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样的场面实在太震撼了,有一种庞大、杂乱、浩瀚的美感。
    “这天下九鼎,二在君王、三在百家,其余之四在于万民!”所有人脑海中都闪过这一句话。
    诸子百家的气运已经尽被始皇尽收囊中,但还有三分之二分散于天下的气运之器——自然是足以挑战秦始皇、撼动秦国统治的各种武器,每一柄武器上都蕴藏着微弱的人族气运。
    秦始皇这些年对付诸子百家的同时,也在收集天下的兵器。
    这今天下绝大多数的铜兵全部都被收缴于此处祭坛,就是为了秦始皇最后的计划。
    ——
    看到这儿,孔修明已经忍不住喃喃自语道:“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卡尔有些好奇地问道:“你在说什么,金人?这不是铜吗?”
    虽然和孔修明在一起这么多年,卡尔的华文能力还算过得去,但绝对不包括艰深晦涩的文言文。
    然而现在孔修明已经彻底激动起来,他哪有功夫给卡尔解释:“你马上就知道了!”
    不仅仅是孔修明,正在看《天下》的华国观众都变得亢奋,尤其是曾经受过高考摧残的观众们,谁没有背过《陈涉世家》呢?
    ——
    接下来,秦砚用画面向观众们展现了什么叫做用想象力来构造世界!
    与其说这是祭坛,不如说这是一个超级大的熔炉,一个堪称奇迹的兵工厂。
    当秦始皇一声令下,整个祭坛便在超自然力量的推动下,开始运转。
    熔炉如同熔岩,无数的青铜兵器被融化成金红色的铁水,如同百川汇海,流入中央的巨池之中。
    与此同时,秦始皇也将他获得的百家、君王、万民气运,全部祭出!包括被水淮桑所执掌的周鼎碎片也被唤出。
    九只巍峨巨鼎介乎于虚实之间,哪怕秦始皇用了很多不被理解和认同的方式,但无法否认秦始皇绝对是千古帝王,是周朝以来唯一一个集齐九鼎的人!
    周围陪同秦始皇祭祀的群臣看着这九鼎,眼神之中流露出炽热的眼神,这代表的可是天下!是皇权!是万人之上!是彪炳千古!
    在场只有一个半人能够保持理智,其中半个是水淮桑。他望向周鼎的眼神实在太复杂了。
    因为他看到了民生维艰,看到了衣衫褴褛,看到了饿殍遍野,看到了赤地千里。
    兴,百姓苦!忘,百姓苦!
    而另外一个人则是秦始皇,他的眼神之中有不屑、野心与坚定。
    昔日夏王大禹命九州献鼎,从此以九鼎永整山河。但那又如何?他秦政的功绩难道还比不上大禹吗?他还需要大禹的认可、接受大禹的庇佑?
    他,秦政不服!
    “朕扫六国,天下归,筑长城,凿运河……人族伟业自当千秋传承!”
    秦政在向天昭告的同时,给了水淮桑一个眼神,他让水淮桑站在他身后,可不是让水淮桑看戏的。
    水淮桑也知道秦始皇的计划到达最关键的地方,这个时候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后悔,也不应该后悔。
    否则自己所做的一切,那些无辜的生命就全部白费了。
    秦始皇直接将九鼎全部投入面前的青铜水之中!明明属于虚幻,无法被直接触碰的九鼎竟然开始融化,与青铜水融为一体,匪夷所思,又让人心潮澎湃!
    唯独水淮桑早就通过气运推演看过这一切,他上前一步,开始调动属于墨家的力量,同时也是他们这一支最为重要的传承——机关术。
    赤红、滚烫的青铜水,在水淮桑的操纵下,竟然拔地而起,塑造成为十二座铜人!
    铜人身高三丈,威武雄壮、表情各异,它们手中握着弓、弩、枪、刀、剑等十二般武器!明明一动不动,它们似乎拥有生命一般,随时都可以睁开双眼与敌人厮杀。
    ——
    孔修明死死抓住卡尔的手,他好想尖叫,可是又不敢,唯恐惊动则十二金人,惊动水淮桑,惊动秦始皇!
    他现在彻底知道了公输子的计划,也知道了秦砚为什么会选择用墨家作为切入点了!
    居然搁在这儿等着他们呢!
    而卡尔完全感觉不到来自手的疼痛感,因为他的双眼已经彻底睁大,被眼前的一幕彻底征服。
    秦国的三丈,大约6.75米。在要塞特效的加持之下,十二铜人栩栩如生,这又是3D电影,那种压迫感、威严感可想而知!
    ——
    铜人分别立于十二地支的方位,脸上带着虔诚的表情,望着中央。
    而他们的中央就是秦始皇!
    看着十二铜人,秦始皇总算是露出了微笑,他将九鼎重铸为十二铜人,从此以后永守大秦山河,世世代代、传承不息!
    然而这还不是结束,如果只有十二铜人,他秦政何以号称“始皇”?!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秦始皇的声音响彻整个祭坛,这一瞬间地动天摇,甚至连水淮桑都有些站不稳,唯独秦始皇纹丝不动。
    无数虚实相间的乳白色气体从铜人身上升起,汇聚在秦始皇身前,形成一块方正的玉玺,方圆四寸,上浮五龙!
    更重要的是玉玺正面刻字八个篆字——既寿永昌,受命于天!
    秦始皇真正得到神州气运之物,仅此一玺便胜过九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