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九零年代富二代 作者:沈桑榆

    板了就看不上我们了,当初办厂的时候也不知道是谁借给你钱的。”邓霞yin阳怪气地说。

    你不说这一万块,指不定还有点可能,你提起这一万块,办点可能都没有。

    方季康冷笑:“那一万块怎么回事大家心里都有数,我不说也别当我傻子。现在想要入股,风险不想承担,就想着享受别人的成果,天底下哪有这么多好事。合伙人不止我一个,你家来一个我家来一个,我做的蛋糕,连个鸡蛋都不愿意给的,也别想吃。”

    他少有这般撕破脸皮的时候,却也是对这嫂子几次三番触碰他底线的警告,以往忍着她占便宜,那是看在爸妈和亲戚情分上,还真当自己是一回事了。对方仲伟也是愈发的失望,若是他知廉耻,坚定不后悔自己的行为,他还看得起他几分。

    夫妻两自然是铩羽而归,还被落得个没脸,竟还怨上沈老师方主任不替他们说话。

    方季康却是舒坦了,也懒得同他们虚与委蛇。

    第015章

    今年方季康一家就匆匆在饭店里请市里的亲戚吃了一顿,没有让他们回请,厂里决定要改成股份制企业,有一堆的事情要安排,就在市里待了一天就匆匆忙忙回去了。

    工厂如今正处于扩张当中,也处于最关键的时期,究竟是一直安于一家小工厂,还是能发展为大型企业,就看现在能不能抓住当前的机遇。

    四个合伙人,两个管技术,两个管行政,方季康是董事长毫无疑问,张顺良分管财务同时担任副总,当初买下线缆厂的时候方季康出资七万,占大额,如果按照金额分配,方季康要占百分之七十以上,但他为了公司的未来发展考虑,只占百分之六十,也算保留绝对控股权。

    同时他百分之六十的股份,分给于丽英百分之10,分给方伯勇和方小琴百分之6,崔成和江力威基本是没出多少资金,但技术占股,每个人百分之十二的股份,张顺良占百分之十六。

    张顺良人如其名,从小就是跟在方季康后面,他也自知自己不是做领导的料,这一辈子大概做的最大胆的事情就是跟着方季康办了这家厂。

    同时工厂也从天湖镇线缆厂改名为康达集团。

    不知不觉中,线缆厂已经是天湖镇的龙头企业以及经济的象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要进厂工作,七十年代后期的年轻人刚刚成年,这一代的年轻人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并不安于务农的现状,进工厂就是最好的选择。

    94年开始,方季康为老员工都涨了工资,跟着工厂度过最艰难时期的老员工们也都升职的升职,加薪的加薪,方季康也达成了当初的承诺,低薪只是暂时的,却不会是永远。

    今年不光招工人更重要的是招管理层,大学生是不敢奢望,现在大学生还是会分配工作,除非工作真的不好,才会放弃分配。高中生和中专生相对好找一些,而且现在康达已经有这个实力去吸引一些人才了。

    公司招了四个高中生,两个中专会计,方季康的工作也轻松了许多,一些琐碎的工作就可以jiāo给下面的人做了。

    94年好似是腾飞的一年,康达集团差不多包揽了整个w市的光电缆,他原先工作的光电厂在今年拆分了,有一部分并入了政府部门做电力局、通讯局,工厂部分作为私营企业而存在,然而因为常年不改进,技术老化,体制僵化,人员拖沓,已经是半死不活的存在。

    当年说方季康傻了的如今反倒是面临了裁员的风险,于丽英回市里一趟也被拉着吐苦水,都称赞起方季康的先见之明,但谁也没想过去方季康的工厂里,天湖镇是w市比较偏远的一个镇了,已经靠近湖州了,谁会愿意放弃市里的一切,跑去穷乡僻野工作。

    于丽英也是大为庆幸当初她选择了支持丈夫的理想,若到现在,他们也许也处于这种惶恐当中,有关系有地位的已经进政府部门了,怎么还会管厂的死活,下面的工人才是最没有保证的。

    于丽英去找于丽凤的时候,才知道全w市的国企都开始裁员了。

    于丽凤也是一筹莫展,大部分土生土长的市里人家家户户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