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壹拾伍】
    沈毓章口中的央央,姓英名嘉央。
    她的母亲是赫赫有名的献静皇贵妃颜氏。颜氏生前宠冠大平后宫,在为皇帝诞下一女后晋封贵妃,不足一岁便因病早殁,上谥“献静”。在颜氏之前,大平朝惟皇后有谥及有追加策命者,未有妃嫔得谥之先例,而颜氏非因其子为皇储或继大位者、仅因被皇帝极为宠幸而得谥,此虽为极大之荣耀,却亦为极大之悖制。此事在当年震惊朝野,自宰执以下,侍从、台谏、两省官、监察御史以上诸臣纷纷奏谏不可,惹得皇帝大怒,降旨将反对声最激烈的十余名大臣连贬三级并发配边地,再一意孤行地命宰臣亲制册、宝,告谥号于南郊,令颜氏成为了大平建朝以来唯一一位死后得谥的妃嫔。
    而皇帝对亡妃的深爱与故念,亦顺理成章地在她所诞下的独女身上得到了延续。
    颜氏去世时,英嘉央不过刚满周岁。正在咿呀学语的她被皇帝亲自送至太后膝下抚养,同年获封公主,封号即为“昭庆”。自幼及长,英嘉央被皇帝捧在掌心中宠爱,所享所用皆是宫中至珍之物,所期所冀莫论何事皆被满足,莫说大平的其她任何一位公主,便是已封王的诸位皇子,亦比不上她从皇帝那里得到的荣宠一分。在这内宮与外朝之间,不知有多少人嫉她妒她却不敢发一言,待到真的面对她时,又不过只余恭、敬、尊、畏罢了。
    而这天底下能够张口便叫她“央央”的,除了皇帝与太后,怕也只有沈毓章一人了。
    ……
    金峡关南城门在这辆象征着她独一无二身份的精贵马车后面层层关阖,遮蔽了半片无云晴天,亦挡住了护她而来的那一众巍巍仪仗。
    在雄弘的关墙前,英嘉央步下车驾。
    关风猎猎,带着尘沫与铁的气息,向她扑荡而来。
    她迎着风抬眼,然后看见了沈毓章。
    他正站在离她不过五步的地方,投向她的目光又冷又静,如同冰冻数年一时难化的硬土。
    ……
    卓少炎站在高处,将下方情景尽收眼底。
    半晌后,她对身旁的江豫燃道:“空一处地方给沈将军与昭庆公主叙旧,勿令人靠近,亦勿安排守卫。”
    江豫燃颇为解意地应了下来——
    当年沈、英二人的旧事,国朝之中又谁人不知?二人青梅竹马,自少时便互许心意,皇帝更是在景和十一年的正旦大朝会上允诺沈氏可于次年尚昭庆公主;然而这对曾引无数人羡望的天作之合却于沈毓章奉旨出边之后毫无征兆地决裂:沈毓章连续数年皆以边务冗繁为由谢不归京诣阙,皇室亦从此绝口不提二人婚许之约;世人在惊诧之余,并不能知晓到底是发生了何事,能使得这一对璧人形同陌路;而这六年来,皇帝无视朝臣中求尚昭庆公主之声,一直未为爱女再择夫婿;世人又不禁纷纷揣测,料想昭庆公主对沈毓章仍是一片深情、难以轻易释怀。
    而今大平兵部遣使谈和,来者竟是英嘉央,其意欲从何人处下手,卓少炎与江豫燃又岂会不明白。
    别过江豫燃后,卓少炎独自一人下了城墙,向晋军在关内的驻扎之所行去。
    就在此前一刻,奉令去请沈毓章与谢淖的江豫燃负命而归:前者早已于他去请驾之前便独自上了关墙,而后者则根本不在关城之内。
    至于江豫燃从周怿处讨不到后者去向的答案,便只得劳卓少炎亲自走一趟去问了。
    ……
    周怿守在戚炳靖的屋门口,见了卓少炎,依着礼数向她问安:“卓将军。”
    卓少炎回礼,直截了当地问:“你们将军呢?”
    周怿听她此问,平静答说:“我们王爷出关了。”
    卓少炎留意到他转改的称谓,略微沉吟,又继续问:“出关——他以大晋鄂王的身份,去往何处?去见何人?”
    周怿冲她欠了欠身,似乎是要为接下来的话而提前告歉:“恕末将无可奉告。”
    卓少炎并没有立刻发难。
    少顷,她说:“是去见陈无宇?”
    这语调虽是在问话,然语气却是绝然的笃定。
    周怿不免微微讶然,却又很快地控制住了自己的神情,闭口不答。
    他未否认,卓少炎便当他是默认,又说:“你们王爷,昔从军于大晋西境时,跟的就是陈无宇?当初大晋兵部下令追讨谢淖叛旅,特地从西边调陈无宇来发兵南下,亦是你们王爷的筹策?陈无宇挥师一路疾进,途过有云麟军镇守的十四州而不掠,为的就是要赶在关外追上谢淖,必定是不知谢淖即是你们王爷?而今你们王爷出关去见他,岂非自揭身份,又是欲图画什么?”
    这一句连一句,无一不近事实。
    周怿心中震荡,脸上终究是显露出了些许惊色。
    他想起了那时在山涧中,卓少炎被沈毓章以剑相逼时,戚炳靖对他说的那句:莫要忘了,她是谁。
    至此时此刻,他才有了稍许切实的感受与体悟,她是谁,她何以令戚炳靖数年来痴迷如狂。
    顶着她最后近乎于逼问的那一句,周怿稍稍垂首,回道:“待王爷回来后,卓将军可自去问王爷。”
    闻此,卓少炎轻轻笑了。
    “我想问他,又何必要等到他回来再问?”
    将周怿怔诧的目光丢在身后,她大步踱离此处,翻身跃上坐骑,策马直向金峡关北城门。
    ……
    关外晋军驻营的中军帐内,陈无宇与戚炳靖各持一杯,对坐饮酒。
    这酒由戚炳靖自晋煕郡的鄂王府一路带到金峡关,今又自关内被他随身携来此处。
    待见陈无宇酒过喉头、脸色微舒后,戚炳靖这才饮下自己手中这杯,然后微微笑问:“将军仍好这口?”
    此时距离陈无宇得知谢淖即是戚炳靖本人一事,才刚过去不过二刻的功夫。
    这位因沉勇忠正而为大晋皇室素所信重的中年将军,此时的脸色仍称不上是霁晴。他捏着酒杯,瞪了瞪眼前这个阔别三年、已是愈发成熟冷毅的年轻皇胄,以眼神代替话语对他进行了堪称严厉的诘斥。
    ……
    一日前,陈无宇接到落有鄂王私印的信函,上曰谢淖本人将于次日出关叩营求见,请他务必开营迎见、以议降事。
    虽极疑惑,陈无宇仍是按此函所述,于今晨如约开迎自金峡关内而来的叛将谢淖。
    当时辕门既开,陈无宇亲自驻马于营头等待来者,然后在深浓的晨雾之中,一人一马的身影逐渐清晰,逼得他凝神盯视,竟不敢信自己所见——
    那一匹马,是他在建初十二年时,为一个才赴西境参军没多久的少年亲自挑选、亲手打上蹄铁、亲身示范如何驾驭一匹军马的坐骑。
    而那个少年在那个时候,一手按着马辔,一手接过他递上的马鞭,眼睛一眨不眨地道:“陈将军,我在军中一日,这马儿必跟我一日。若有一日它再上不了战场,我也会为它好好送终。”
    那个少年,姓戚名炳靖,是先皇帝的第四子,在建初十五年离开西境戍军后,与他便再没见过面——
    直到今日。
    ……
    良久,陈无宇才搁下酒杯,开口答他道:“难为王爷还记得。”
    戚炳靖仍是微笑,“想当年西境冬天湿寒,军备不足,靠的就是偶尔偷一点将军这酒来驱寒取暖了。”
    说着,他伸手取酒,再度斟满二人的酒杯。
    陈无宇目光颇有些复杂:“这些年来谢淖在南境闹的这些动静,竟都是王爷所为?”
    戚炳靖不置可否。
    陈无宇又道:“王爷欲征南边,何必要造一个谢淖出来?”
    戚炳靖先是沉默了一下,而后似乎是觉得无所谓直言,便答道:“晋室之昏乱,将军也非全然不知。多一重身份,便可多十分余地。”
    说这话时,他脸上已无笑容,帐外的阳光穿过帷幕缝隙打在他的侧脸上,照出一片寒意。
    他的眼中透着铁剑映日才能有的光亮,一如当初少年时。
    陈无宇看着他,一时无言。
    这个如今权慑大晋、威名震耳的鄂王,曾经是在何等暗晦无边的日月中积蓄力量、靠一己之力搏出一条通天生路,恐怕并没有多少人知晓。
    ……
    “从军甚苦,上战场更是会死人。殿下贵胄之身,何必要来蹚这拿命挂在刀枪尖上的日子?”
    陈无宇记得当初面对那个少年,自己如是问道。
    少年眼眸漆黑,身上有一种兽类欲于困境中求生的狠劲。
    然后他没有什么笑意地笑了笑,回答道:
    “为了活命。”
    ……
    二人又饮了数杯,有亲兵来问何时进午膳。
    陈无宇稍稍迟疑了一下,随即吩咐:“再候片刻。”
    戚炳靖捕捉到了他那一抹迟疑,待亲兵退下后,毫不委婉地谑道:“将军眼下没什么体面的吃食招待我,亦没什么可遮掩的。”
    陈无宇再度瞪他一眼。
    戚炳靖道:“将军发兵南下,过云麟军驻守的十四州而不掠,又为金峡关城所阻,军中余粮自然日日见少。从我封地发来的军粮,又不免被这一路所过的十四州云麟军所劫掠。将军当初挥师疾进,是因料定谢淖叛旅不可能那么快攻下金峡关,岂料事不如将军所愿,将军如今倒落入了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陈无宇冷冷道:“王爷今日来,就为了讲这些?”
    戚炳靖摇头,认真道:“我来,是为了给将军送粮——只要将军愿意长驻关外。”
    “粮从何而来?”
    “金峡关内。”
    “我带麾下留在关外,驻守于十四州内的云麟军倘若出兵攻我,我岂非白白折损部下?”
    “这一点将军可放心。”
    陈无宇闻此,不得不疑:“王爷与卓氏之云麟军,如今当真是共进退?”
    戚炳靖答说:“眼下是。”
    陈无宇皱了皱眉,没再问什么。半晌后,他慨然道:“建初十三年的豫州一役,我部奉令驰援,大军都已到城下了……倘是当时不曾接到退兵之令,又何来今日之云麟军?而大晋与大平之间,又岂会是今日之局面?”
    戚炳靖则笑一笑,搁下酒杯道:“这世间,又何来如许多的‘倘是’。”
    ……
    向陈无宇告辞出营后,戚炳靖不急不缓地策马,踏上回程。
    盛夏的日头又毒又烈,蛰得皮肤刺痛。
    他骑在马背上,思绪被陈无宇那随口一提的往事所挑动,连带神色都不自知地变得和悦了许多。
    ……
    建初十三年的冬日格外冷,寒风卷着雪碴扑到人脸上时,刺痛的感觉远甚于被这盛夏的烈日炙烤。
    大晋发兵南犯,一连攻破大平三座重城。
    大平北境风雨飘摇,朝中急令宿将裴穆清挂帅北上、出镇豫州。
    晋军集兵攻豫州三月不下,死伤无数,遂发书兵部,请自东、西二境发兵驰援。
    他便是在那时被陈无宇点为麾下左虞候,奉令随军驰援豫州。
    而在陈无宇所部一路驰近豫州城时,大平守将已换了人——裴穆清因畏战之罪名已被大平朝中诏回问斩,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在此前从未上过战场的年轻将军。
    大雪之中,他在城下,听着周遭已在此处围城多时的士兵们议论那个头一回上战场的年轻人是如何率众溃围突入城中,又是如何领着残部守城抗敌,是何等的坚忍智勇,又是何等的悍不畏死。
    然后他抬头,远远地望向豫州城头。
    ……
    行进中,戚炳靖再抬眼时,就见一人一马正挡在他回关城的途中。
    来者似乎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了,远远地驱策着座下的马儿缓缓兜着圈儿,不时地望一眼晋营的方向,直到也看见了他,才催喝坐骑向他靠近。
    他看清她的容貌,不禁微笑,然而一时未完全拢回的思绪尚有几丝留在那风雪之中的豫州城下。
    ……
    漫天而降的大雪降低了可视的距离,他只能依稀瞧见城头一人身着将甲,顶风逆雪地在与守城的士兵们一起修复被毁的城防工事。
    那人的将甲上覆满了厚雪,雪色中又掺杂着惊目血色。
    从头到尾,他都没能看清那一片赤赤白白之下那人的容貌。
    然而他的心中却极震极荡。
    那是头一回,他目睹了这世上除他之外的另一人,需在如此暗而无望的逆境之中奋勇拼争,为的却不是自己一个人的生路,而是一国的尊严、众军与百姓的性命。
    ……
    烈日下,卓少炎近在咫尺,她身上的甲衣反射着刺眼的光亮,没有一丝一毫的雪色或血色。
    戚炳靖终于彻彻底底回神。
    “少炎。”
    他开口叫她,一如平常。
    然而心中却道——
    多么遗憾,在建初十三年初见她时,他竟并不知道那是他与她的初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