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郎瞥了他一眼,没有理他,而是直接奔回了家。当她看见那道熟悉的身影时,顿时就落了泪,忍不住奔过去,哭喊:“娘、娘!”
自从她娘在她十岁那年病逝,她就过上了更加艰苦的日子,然而她在意的不是自己,而是她终于又见到她的娘了。其实她的心头还有一件令她颇为后悔的事情,那就是她娘在世时,她不曾好好关心过她娘,等她娘病逝了,即使她日夜落泪,想念她娘,可她娘却还是回不来了。
周氏正在干活,突然被她扑过来抱住了腰,便愣了一下,问:“怎么哭了,是不是受委屈了?”
周氏看见她脸上的红掌印,知道她是被人打了,当即怒上心头,道:“谁打的?告诉娘,娘去给你算账!”
她原本是温柔的女人,然而为了护住夫婿留下的家产,而不得不让自己变得凶悍起来。此时自己的女儿受到了欺负,她肯定不会这么算了的。
宋大郎只抱着她哭:“娘,我好想你!”
周氏有些迷茫,这孩子才出门玩耍一小会儿,怎么就突然想她了?不过虽然闹不清孩子在做什么,可她却也感到了熨帖,这孩子好歹还是想着她的。
可惜她因为要忙着生计而无暇照看这孩子,否则这孩子也不至于无人管教,过这么苦的日子。
这一天,宋大郎都寸步不离地跟着周氏,她生怕自己一走开,周氏就消失了,而前世的噩梦又再度重现。
前世……
想到这儿,宋大郎才稍微冷静下来。
她险些忘了自己经历过的一切,也忘了这是公司对她的考验,若是她没有通过,那么就会消失。
可是她要怎么做呢?这是假象,还是这就是她的前世?
她闹不懂,但是自从接受了系统灌输的公司的规章制度后,她也知道世上有“重生”一种说法,若非系统跟公司以及宋玉延的那些记忆没有消失,她定然以为自己重生了。
可惜她是没有系统能为她答疑解惑的,所有的一切只能自己摸索。不过前世的她围观了那个宋玉延的事迹那么久,也算是学会了些许东西——宋玉延教家里两个萝卜头读书、练字、草编、竹编等时,她也在看着,没事做的她也就被迫跟着一起接受知识的洗脑。
于是她揣摩若是宋玉延遇到了这种情况会怎么做。
“这家公司规章制度严格,既然说是考验,那么绝对不会给那么好的福利,让我重生,经历第二次而不管我……公司的盈利靠许愿者的满意度,也就是说,许愿者的心愿得到了满足,才符合公司的考验通过标准。”
“我如今是我自己,只有我让自己满意了,才算通过考验?”宋大郎分析着。
她想了很久,最终决定还是先尝试一下,做到让自己对自己满意,若是结果是错了,也不过是接受惩罚。再痛苦的事情也经历过了,再严厉的惩罚,对她而言,也不算什么了。
而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满意呢?宋大郎又沉思了起来。
首先,她要她娘活着。其次,她不能再跟前世一样混下去了。最后,即使自己没有宋玉延那样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宋玉延所得到的名利和地位的野心,可她还是得学习宋玉延、努力积极向上。
至于情爱方面,她对别的女人没有想法,而唐枝的话,她知道唐枝是不会喜欢她的,所以她干脆也先别想这些有的没的。
如今的她才九岁,她娘的身体还没出现大问题……
想到这里,宋大郎第二天早早地爬了起来帮周氏去割席草。他们家眼下没有宋玉延后来那么好运能遇到石家,所以草编的席草都是自家准备的。
周氏发现宋大郎变得更加勤奋和体贴后,心中也是熨帖不已,不过她知道自己这孩子的心性,怕是也只有三分钟热度,于是也没开口说她。
宋大郎干了一段时间后,确实觉得累,可是只要想到自己跟宋玉延的差距,她又强迫自己坚持下去。
一开始她只埋怨自己跟宋玉延的差距在于出身,然而唐枝得知宋玉延的身世时,她也是知道了的,所以知道,宋家的教育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而宋玉延所拥有的一切或许是有显赫的家世背景添加的助力,可大部分都是靠她自己争取来的。
系统让宋玉延穿越,恰巧也是一次验证,验证宋玉延在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下,是否能依旧生活美满和收获名誉、地位。
而结果都是有目共睹的,宋玉延成功了。
她的嫉妒让她到最后看来都十分可笑。所幸的是,她虽然无法成为宋玉延,但是她好歹学习了一些技艺,有了这些技艺,再脚踏实地地干下去,她觉得虽然不会有宋玉延那样的成就,但是自己也总不会还看不起自己了。
她也不打算模仿宋玉延走过的路,做那种一步登天,然后打脸宋敬德和自己的叔父、婶婶这样的白日梦了,宋玉延从未将这类小人放在心上,她也该学习那样的胸襟,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____
于是周氏以及宋敬德、宋氏的族人都能发现以前那么没个正经,总是调皮捣蛋的宋大郎居然变得勤奋了,不仅体贴亲娘,见了族人,嘴巴都变甜了,曾经十分嫌弃她的人也不好当着她的面说她跟周氏的不是。
宋大郎还时常带她娘去医馆检查身体,每天都盯着她,不让她太过劳累。另外她会讲些笑话哄她娘开心,让她娘不至于郁结。
等她的双手伤痕累累、粗糙不已时,她已经是乡里颇有名气的手艺人了。靠着她跟周氏的勤劳,家里的日子也总算是慢慢地好起来,而周氏也没有因为过于操劳而早逝。
宋大郎还回到了义学读书,又虚心好学,博得了宋竹的注意,让族里的子弟不敢明目张胆地嘲笑她、欺负她。
在义学,宋大郎遇到了唐浩根,她想了想,还是提醒唐浩根莫要为了读书而两耳不闻窗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