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生,桓真很好奇的打量周围的环境,非常精美,低调中带着奢华,看得出来历史沉淀出来的底蕴,摆设上比他住的地方,都要雅致许多,桓真表示很喜欢这种风格,还没来得一一品鉴欣赏,就被一股吸力带到了一个和他年纪一样大的小孩身边,开始目睹这个小孩的一生。
一点点的试探接触,他发觉自己不能离开小孩身边百米,可以通过某种神念,翻阅小孩百米之类的书籍,听到他人说话,却不能接触任何人,包括小孩,同样也察觉到了,这里应该不是他原来的世界,因为历史完全不一样。陌生的世界,各种新奇的东西,知识,让桓真一点都不无聊,和小孩一起长大,和小孩一起学习。
小孩出生世家,又是受宠的子嗣,生活清贵,受到极高的教育,这个世界没有天恩者,重文人,让桓真很奇怪这个世界是怎么发展,非常认真的跟着小孩学习,满足自己的好奇。文人风雅,明理知礼,这些都是小孩学的,同样也熏陶着桓真。
小孩十四岁的时候,已经成为了有名的才子文人,恣意优雅,清高贵气,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却也是这一年,小孩的人生发生了极大的翻转,豪门世家的内斗,桓真第一次看到其中的残酷,小孩一家落败,从天子骄子,辗落到尘埃。
再也没有什么资本恣意风雅,生活的苦难向小孩压去,连肚子都填不饱,有什么资格风雅清高。小孩并没有向生活投降,拿起了锄头,干起了农活,也没有放弃读书,出人头地,还有科举一路。苦难却没有放过小孩,人祸过去,天灾又来,桓真也是第一次清清楚楚见识到底层百姓的苦难。
生活在国君之家,哪怕备受嫌弃,却也不曾委屈过,衣食丰沛,饿肚子是什么感觉,衣不蔽体是什么模样,他从来没有经历过,随着小孩,他看到了这一切,易子而食,路边衣裳残破,骨头连着皮的尸体。他想要帮助,却什么都做不到。
他的内心震动,他在怀疑在原来世界所学的东西,身为国君,难道就是为了争霸天下,身为天恩者,难道就是为了权利贡献能力。这些百姓呢,这些百姓,谁来保护,谁来为他们考虑?握紧了双拳,桓真在心里发誓,他绝对,绝对不会让他治下之民遭遇这些事情。他无力拯救天下,却可以让治下之民过的更好。
苦难过去,小孩得遇贵人,中科举,娶娇妻,人生得意却并非一直如此,官场的黑暗倾轧,让小孩想要为民一展抱负的事情并不顺利,小孩却并没有放弃,坐一方地方官,就为一方地方鞠躬尽瘁。在桓真眼中,一直坚持为民谋福的小孩真是非常耀眼,明明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偏偏桓真觉得小孩非常的高大,让他敬佩。他都不知道自己经历了小孩的一切,是不是能够坚持下去,小孩却能够坚持着他纯粹的本心,一直走下去。
好不容易安定,苦难却偏偏不放过小孩,也没放过小孩所在的国家,战争爆发,整个国家风雨飘远,小孩被政治的黑暗倾轧送上了战场,倒显出了军事才华,一点点的成为这个国家倚重的将军,时间一晃,小孩都已经有四十岁了。政治到底有多黑暗,难道不懂小孩的存在是国家能够延续的支柱,深深的用拥兵自重的猜疑,将小孩逼到了绝路。
当明白自己被效忠的君王和国家放弃的时候,小孩笑着哭了,面对压阵而来的可怕敌军,小孩没有投降,也没有退,在他的身后有他的国,有他要守护的民,哪怕被君王抛弃,被朝堂背叛,他也要守护他的国,他的民。这一站,绝对不退。
悬殊的兵力,没有援兵,没有粮草,属于小孩战争,只有败,这也是他最后的一站。残阳如血,身为文人后天弥补上的武艺,小孩的战斗力并不强,也从不主动对敌,这一次他却拿起了武器,和士兵们一起杀敌,一身伤痕,鲜血淋淋,敌人环视,他依枪而力,一个弱质文人,却散放着让敌人畏惧的悍将风骨,哪怕是敌人,也给予他尊重。
桓真知道,小孩快死了,“值得吗?”看完了所有,桓真哽咽的问着,他知道小孩是听不到的,却依然想问,值得吗?如果此刻投降,小孩还能活,还活着,就还能为民效民,又有何不好呢?
应该听不到的小孩,却回答了桓真的问题,他不是在回答桓真,而是在对自己的人生做总结,“我这一生,无愧天地,无愧良心,无愧百姓,无悔国家,无愧君王,为国为民而死,死得其所,此生无憾。”小孩的目光看不到桓真,桓真却看到了小孩眼中的骄傲。
小孩一生颠沛翻转,一路走来,却坚持本心,心有虔诚,骄傲不改,哪怕死亡来临,他依然风骨傲然。不降,宁死,这是他的骄傲,投降怕死,那是折了自己的傲骨,人生最后,他又怎么能屈了自己。
桓真目睹着小孩在敌人的劝降下绝不屈服,自刎而死,死的壮烈,敌人尊重敬礼,厚葬他的尸骨,多可笑,最后竟然是敌人懂他。再次回到斑斓的空间,桓真久久不能平复他的心,他见到了一个伟大的人,并且深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