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那一刻,我感到哭笑不得。
    伊莉娜?基瑟勒娃
    ?
    一个人能够施加在另一个人身上的力量其实无限强大
    我不懂文学,我是一名物理学家,所以我会告诉你事实,也只能告诉你事实。
    最终,有人会不得不站出来对切尔诺贝利事件作出回应。这一天终将到来,到那时,他们就必须面对和回答这所有的一切,就像他们对待1937年一样。也许,我们还要再等50年,那时,所有人也许都已经老了,有的可能都已经死了。他们是罪犯!(这时,他突然变得安静起来。)我们需要把真相和事实留下来。我们的后人会需要它们。
    那一天,4月26日,我正在莫斯科出差。正是在那里,我获悉切尔诺贝利发生了事故。
    我立刻给当时还在明斯克的尼古拉?斯柳杨科夫打了一个电话,他是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第一次没人接,我又打了第二次、第三次,可是他们始终没有接电话。我找到了他的助理,我和他很熟。
    我在莫斯科,给我转接斯柳杨科夫,我这儿有一些消息必须马上告诉他 紧急信息。
    我当时用的是一条政府专线,可是他们已经封锁了所有信息渠道。只要你一开始谈论这次事故,电话就会立刻被掐断。很显然,他们在监听!我希望弄清楚是谁在听;某个机构。政府当中的小政府。哪怕那个接电
    话的人是党中央的第一书记也不能例外。我呢?我是白俄罗斯科学院核能量研究所的所长。我是一名教授、科学院的联系人。可是,就连我都失去了和外界的联系。
    最后,我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才终于和斯柳杨科夫取得了联系。我告诉他: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事故。据我的估算hellip;hellip;一mdash;那时,我已经和莫斯科的一些人进行了谈话,并且己经理清了一些头绪;辐射云正在向我们,向白俄罗斯方向飘去。我们需要马上实施全民碘防护措施,并且疏散位于核电站附近的所有人员。核电站周围方圆100公里以内的地区都不应该再出现任何人或动物。
    我已经接到了报告,斯柳杨科夫说,那里着火了,但是他们已经把火扑灭了。
    我已经沉不住气了:他们在撒谎!他们说的全都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任何一个物理学家都会告诉你,石墨一旦点燃就相当于每小时燃烧五吨燃料,你想想那里有多少石墨,会烧多久?
    我乘坐第一班火车赶回了明斯克。在火车上,我彻夜未眠。第二天一早,我回到了家里。我测量了儿子甲状腺;那是当时最理想的测量部位;辐射强度已经达到了每小时180毫伦琴。他需要碘化钾。普通的碘。小孩的服用剂量为2至3颗碘片,将它们溶于半杯水中,然后喝下,成年人的剂量则需要加倍,4至6倍。核反应堆将会持续燃烧十天,在这十天里,每天都需要服下同样剂量的碘片。可是,当时根本没有人听我的话!没有人会听科学家和医生的话。他们把科学和医学全都归入了政治领域。当然,他们就是这样做的!我们不应该忘记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人们的想法,以及十年前的我们到底是什么样。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已经开始工作,秘密进行调查。除此以外,所有人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是苏联的原子能安全得就像煤或碳。
    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第二天,4月27日,我决定前往位于乌克兰边境的戈梅利地区。我去了那儿的一些主要城市;布拉金、霍伊尼基以
    及纳洛夫里亚,这些地方距离核电站只有二三十公里远。我需要更多的信息。去这些地方时,我带上了所有的设备,这样,我就能测量背景辐射量。这些地区的背景辐射量为:布拉金,每小时30000毫伦琴;纳洛夫里亚,每小时28000毫伦琴。可是,那里的人们全都在外干活,耕地、犁地、除草,为即将到来的复活节做准备。他们给鸡蛋染色,烘焙复活节蛋糕。他们说,辐射是什么?那是什么?我们没有接到任何命令。我们唯一接到的一条来自上级的信息就是:收割情况如何?现在的进展如何?那里的人们像看疯子一样望着我。教授,你的话是什么意思?伦琴、毫伦琴;对他们而言,这些都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语言。
    于是,我们回到了明斯克。大街上熙熙攘攘,人们摆着露天的小摊,出售派、冰激凌、三明治和各种糕饼。而他们的头上就飘着一层厚厚的辐射云。
    4月29日;每一件事情我都记得一清二楚,包括所有数据在内;早晨8点,我坐在斯柳杨科夫的接待区内。我想进去找他,想了各种办法。然而,他们不让我进去。我在那里一直坐到下午5点半。5点半,一位著名的诗人从斯柳杨科夫的办公室里走了出来。我认识他。他对我说:我和斯柳杨科夫同志讨论了一下白俄罗斯文学。
    我当场发作:如果我们不立刻撤离切尔诺贝利地区的所有人,那么,这个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什么白俄罗斯文学,也不会再有人读你的诗!如果我们不救他们的话,一切都将无法挽回!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他们已经把火扑灭了。
    最后,我终于见到了斯柳杨科夫。我把我这几天来所见到的一切都告诉了他。我们必须要救那些人!在乌克兰;我已经给那里打了电话;他们已经开始疏散核电站周围的群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