从不打断,今日这样必有缘由。因而林如海道了让贾雨村少坐,自己出来进了内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