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孙享福说着了,李世民真的很头疼怎么赏赐孙享福,所以,他有一个大计划。
而王二牛,不经意间,接触到了这个计划。
所以,他把自己跟孙享福交谈的一些内容,尤其是孙享福对未来指出的一些方针,对他们的期望等等,着重说了出来,让那些密卫记录下来。
然之后,回到了家里的王二牛,激动的一整晚上都没有睡着,搞的第二天早上看到他两个灯笼眼的孙享福,还以为是他昨晚陪自己吃饭的时候喝多了,宿醉闹的呢!
现在,王二牛一点都不觉得王得用这个阉宦有多讨人厌了,甚至,他还准备备一份厚礼,送给王得用。
要知道,他大儿子王二小,可是经受过孙享福亲传的弟子,而且,有去南美洲引进新作物的功劳,封了县公,现在还是岭南道的司农总管,这应该算是孙享福比较有能力的弟子之一了吧!
要是孙享福封了圣,那么,自己的这个儿子,就有可能像孔圣人门下十哲七十二贤那样,名传千古了。
没错,李世民想要回报给孙享福的,就是封圣,而且,这个建议,还是李淳风向他提起的。
早在两三年前,他完成了《乙巳占》这本比历史上这本书先进不知道多少倍的大作,献给朝廷的时候,他就向李世民用各种玄学哲学和实例阐述了,孙享福是上天赐给大唐的圣人的这一说法。
然之后,李世民就开始谋划了,早前一些年,孙享福的所做所为,甚至一些惊世骇俗的言语,都被李世民扒拉了出来。
而对于李世民这一行动的最大支持者,便是孙享福的夫人虞秀儿,她可是跟孙享福日常相处最多,孙享福最没有防备的人。
所以,孙享福早年偶尔发了一句像‘我想砸碎这万恶的旧社会’的感叹,从虞秀儿的嘴里,再到李世民的记录官手上,就变成了:孙正明十八岁立志,打破旧有社会制度,为百姓创造更好的未来。
美化一个人,对于一个玩弄文字的刀笔吏来说,简直是太简单了,而当李世民想到了美化一个人,对自己带来好处的时候,就更加的乐此不彼了。
一个普通老百姓说他好,和一个圣人说他好,有着天壤之别。
所以,与其说李世民是想给孙享福一个前所未有的封赏,不如说,他是想给自己脸上贴金,功绩到了李世民这个程度,又怎么会对封禅,成就名传千古的圣皇贤君没有一点想法呢!
王得用自然是不会收王二牛的礼的,因为,没有子孙的他,要钱财来并没有什么用处,李世民给他的东西,已经足够他享用到死了。
但是,王得用并没有拒绝王二牛。
而且,他们之间还达成了一个协议,稍后,王二牛需要和所有幸福村系的人通气,然后,将一些有用的素材,提供给王得用。
所以,现在孙享福周边仿佛形成了一种力场一样,所有的人,都在围绕着他转,而且,目的,还是美化他,把他塑造成圣人,然而,他自己虽然还有些怪异,但并不知情。
长安城,吴王府内,李恪的书房中,只有他和抱着一岁多的次子李迅的孙小妹在,至于长子孙诚,已经有三四岁,可以在王府中到处跑的玩了。
而此时,李恪面前的案几上,放着一本抄写的十分精美,装订成册的厚书稿,只是李恪看向它的表情,十分的纠结。
这本书稿,就是孙小妹嫁给他的时候,带过来的嫁妆,用孙小妹的话来说,这就是大哥孙享福的毕生绝学。
是她远高于当初他们成婚时,那些亮晶晶的石头,或者金银首饰的价值的最宝贵的陪嫁品。
李恪很早之前,就知道了这本书稿的存在,他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意思,而孙小妹,也只是一知半解,了解一个皮毛而已,这几年她对这本书的阅读研究,可以说比对两个孩子的陪伴照顾还多,但是,学习领悟的速度,依旧缓慢。
里面一些基因,分子类的东西,只能存在于她的脑补之中,但是,她确信,这些东西,是真实的科学技术,是存在的,是可以实现的。
当初李恪知道孙小妹有这本书稿作为陪嫁的时候,内心是狂喜的,他如果有了一个掌握这里面的知识的王妃,那么,不管李世民去世后会是怎样,他的地位,都能稳固很多。
因为,这是这个世界上最高深的农业知识,而且,独家掌握在他的王妃手上,那么,李承乾上位了之后,想要发展农业,就必须依仗他们夫妇。
而且,这本书稿,对于他的子子孙孙都有好处,因为这些知识,很可能让他的子孙都成为对国家不可或缺的人才,从而受到重用。
可是,孙小妹却提议,李恪应该现在将它交给李世民。
因为,它是孙享福正儿八经编写出来的最高深的农学著作,如果孙享福封圣,那么,它在科学界的影响,将可能是一部堪比孔子修订的《六经》对文化界的影响的巨著,应当广泛流传于世。
另外,以她对孙享福的了解,当然知道,孙享福其实非常的想要将它传播出去,只是苦于世上的人都愚笨,根本学不懂,因为,就是连她自己这个被他认定为最有可能学懂的人,暂时也学不懂。
上交这本书稿,等于是将它的唯一性抹除掉了,未来,它可能将会像四书五经一样,被广为流传的书籍。
然而,这一做法,却是能体现出李恪的心胸,和对大唐的忠诚,毕竟,这属于孙小妹的陪嫁,现在,是属于他家的私有物品,李恪选不选择上交,别人都不能说什么。
“小妹啊!你真是为难为夫了,这本书稿交上去了,你以后拿什么学习?”李恪心里还是有些犹豫道。
“我这里当然留了一份的,大哥可是说过,我可能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搞懂它,所以,未来,我即便是把它看的全部背下来了,也是不会离手的。”孙小妹笑了笑道。
“你知道,为夫说的不是这个意思,作为一个皇室成员,特别是一个亲王,为夫必须要有一定的危机意识,这些,你懂的吧!”李恪正色的看向孙小妹道。
孙小妹点了点头道,“我懂,这也是为什么大哥当初将这本书送给我做嫁妆的原因。可是,我觉得,我们从大哥身上学到的,还应该有无私和奉献,况且,我不认为除了我之外,还有人能学会懂它,就是二哥,或者武媚娘那个小丫头,也不可能在这方面超过我,那么,实际上,它还是在我们家。”
听到孙小妹这么说,李恪的眉头一挑,顿时想到了孙得寿和武媚娘。
他们现在,一个担任着农部尚书,把精力都放在了全国的农业规划,以及农业技术教学上。
一个则是在内宫中做了内侍监的官职,热衷于皇家产业的管理经营,估计她在孙享福身上学农学知识,也只是学经商生发的时候,顺带手学的一些,进了宫之后,她可没什么功夫去种田了。
只有孙小妹,手不释卷的在搞农业技术研究,现在,他吴王府,可是连三百二十倍的放大镜都装上了,而且,还打算修建更先进,专门看微小事物的显微镜。
最终,李恪下了决定,收起书桌上的书稿道,“那好吧!我就进宫一趟。”
两日后,当孙享福坐上蒸汽轮船,往半岛的汉城而去的时候,吴王府接到了李世民的圣旨,册封吴王次子李迅为丰王,顿时,让李恪和孙小妹都惊讶的不得了。
按照规格,亲王的儿子,应该是郡王,嫡长子倒是可以先封世子,等亲王死后,继承王爵。
可现在,李世民直接给他的次子封了一个字的亲王王爵,这意思是对献书稿的嘉奖?
这有点太不按套路出牌啊!
要知道,按照以往的规矩,只有皇帝的儿子,才有资格封一字亲王的。
倒是之后赶过来向他们道喜的虞秀儿,劝他们放宽了心,反正现在王爵实际上代表的,也不过是享受皇家供给的俸禄的高低而已,倒是吴王妃孙小妹生下来的两个儿子,将来都是亲王爵位的话,她的地位,可就水涨船高了,对她来说,这也是为孙家露脸的一件喜事。
虽然此时因为李渊刚刚去世不久,不能搞什么摆宴庆贺之类的活动,但是一家人过来说两句道喜的话还是要的。
当然,事情还是聊到了孙享福的那本手稿上,虞秀儿想给这本装订成册的手稿起一个拉风的名字。
然而,这事,她又不想惊动孙享福。
因为,她知道,孙享福一直把什么封圣之类的事情,当成玩笑来看的,而且,在李世民的圣旨没有下来之前,还不能公开。
所以,只能她们这些知情人,自己商议了。
倒是孙享福这个在汉城吃海鲜吃到饱的人,并不知道,所有人都在围绕着推他封圣的事情做工作,这种没心没肺的日子,也不知道他还能过多久。