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屋里打着算盘的锦荣听见这话,笑了笑。
    黄泉,奈何桥边,两缕幽魂如同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忘却前尘,各有去处。
    第290章 聊斋娘子
    江城不过是个南地小城,却少有妖邪作祟,风调雨顺,又人杰地灵,逢三年一科举,江城出了不少秀才举人,这也都归为文县令的政绩。
    本依这功绩,升官调往更为富饶地区也不难,但文县令却觉得江城是个福地,上下走通关系,依旧留在了江城,只是从县令擢升为知州。
    原本跟着他的班底也入了知州府,谢青还从捕快升了捕头。
    这些与王家酒坊是没什么关系的,除了为庆祝升官之喜,文知州在江城最好的酒楼设宴,谢青特地安排了王记酒坊的杏花酒。
    文知州在席上举杯笑言道,就是为这杏花酒,本官也不能离开江城啊。
    此话一出后,王记酒坊的杏花酒更为扬名,生意更为兴隆。
    周氏大为感激地与谢青道谢,谢青忙摆了摆手,我还没感谢阿锦,替我娘子诊出了喜脉。
    酒坊内间,锦荣正一手搭在身段窈窕气质如兰的妇人腕间,诊过后收了手,含笑道,胎儿平安,嫂子平日小心点便好。
    谢青的妻子莫氏声音柔柔,带着江南软糯的气息,真是麻烦阿锦每次都为我看诊。
    锦荣笑意不减,我不过看了几本医书,嫂子和谢哥高看了。
    莫氏心里却信相公的话,相公这个世妹是个有本事的,当初一眼便看出了不足半月的身孕,还提醒她莫要行远路,她原本想着回娘家一趟的,因着这话缓了行程,之后果真出现有孕征兆,经大夫确诊无疑。
    她本就体弱,回娘家一趟又舟车劳顿,难保不会出事,自此她对王家小妹更加亲近。
    自文知州在宴上亲口赞杏花酒,不少人目光都落在到了王记酒坊,众所周知,周氏唯有一女,谁娶了这王家姑娘,陪嫁的可是王记酒坊这样丰厚的底子,很快便有媒婆上门说的天花乱坠,还带了江城乃至附近州县各门各户青年俊彦的画像供周氏挑选。
    时间一长,看得画卷多了,周氏也有些动心。
    还拿了些合适的公子画像给锦荣看,温声道,阿锦,这里面有没有你中意的啊?
    对这事,锦荣也不恼,反倒唇角微勾,倒也可以看看。
    周氏没想到,为锦荣找的夫婿没成,反倒是她在女儿相亲中与对方父亲一中年富商员外看对了眼。
    此朝也不拘着女子守节,二嫁之事也不会有什么闲言碎语。周氏多年来都没动这个心思,一是忙于操持王记酒坊,二是女儿年幼,如今却再无担忧。
    那员外姓沈,单名一个诚,妻子早逝,为护两个儿子也是多年未娶,对周氏柔中带刚的性子很是喜欢,他家中也都是孝子贤孙,长子从家业行商,幼子则是今年考上的新秀才,也是媒婆安排与王家姑娘的相亲对象。
    谁料在茶楼见面谈了不过两句诗词经义,那沈小公子便纳头要拜王姑娘为师学习,即便未能成,他对王姑娘也是尊敬非凡,如师长待之,媒婆苦笑不得,再提起相亲之事,年纪轻轻的沈小公子就怒道断然不可起亵渎之意。
    沈员外又早几年就分了家,妥善安排了店铺田产归属,不会因家产而再起纷争,伤了手足情谊。家中对沈员外再娶也无异议,与周氏也见过,除了周氏扭捏了些,相处倒是融洽。
    锦荣更是爽快,除了酒坊之外的所有房产田产都归于周氏名下,又拿酒坊里近八成的大笔银子做了周氏的陪嫁,
    这一手豪气,即便周氏在沈家过得不好,也大可和离,自己舒舒服服过完一生了。
    周氏本是不愿收下东西的,虽说这其中一半都是她这些年经营酒坊挣下的,但在她心中,这都是王家的财产,她既然打算再嫁了,就不可能带走半点前夫家的东西,何况留着给女儿做嫁妆也好。
    锦荣微微一笑,叹道,娘亲与我生养之恩,此生难偿,这些不过是我的些许心意。
    锦荣执意给,周氏不得不收下,这事很快传遍了江城,听者大多叹王家姑娘的孝心,也有少数人觉得不值当,那可是大半家产,说给就给了。
    锦荣却是不在乎外人言语的,钱财于她无用。这事也传到了沈员外的耳里,立刻决定在迎亲的彩礼上多加三分,也是向未来夫人的女儿表明他的诚心,并表示那些财产都在周氏名下,他却不会过问,周氏百年后是给谁也是她做主。他娶周氏是真心与她结为夫妻,相伴到老,绝不会贪图她这些钱财。
    周氏再嫁之日,乃是良辰吉日,一路吹吹打打,风光之盛大,更是胜过了新嫁的姑娘。周氏的娘家人也过来参加喜宴了,周氏的哥哥嫂子心中感叹道妹妹真是好福气,既有那样的好女儿,又是嫁到沈家当主母。
    甚至请来了最好的手艺娘,周氏不过三十有六,也不显老,在为新人妆容的巧手下,更显姿容。
    周氏舍不得女儿,依依惜别才上了花轿。
    锦荣送走了此世的母亲,望着远去红妆,眉目一片淡然,含笑自若。
    一仙风道骨,白发苍苍的小老头在她身旁化出,恭敬道,土地向大人贺喜。
    这个世间的土地大事管小事不管,但地界上出了锦荣这样的人物,尤其是在锦荣沟通天地神能时,连他也动弹不得,虽猜不出是哪路仙君转世,但也知道不可得罪。
    锦荣对土地道,你倒是来得快。
    大人庇护江城,此恩土地不敢忘,如此喜事怎能不来,土地轻捋白须,王夫人,不,是沈夫人日后必当顺遂,大人无须担忧。
    我知道。锦荣淡淡笑道。
    周氏成了沈周氏后,依旧挂念女儿,只是不便再常见到女儿。
    锦荣劝服了周氏,给酒坊又重新装修了一番,改了楼上的布置为屋舍,似是要住在酒坊。
    他人都以为年纪轻轻的闺阁小姐,难以打理酒坊生意,当年周氏刚接手酒坊生意时,不也手忙脚乱的艰难,这世上从不缺人有心看笑话。谁知,王家酒坊自锦荣当家后,无半点差错,在她手中亦是游刃有余。
    周氏知晓后,亦放下心来,安心在沈家生活。
    自锦荣接手了酒坊后,也对酿酒起了一时的兴趣,将王记酒坊的招牌杏花酒方子改动了几番。
    初时,别人都觉得王锦荣是在糟蹋祖业,却不想成酒后的第一壶就香飘八方,醇美不似凡酒,有人饮了第一口便醉了。
    连有名的文人也道,此酒可入天下名酒之列。
    有人问这叫什么酒,王家酒坊如今的老板,锦荣笑道,自然还叫杏花酒。
    虽有些人觉得这名字配不上此美酒,与昔日的杏花酒犹如云泥之别,但连酿酒的主人家都决定好了,便不再多言,而是一个个地高价出买下所有新的杏花酒。
    锦荣直接无视了过去,比起以前的杏花酒,新杏花酒的价钱只高出了三成,与其品质来说,已是难得,但成酒却少,而且不再供应任何酒楼店铺,每人只能买一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