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星看着脾气最好,可也脾气最不好。路边的乞丐,地里的老农,朝堂的大臣……对于他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到现在刚刚有一点儿“男女有别”的意识。
能怎么办?
才十三岁。
玛法、阿玛、叔伯们都在想是不是该等等。弘星给他玛法的留言一个“大拇指”点赞,洗漱沐浴高高兴兴地躺到床上,高高兴兴地说“晚安”。
亲亲玛法、亲亲阿玛、叔伯们:“!!!”
天上的月牙儿弯弯,稀疏的星星眨眼,弘星默默念叨明儿又是一个阴雨天,闭上眼睛很快睡着。
如果可以,弘星真的连妃嫔们也不想要,在弘星的直觉里,那是一个新的世界,有关于家庭,比治理国家还困难的事情。
第二天立冬,阴雨连绵,树上的黄叶子飘飘摇摇地,随着小风小雨留恋树枝。
弘星一大早起来,按照计划,斋戒沐浴,领着文武大臣宗室王公,一起祭拜太庙,祭拜新建的贤良祠……
“崇忠念旧”,纪念大清开国以来所有的名臣硕辅,鼓励大清人保家卫国,忠贞贤良。
大清人都闹闹腾腾的,美食美酒载歌载舞,阴雨天也挡不住他们的热情。
立冬后,天气开始变冷。朝野上下听着康熙五十二年要结束的脚步声,一个个的心跳加速。
新皇登基,真的维持原来的政策,什么也不改变?
弘星一点儿也不着急。
十月初一金銮殿大朝会,弘星和文武大臣展示手里的物事,文武大臣们瞧着一摞一摞的表格,一份一份螺丝弹簧之类的样品,懵。
“这是今年各地方的粮食收成表。这是今年大清最新的科研成果。各位大清国的文武大臣,回去后都好好思考,每个人送上来一份章程。”
!!!
“慢慢想,好好想。不着急。”
!!!
各位文武大臣心肝儿乱颤,额头冒冷汗。有人害怕,也有很多野心家、投机者,都自以为自己找到大好机会——可他们都猜不透少年天子的心思。
十年来,大清国发生如此改天换地的大变化,皇帝也变成他们的小殿下,可想而知,官场上也要有变化——老旧的官僚系统,还能维持多久?
新的官僚系统,是什么模样?
其实弘星也不知道。
大清人都在安静地等候新皇登基的“三把火”。十月三十,冬至放假的前几天,弘星在国子监视察,面对乌泱泱的上万学子做临时讲学,咳咳,大白话。
弘星看着下方乌泱泱的上万人,感受到他们的殷切期待,眉眼弯弯。其实背负责任的感觉也挺好,为人君者,都希望长命百岁,不对,都希望长寿万万岁,不光是为了享受吧……
弘星忍不住又笑:“……为人臣者,都希望青史留名,永享太庙。做老百姓,都希望安享太平。
武者保家卫国。文者治理天下,海晏河清、安居乐业。商人跑商。匠人做工。农人种地……每个人都完成自己的责任,国家,地方,家庭……是有人组成,任何事务,有人来完成。
除去各种身份的标签,我们都是人。朕和你们一样,打小儿学习四书五经,学习孝道伦理,学习律法……要做一个更好的人。
农人思考更好地种地,匠人思考更好的技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朕时常思考,大清国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大清国对孩子们的教育,到底该教导什么?你们是读书人,你们是大清的未来——都来说一说?”
学子们纷纷抢答。
“孝道。”
“医理、命理、地理、法理。”
“修己成人,修己安人,修己善群。”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兴教化、知行统一、见贤思齐。”
“…………”
都是士人,或者说是华夏士大夫文化的道德要求里的“贤良”。弘星听着,微笑。
“朕六岁生辰收到一份礼物,听到一个故事。
干将和莫邪两夫妻是著名的铸剑大师,千锤百炼的锻造制作出无数把锋利的宝剑,可他们并不满足。
他们纯粹、专注且热忱,他们对自己的手艺精益求精,他们的追求是铸造出更好的宝剑。终于有一天,他们领悟了,心有灵犀、默默不语,按照以往的方式开始打造宝剑,当宝剑即将出炉时,纵身一跃,一起跳进铸剑池……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锻造一对绝世名剑。”
沉默中,没有人说话。
这里是国子监,大清士族的最高学府,天然地看不起,鄙视匠人。
弘星嘴角上挑,眉眼带笑。
“都对。‘仁义礼智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对每一个人的基本要求,不论男女老少,不论身份地位。
朕记得,立冬那天,贤良祠里头一个个忠臣良将,汉白玉盘龙柱下方的碑文上,潮白河的二十五万亩良田,以及他们的主人;大石碑上那些无法留下名字的英雄们……
很多很多的,所有的大清人……”
所有的大清人,都是大清人,都有自己的功绩,自己的文化,不是那些形而上的道德才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