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成圆两辈子都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袁太太贴心地还给了预算,两百元就能凑齐这“36条腿”。
竟然比她手上这块梅花表还便宜一百元!
即将当家的小娇妻有种预感,以后一定要常常督促柏宣,不然这位哥很有可能大手笔地给她各种买买买。
虽然她觉得那种为老婆一掷千金的老公很帅,可是以后花的就是自己的钱了,她心疼老公辛苦工作赚来的钱。
回到阿拉尔市不久,曲成圆还收到一个来自沪市的加急包裹,里面是爸妈给寄的一些嫁妆礼品。
按照老家习俗,姑娘结婚娘家时兴陪送床新被子,因为距离遥远,曲家只能尽量寄些轻便的布料。
裁剪和绣活都是妈妈和二姐的手艺,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鸳鸯床单、被套和枕套,日夜赶工做出来。
还有两套新衣服,一张两百元的汇款单,一小包干果,装着百合、红枣、花生和桂圆,寓意早生贵子。
回信里曲家爸妈说已经看了柏宣和她的合照,很是欣慰,祝愿女儿幸福云云。
其实曲成圆认为结婚只是个仪式,向当事人自己有个交代,他们将以夫妻的名义结成契约,合法地居住在一起。
那些做给众人看的繁文缛节,她反而没那么看中。
*** ***
柏宣是农垦大学农学院的正式教职工,而她是农学院的第一期进修青年,虽然平时作为袁清的研究助手,但她并不算正式职工。
问题就在这里,六十年代不像现代的房子可以自由买卖,学院规定,只有夫妻双方是正式教职工,才能有资格申请单位分房,住在教师职工大院。
柏宣和曲成圆现在居住的教师宿舍楼,是学院给单身教职工和学员的福利。
如果他们结婚了,不但不够资格申请职工大院的楼房,而且住在单身宿舍楼也颇为尴尬。
就算去申请职工住房还要排队,能分上的自然皆大欢喜,没分上的话还是得自己想办法。
柏宣和曲成圆意见一致,房子不是问题,只要夫妻俩不分离,大不了他们一起住到校外。
一返回阿拉尔市,柏宣第一时间向学院领导打了结婚申请报告。
由于他是军人家庭,需要审核的环节多了些。除了审查是否单身,符不符合结婚年龄,还有男女双方家庭背景调查。
待以上调查全部通过之后,才能摘抄到正式的结婚申请表格上,贴上照片去民政局办理。
直到一个月后,袁清才拿着批准结婚的最终通知单给柏宣。
“小子,还是我亲自去校长那儿给你拿回来的。”老袁笑眯眯,他没想到柏宣竟然这么快就决定和曲成圆结婚,他以为俩人怎么说也会谈个一年半载。
他不知道两人私下早就是男女朋友,只道柏宣这个小伙儿开了窍,把刻苦钻研学习的聪明伶俐用在了恋爱上,所以事半功倍。
随即一想,“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早点结婚也好早点踏实下来搞工作,你俩赶紧结婚!”
柏宣当然感激介绍人:“谢谢袁老师大力支持,回头请你做证婚人。”
袁清笑得憨态可掬:“成!没问题!”
小伙儿和姑娘都是他看好的年轻人,人品和能力般配,能走到一起组成和美的家庭,袁清真心是喜闻乐见。
曲成圆知道柏宣想争取申请到教职工大院的楼房,不然结了婚后,他们极有可能还要继续分居在103室和203室。
他俩一起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没想到在结婚前夕,房子的问题如凌空飞来的一座大山,“哐”的一声挡在面前。
她不禁唏嘘,无论在六零年代还是现代,房子都是国人要面对的一大现实问题。
“要不咱们缓一缓,其实所谓的什么三大件啊,又几十条腿的,怪无聊的,这些都可以后置。”曲成圆悄悄瞥了眼他,提了个建议。
话音刚落,就被柏宣长臂一伸,牢牢圈在怀里,“不准缓一缓!你就是我老婆。”
“我的意思是,房子的事情缓一缓,咱们先领证,我又不会跑走。”曲成圆给委屈的大金毛顺着毛。
“不行,晚上我要给你暖被窝。”柏宣下巴摩挲着曲成圆的发顶,鼻尖是她淡淡的馨香。
他早就托袁师娘帮忙找了阿拉尔市最好的木工,订做了一张“很耐很稳固”的大木床,还有桌子和橱柜。
事情没到最后,总有转机,他要给自己再争取一下。
袁清很快给柏宣支了个招儿,阿拉尔市的先进农场隶属于农学院,许多试验田都在那里就近试行,曲成圆可以在先进农场的机耕队申请做一名合同职工,四舍五入也算是农学院的合同工。
柏宣明白袁清的用意,规矩是人定的,审核也是人为,只要“师出有名”,兴许能打个擦边球。
“我打听到我家后面那边还有两间空的教师用房,小柏,反正申请也是递一张纸的事儿,如果能批下来,何乐而不为呢?咱们抓紧时间,不然这房源随时都有可能让别人占了去。”
教师职工大院是联排的三层小楼,每间房的面积不大,不到五十平方米被隔成两房一厅,适合新婚的教师或者三口之家居住。
柏宣会意,“我马上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