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当然,弘晏能够有此成就离不开十二爷的支持,作为父亲,他勇于创新实践,十分支持孩子的发明事业,并将弘晏的发明应用到了生产和生活当中,真正将那些新科技转化为了生产力,奠定了科技强国的基础,被称为“近代实业之父”。
    弘晏穿越论是很早就有史学研究者提出来,后来流传甚广,许多人都认为,弘晏是现代学霸,穿越回到古代后,不断发明创新,造福人类。
    这个说法也得到了许多历史研究学者的认可。
    而弘晏一母同胞的姐姐安安,也是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是众多长辈和同辈最喜欢的所在,膝下的几个孩子也是个个能耐,女儿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儿子骁勇善战,安定边陲,被雍正授予了世袭罔替的亲王爵位。
    陆成林转头看向女儿:“然然你呢?喜不喜欢十二?康熙的那些皇子当中,你更喜欢谁?”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若然对着父亲笑道:“我和您一样,最喜欢十二爷,喜欢他的为人,也喜欢他对于爱情专一的态度。”
    论坛管理员旁边有个穿深棕色风衣的中年人笑着点头:“然然这话倒是说到了重点上。”
    虽然说历史上的直郡王和八爷也都对福晋很是“深情”,可看着史书上明确记载的那一堆的格格侍妾,庶子庶女,就算传言再怎么深情,也比不过只有一个福晋的十二爷深情。
    虽然大家都说爱新觉罗家出情种,前头皇太极真爱海兰珠,后有顺治帝独宠董鄂妃,后来又有康熙独爱白月光原配皇后赫舍里,但在他看来,只要是还能有其他嫔妃和子女,那都是远远不够的。
    爱新觉罗家中,能够真正意义称呼上一句“情种”的,只有十二爷一人!
    洲洲看着姐姐和大家互动,心里羡慕,也吞下手上吃了一半的豌豆黄,对着陆成林问道:“那康熙皇帝最喜欢的儿子是哪个?就是您喜欢的那个十二爷吗?”
    还不待陆成林说话,旁边人一个留着长发的艺术家抢答道:“那是当然了。从康熙帝的批注来看,早先年他喜欢的儿子是太子,后来最喜欢的就是十二阿哥,因为十二阿哥身上具有别的阿哥所不具有的美好品质。”
    康熙每次提及十二阿哥之时都会称他为“爱子”,两人的书信来往十分频繁,远远超过了康熙和其他皇子的信件,且写得十分甜腻。
    从康熙帝的批注来看,他喜欢十二不是因为对方作为皇子用得顺手或者会时时奉迎自己,而是因为十二身上有其他阿哥所不具备的美好品质。
    若然也来了兴趣:“那些美好品质是指的什么?”
    艺术家摇了摇头:“这个还没有定论,先如今的猜测就是十二阿哥不争不抢,孝敬尊长,求真务实,爱护晚辈……康熙曾多次提到,十二身上有很多很多的美好品质,想来不会只有这么一点,余下的还有待发掘。”
    陆成林笑着点头:“是啊,历史上的十二爷最是招人喜欢,不论是同辈的皇子们还是下一代的侄女侄儿们,甚至是再往下一带的孙辈儿们,都对自己和十二爷的感情有着精彩的描述和记载。”
    先太子胤礽在自己的书作当中曾经多次提到十二弟,并有几次直言,没有十二弟就没有后来的他,有很多学者研究得出推论,太子当年决定远离宫城,带发出家,便是十二弟给他出的主意,这也见解等于保障了他的后半生,延长了他的寿命。
    三爷胤祉的诗赋和文章当中出现的最多的兄弟也是十二弟,三爷毕竟是文人,夸起人来最是不含糊,任何美好的字眼都不吝惜,几乎要把十二夸出花儿来。
    雍正帝胤禛自是不消说,对十二弟的宠爱都记载在皇帝起居注里,还有多封书信为证。
    雍正帝为了十二弟作过诗,画过画,烧过瓷器,订制过衣裳,每次去圆明园避暑都带着十二弟,每天下班之后都要宣十二弟陪伴自己……
    五爷胤祺对于十二弟同样爱得热烈,他为胤裪做的事情并不比雍正帝更少,甚至为了十二弟可以抛下京中一切,随对方西行南下。
    胤祺所留下的所有手稿几乎都跟十二弟有关,即便和十二没有关系,在书稿的最后,往往也会提到自己对十二弟的关注或者想念。
    七爷胤祐的日志和图纸上,九爷胤禟的生意经里,十爷胤的塞外游记当中,十三爷胤祥的工作笔记里,十四爷的妻女回忆录中……几乎每个皇子都在留下的文字里表达了自己对十二爷深沉的爱,并透露出自己才是十二最好的兄弟的讯息。
    研究十二最好的兄弟是哪个,最看好的侄子(孙儿)是哪一位,成了他们这个历史研究学会一直探讨的话题。
    度过了充实的一天后,陆成林带着孩子们到了晚宴厅,发现今日来人当中似乎少了一个,便对着那个年轻的论坛管理员问道:“刚才那个庞老板呢,怎么那么早就走了?刚才不还说想要尝一尝今晚正宗的节令宴中菜么?”
    论坛管理员对着陆成林摆了摆手,道:“那个姓庞的老板啊,一早就走了。他这会儿是第一次来,不懂咱们里头的规矩,还以为只要是关于这方面的话题,什么都能说呢。就在刚才,他坐在园主身边,直说他觉得历史上的十二是个伪君子,比不得老八,老八只是时运不齐,而十二则是真正的心机深沉……被园主给听到了,借口他介绍人不够资格拉人进群给撵走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